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2014年6月21日-28日 中國臺灣 學習費用:8000元(同一個企業,企業大學校長及總裁/CEO聯合報名,總裁/CEO學習費用8.5折優惠。) 差旅費用:8000元,以實際發生為準(含機票、住宿、餐費、景點門票、臺灣境內交通) 課程對象:建有企業大學或較完備人才培養體系,對運營升級、文化落地、心性教育有感知或需求。企業總裁/CEO、企業大學校長具有人文修養或熱愛,對傳統人文教育有落地應用需求。志在高遠,立志打造卓越不凡、基業長青學習平臺氛圍與顯性文化基因的領導型企業。中國企業大學校長家族式學習圈的企業大學校長/HRD/VP。
參游前準備: 1、整理游學過程希望與導師及同學交流的問題清單,包括:基于時代與商業特征的人文教育核心模塊定義,企業核心價值觀與顯性文化的落地方法,企業大學承接人文教育的頂層設計,企業大學人文環境設計,運營設計等。 2、準備高品質的相機及DV,隨時記錄所游歷諸多人文教育標桿機構可資借鑒的設計及運營亮點,各個學習模塊中導師及50位同學的精彩言論及智慧提點。
專業游學緣起: 順應中國傳統人文回歸大勢,破解企業人文教育落地難題 當代中國企業大學建設如火如荼,企業大學不僅承擔戰略人力資源開發及勝任力教導,更需肩負核心價值觀與文化教育。與之對應,中國企業大學聯盟對80家企業大學調研凸顯問題有:1、人才培養重技能、輕人文,經理人功利導向與浮躁戾氣,與企業處于純雇傭弱關系。2、企業大學重課程、輕平臺,缺乏頂層設計與獨特運營體驗。3、總裁/CEO雖極力倡導人文心性教育,而企業大學落地乏力無方。 從德魯克到明茨伯格,均揭示人文教育與管理發展深刻聯系,彼得圣吉更提出中國企業需要在傳統文化發掘價值。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布局系列新政同時,大力倡導將傳統文化回歸經濟生活各領域。各類院校也將傳統經典與教化理念重新找回到教育體系。企業大學作為內部人才培養機構,更應發掘傳統智慧,把握教育真理,踐行“現代管理+傳統人文”復合教育理念,補足支撐基業長青的人文基因與實施通道。 走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標桿,領悟開放平臺人文落地章法 回顧歷史,中華社會有巨大可持續特征,其文化傳承有四個模塊:宗祠、私塾、寺院、戲臺,共存約千年,是價值觀與凝聚力教育高明手法。其在頂層設計、實體落地及運營章法上,與企業大學構建有異曲同工之妙。上述文化典范在臺灣得以最好的傳承發揚,人間佛教、慈善團體、高等學府,均實現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化開放運營,不僅對臺灣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更是以文化為主體打造組織建設的成功典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獨家開啟臺灣游學之旅 游學是一種古老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將知識和客觀實際結合的教學方式,古代許多教育家均重視游學。玄奘西天取經、耶穌各地傳教、諾貝爾游歷俄美、達爾文環球考察,都從游學獲巨大收益。創始人李發海(Steven)多年游歷臺灣、日本、韓國、大陸等地傳統道場學府,對傳統智慧有著深入研究心得,備受跨國公司、標桿企業培訓高管、VP嘆服。特邀李發海先生全程指導,盛邀主流企業大學校長走進臺灣,體驗特有家族式親密學習氛圍同時,為您的企業大學找到全新的頂層設計與落地之道,讓職業勝任力實戰技能與組織核心價值觀、人文心性教育實現和諧并向。
考察特色: 精心籌劃獨家項目:由資深學習導師歷時2年實地考察設計成型,每年一次全國召集各行業企業大學校長組團游學,全國僅限50個珍罕席位。會員企業優先報名,額滿即止。 權威實戰學以致用:基于調研實戰問題解決之道輸出項目,考察線路設計及研習內容設置科學而精準,準確擊中企業大學頂層設計及人文落地難題,保障學以致用。 模塊體驗高完整度:囊括人間佛教、公益團體、高等學府、文化機構卓越理念與落地運營之道,從文化、歷史、教育、生活等多角度體驗臺灣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化運營精髓。 學習模式精心組合:秉持行動學習精髓,采取“標桿實景體驗+實戰名家全程指導+焦點專題學習研討+企業大學校長同學碰撞”組合。每日行程微觀模塊“點題+體驗+研討+分享+總結”均一氣呵成。 明媚6月益學益游:彼時寶島臺灣位于春夏之交最好自然氣候,感悟臺灣自然人文交映之美。
