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崇本務實成就“華碩傳奇”
·華碩傳奇(1):亂世出英雄 慧眼定乾坤
·華碩傳奇(2):從代工賺取原始積累
客觀上說,盡管是剛剛創立的企業,華碩在技術方面卻擁有著十分強大的實力。四位創始人——童子賢、謝偉琦、徐世昌、廖敏雄四位創始人都是在宏碁工作過多年的資深工程師:童子賢在宏碁工作7年,一直從事技術研發工作;謝偉琦是個冷靜、內斂的研發人才,在電路設計方面最為專業,強調“掌握即時成本”(Time to Cost)的觀念,亦即研發產品的同時就得考慮成本因素,如此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僅品質好、功能強,還兼具低成本優勢;徐世昌是四位創始人中最年輕的一個,在編寫BIOS上的技術很強,在業界數一數二,有著不凡的技術實力;廖敏雄工程師形象最鮮明、徹底,向來只樂在研發工作里,研發實力最受推崇。
憑借著這支在產品設計研發方面擁有著強大實力的精英團隊,華碩迅速在競爭激烈的主機板業嶄露頭角。1990年,華碩與IBM同步推出了486主板,這是臺灣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片486主板的紀錄,當時足足領先了臺灣同業半年以上時間。推出了高品質、高技術的產品后,華碩迅速打開了市場,并且以其領先的研發技術和令人稱贊的產品質量,在主板行業樹立了“華碩品質 堅若磐石”的市場口碑。
此后,在創始團隊夜以繼日投入付出的艱辛努力之下,華碩在產品設計研發方面的實力越來越讓業界刮目相看。1990年5月,華碩設計研發的Cache 386/33和486/25個人電腦主板大受消費者好評,486/25主板更是被譽為與IBM、ALR同期產品并駕齊驅的產品,廣受市場歡迎以及消費者的推崇,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和推廣,成為臺灣電腦產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年11月,華碩自主研發的EISA486主板產品正式在市場上發布,并參加了11月初的Comdex展,成為當時市場上的領先產品。
1990年12月,華碩進行創業第一年年度核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仔細核算,華碩當年年度營業收入達2.3億元臺幣,稅后凈利潤16.01%,達到了3682萬元臺幣。
1991年12月,英特爾公司大幅度提升給予華碩的O/A信用額度,提升達到了5倍。華碩1991年年度核算統計營業收入達13.99億元臺幣,稅后凈利潤達到了1.16億元臺幣。1992年1月,華碩單月主板產量首次突破3萬片,2月單月主板和插卡突破75000片,較1991年同期增長了132%。3月份參加德國漢諾威展,對外公布了自主研發的32位SCSI卡EISA-SC100,該主板卡以ASIC自行設計核心IC,并自行設計了軟件和驅動程序,廣受專家好評,被譽為高端產品中的佼佼者。
1992年華碩年度核算統計營業收入達21.8億元臺幣,增長了55.8%,稅后凈利潤達到了2.05億元臺幣,不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取得了嬌人的經營業績,出色的設計研發能力和表現出色的產品品質也為華碩贏得了廣泛的贊許和良好的聲譽。
就這樣,以電腦主板設計研發與代工為主的華碩,憑借著精湛的技術與夜以繼日投入的創業精神,通過短短幾年的發展,便在業內確立了自己的優勢地位,使素有“IT產業中的黑手”之稱的主機板業掀起驚天動地的革命,成為鼎鼎有名的“主機板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