相關推薦:
·崇本務實成就“華碩傳奇”
·華碩傳奇(1):亂世出英雄 慧眼定乾坤
·華碩傳奇(2):從代工賺取原始積累
·華碩傳奇(3):技術領先一鳴驚人 品質過硬屢創佳績
·華碩傳奇(4):技術掛帥 品質為先
華碩經過短短兩三年的發展,1992年年度營業收入便達到21.8億元臺幣,稅后凈利潤為2.05億元臺幣,取得了令同行刮目相看的出色業績。但是四位創始人均專于技術而不善于行銷,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華碩當時的發展。1993年,華碩的營業收入與1992年的營業收入基本持平,利潤也不甚理想,技術上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企業經營遭遇了一個發展瓶頸。
在這種情況下,童子賢等人心里清楚,華碩要想取得更大的發展,必須引進既懂技術又擅長管理和營銷的“碩”才——能夠與華碩融為一體促進華碩發展的精英人才——加盟華碩。
首先,童子賢等人邀請到此后擔任華碩業務副總的李聰榮加盟。李聰榮原為宏碁集團資深業務經理,是一位“業務拓展能力很強,很有實力的人”,而華碩此時正為公司的業務拓展和產品行銷發愁,因此,盡管原先與李聰榮只是互聞其名,求賢若渴的童子賢充分發揮“三顧茅廬”的精神,經過幾番游說,終于說動李聰榮離開已任職10年之久的宏碁,加入當時還處于創業時期的華碩電腦公司。
此后,為了進一步拓展華碩的業務,童子賢等人又想到了邀請施崇棠來掌管華碩。施崇堂此時在宏碁工作了15年,負責宏碁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發展,也是技術與品質的“偏執狂”。而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一直從事PC產業,施崇堂對半導體、軟件、通訊和大型電腦都具有相當的心得,具有豐富的市場運作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在業界擁有很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當年童子賢在宏碁時,施崇棠曾擔任其主管7年之久,施崇棠與童子賢、謝偉琦、徐世昌、廖敏雄等人之間的關系可謂“亦師亦友”。然而自從四人離開宏碁獨立門戶之后,和施崇棠立刻從昔日 “亦師亦友”的友好關系,轉變為直接競爭的對立雙方。由于從事領域大致相同,華碩和當時由施崇棠領軍的宏碁團隊,曾有過多次正搶同一個客戶同一筆業務的例子。這一點讓童子賢等人很苦惱,一來他們很是尊重“亦師亦友”的施崇棠,二來為了華碩的發展,他們又不得不和施崇棠“明爭暗斗”。于是到了后來,童子賢等四人便冒出了一個念頭:“干脆把施崇棠找來一起打天下,豈不一勞永逸?”
為了爭取施崇棠,童子賢等人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再一次充分發揮“三顧茅廬”的精神,好幾次半夜還“賴”在施崇棠家,力邀施崇棠加盟。或許是天意,童子賢等四人選擇游說的時機恰到好處:華碩正處于求賢若渴之際,而此時的施崇棠在宏碁則正忍受著外來管理者的沖突,也隱隱有些退意。看到“弟子們”如此懇誠,也看到華碩短短幾年便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施崇棠終于點頭允諾。在華碩創立五年后的1994年,施崇棠辭去宏碁個人計算機事業處總經理職務,正式加盟華碩,華碩第一任總經理童子賢自動“退位”為副董事長,由施崇棠同時擔任華碩董事長與總經理要職。
從華碩的發展歷程來看,千方百計從宏碁請來師父施崇棠出馬相助,稱得上是童子賢求才歷史中最輝煌的一次“戰果”,也是成就華碩今日輝煌的關鍵。出身公務員家庭的施崇棠,在部屬眼中是溫柔敦厚的“教授型”領導者,“諄諄教誨、對每個人都很客氣、情緒從不大起大落”,以高超的技術能力、親切的工作態度、簡樸的工作作風帶兵帶心,影響了整個華碩團隊。
施崇棠在童子賢等人的誠意邀請下出任華碩董事長兼總經理后,又多次運用個人的影響力,陸續從業界其他知名公司吸引到諸多關鍵人才加入。在施崇棠、童子賢等創業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華碩迅速組成一支支在技術、管理、市場等各個方面都頗具實力的精英團隊,掀開了華碩高速發展的新篇章。
在施崇棠的統領下,華碩的精英團隊開始發揮其技術品質之外的銷售特長,僅用三年的時間就把華碩提升成為世界第一大主板廠商,主板產量做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還把當時世界第一主板廠商Micronics打得落花流水,三年間華碩的銷售業績增長了12倍,利潤率高達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