綜合收益: 提示您,通過一年一度的游學,靜下心來學習如何對人心進行改造,對企業大學做一次復盤反思。為企業大學手書一份領先的人文教育模式、執行體系、運營方法。 悟道:通過游學,完整、深刻理解臺灣優秀的社會組織人文傳承原理與方法,結合本企業人文教育與核心價值觀、文化特征,開啟組織文化建設新思考,領悟人心教化的靈魂與章法。 馭術:通過游學,開拓職業視野,提升系統思維,理解“從頂層理念設計到微觀運營落地”的學習平臺構建方法及執行標準,進而從技術層面打造獨具人文魅力的企業大學品牌。 創新:聆聽業界一流導師智慧點撥,開闊工作視野,發現企業學習與員工教育創新空間。 修心:通過游學,咀嚼傳統文化營養大餐,開發菩提智慧覺悟,發現歡喜自在、安住當下。 人脈:全程50位相同層次企業大學校長同學交流及后續契機,締結優質人脈絕佳機會。
考察安排: 第一天 開營儀式 營造肅穆熱忱 知名學府教育智慧--中山大學 針對問題:組織學習平臺驅動力不足,員工對學習活動缺乏認同,學習意愿不強。 行動學習設置: 1.精心設計莊嚴開訓儀式,成立學習小組,團隊熱身融合。 2.以終為始,目標導向,各小組認領學習目標,開啟行動學習之旅。 3.參訪臺灣知名學府--國立中山大學,感受其追求真理正義的校風及民主自由的學風風,體會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治學與奮斗精神。 第二天 眾生道場開放平臺 寺廟教育智慧--佛光山 針對問題: 1.組織學習平臺無文化底蘊支撐,感召力不足。 2.組織學習平臺雖有人文浸潤,但傳播、傳承落地力度不夠。 3.年度重點主題項目傳播方式單一、陳舊,員工認同度不高,執行力不強。 行動學習設置: 1.參訪由星云法師創建的中外聞名佛教圣地:佛光山,由法師陪同參訪佛光寺。 2.佛陀紀念館與法師對話,坐禪,禮佛,體驗臺灣信眾最多、最負盛名的佛教道場。 3.體驗佛光山如何以文化弘揚佛法之道?如何以“人間佛教”理念,于海內外開設佛教學院,培育廣大弘法人才。 4.在朝山會館安排精致素食齋飡,夜宿佛光寺客房,深度體驗寺廟生活,佛教文化。 主題研討:向佛光山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搭建 ①人文教育環境的構建 ②組織文化的整合傳播與傳承落地 ③多樣化學習形式的設計 ④年度主題文化的設計與執行
第三天 收拾身心,皈依經典 寺廟教育智慧--佛光山 針對問題:組織學習活動沒有莊嚴儀式的植入,影響力較弱,員工重視程度不夠。. 行動學習設置:在佛光山和法師一起修習早課,研讀佛學經典,感受佛家教化的力量。 主題研討:如何將學習活動儀式化? 如何將常規學習活動固化 重要學習活動的莊重儀式設計 第四天 非功利導向的組織建設與文化落地智慧--慈濟體系 針對問題:組織建設無法通過文化落地,企業高層的意圖難以貫徹;策略思路同質化執行效果差異化;進行過多次執行力的培訓,可還是執行乏力。 行動學習設置: 1.參訪慈濟,靜思精舍、慈濟醫院、慈濟大學等 2.安排志工接待,與志工交流,了解慈濟的組織建設與組織文化落地(志工隊伍管理)、慈濟的組織發展理念、目標、管理機制、動力體系的構建,學習引擎的構建。 3.與法師交流,參觀,禮佛等。 主題研討:組織執行力文化構建 從慈濟接引人看組織力 慈濟的行動中學習理念與感化信眾 志工隊伍建設如何做到全球第一 ④頂層理念如何全方位落
第五天 基于頂層設計的組織理念熏潤智慧--慈濟 針對問題:組織理念的傳播方式單一,未能實現點滴浸潤,員工不能發自內心的認可與接受。 行動學習設置: 體驗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力量,以全方位點滴滲入方式,潤化身心。 主題研討:從慈濟餐桌上的小茶壺說起 女性領導人的優勢發揮 靜思語的無處不在與組織理念的熏潤 第六天 知名學府教育智慧--真理大學、臺灣大學 針對問題:學習平臺人文環境顯性呈現設計缺失及落地運營體驗。 行動學習設置: 1.參訪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及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創辦的真理大學、體會深厚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環境、辦學理念及創新的文化傳播方式。 2.參訪中國著名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品鑒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3.參訪中正廣場、誠品書店,從人文、藝術、創意、生活角度,體驗臺灣對各地文化特質的尊重,對善、愛、美、終生學習的倡導。 主題研討:從真理大學的辦學理念到企業大學的頂層設計 傳統文化的傳播與體驗 西方傳教士如何辦學 教堂的作用 第七天 現代佛教 方便法門 寺廟教育智慧--法鼓山 針對問題: 1.學習運營管理不夠“體系化及標準化”,學習活動品牌及體驗感較差。 2.組織人文學習環境不佳,沒有傳播組織理念文化的道場。 行動學習設置: 1.參訪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法鼓山,法師接待講解佛法,觀摩影片展示,禮佛、禪修。 2.置身清凈觀音道場,信眾心靈故鄉,體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大智慧, 3.以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生態保護等行動,凈化身心,凈化社會。 主題研討:向法鼓山學習如何做到“人心所向” 放松一日禪到人文教育的接地氣 從除夕撞鐘看文化事件營銷 從數千場學習活動看學習地圖構建 ④學習運營管理與構建優質學習氛圍 第八天 結營儀式 策動的力量 針對問題: 培訓效果轉化率低,對績效提升收效甚微。 行動學習設置: 莊嚴結訓儀式,學員總結回顧,分享感悟,輸出成果,確保知行合一。 結訓后學習成果呈現學習效果跟蹤行動學習設置: 1.結訓15天內,提交“游學心得及本企業行動計劃”,導師點評,并統一集結成冊,完成高質量學習成果輸出。 2.結訓三個月內,將采取“全體學員在線交流”結合“同城學員線下交流”的方式,分享行動計劃在本企業的實施情況。 3.結訓一年內,將邀請獲得最佳企業實踐學員在高端沙龍進行智慧分享。
特邀嘉賓:李發海 中國最高品質企業學習平臺-創始人,中國唯一的培訓采購電商網站-創始人,向中國企業倡導標桿學習法、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實戰理念,通過人才培養提升企業運營績效。 集合十年平臺運營心法,行業獨家“企業大學運營的三駕馬車-讓組織學習自動自發的秘訣”方法論創造者,向中國電信、萬科、淘寶、工商銀行等著名企業培訓管理者講授學習平臺運營之道與術。 中國管理培訓界“現代管理+傳統人文”復合教育理念倡導與實踐者,用中華千年傳承的組織教化智慧輔助現代企業人才培養大業。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昆曲界首家開放公益平臺“中國昆曲社”創建者,推動傳統的人文教化經典走進當代萬家企業。
主持人介紹:姚林利 她在香港新世界國際、金利來(中國)等知名企業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歷,歷任培訓經理、人力資源經理、行政人事總監等職務。2012年開始擔任大學常務副校長,現主持人才培養與成長計劃,以培訓行業的黃埔軍校為使命,運用“三駕馬車”的方法論,致力于協助所有有理想有夢想的人獲得成功。 正宗師承學習運用古老的東方智慧《金剛經》踐行于現代人生與商場當中,在追尋成功事業、健康身體和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有親身實踐與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