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房地產以限購和限貸為核心的調控變得更加嚴厲。經過一年的糾結和爭論,稅收杠桿將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 一年來,稅收政策變化多端。2011年,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81個公告,1000多個內部規范性文件,2012仍在不斷推出新的稅收政策。 這些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重大直接影響稅收政策,你學習了多少?應用了多少?領會了多少? 在貫徹執行新政策的同時,企業在對稅法的理解就會或多或少的與稅務機關產生分歧和爭議,有時小小的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往往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乃至招至巨大風險。 2012年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稅收專項檢查通知和檢查方案已經下發,房地產重新成為指令性檢查計劃,新一輪稅務稽查風暴即將到來。 在當前嚴征管嚴稽查的形勢下,盡量事先避免稅企雙方爭議,對很多企業來說就更是至關重要了。 本課程通過最新稅收政策的實戰解讀,運用大量的實用真實案例,分析稅企爭議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達到準確理解稅收新政,合理運用稅收政策處理本單位的稅收策劃,正確掌握解決稅企納稅爭議的方法的最佳效果。 【培訓時間】2012年02月17日至19日(02月17日全天報到、18日至19日兩天課程) 【培訓地點】鄭州◇黃淮賓館(鄭州市金水路與東明路交叉口、金水路121號) 【相關費用】人民幣2580元/人(含授課、場地、資料、會務、現場咨詢費等)。 如需安排食宿者,可統一安排,費用自理,(具體詳見參會確認函)。 【培訓對象】各房地產企業領導、主管財務工作人員和稅務師、會計師事務所人員。 【資 料】本課題配套講義、政策輯要與案例集資料。 【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房地產企業組建房地產公司階段的爭議處理 01、房企業以土地出資涉及契稅和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爭議處理 02、非貨幣資產評估增值,繳納個人所得稅爭議處理 03、關聯公司前期拆遷與建設投入成本轉移到房地產公司稅務爭議解決方法 第二部分:房地產企業取得土地階段的稅務爭議處理 04、招拍掛直接購買土地使用權的納稅時間的發票爭議處理 05、合作開發取得土地稅收爭議化解之道 06、取得土地使用權環節契稅的計稅價格“全部經濟利益”爭議解析 07、以購買股權方式取得土地的稅收爭議分析及風險管控 08、股權平價或低價轉讓,稅務機關如何確定轉讓金額 09、企業股東轉讓股權,如何規避稅務機關對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 10、企業以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征收個人所得稅爭議問題處理方法 11、企業對其非貨幣資產自行評估增值的稅務風險分析 第三部分:房地產企業前期開發階段稅務爭議處理 12、籌建期間所得稅是按虧損申報,還是進行零申報選擇爭議處理。 13、籌建期間業務招待費最佳處理方法 14、企業征地開發何時開始繳納土地使用稅?何時停止繳納土地使用稅?爭議如何處理? 15、為何交了耕地占用稅,同時被稅局要求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16、公司購買一處地下車位,如何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 17、臨時設施費用計開發成本還是開發費用的爭議處理 18、房企支付的擋光費,計開發成本還是開發費用的爭議處理 19、房地產企業購買與轉讓在建工程(爛尾樓)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爭議問題處理 20、房地產開發企業向境外支付設計費,營業稅、預提所得稅爭議處理 21、代銷商品房業務征收營業稅納稅人、稅目的認定爭議處理 第四部分:房地產開發建設階段稅務爭議問題解決 22、拆遷改造下稅前扣除憑證及營業稅爭議處理方法 23、以房屋進行拆遷補償土地增值稅籌劃的最佳方法 24、以房屋進行拆遷補償,是否繳納契稅爭議處理 25、政府土地出讓金返還用于建設購買安置回遷房爭議處理 26、政府土地出讓金返還用于拆遷(代理拆遷、拆遷補償)爭議處理 27、政府土地出讓金返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公共配套設施爭議處理 28、土地出讓金返還最佳處理方法與風險管控之道 29、甲供材料正確的會計處理與稅收風險規避 30、甲供材料營業稅納稅人的難題—自建論是最終解決方案 31、施工企業的甲供材料營業稅納稅地點、納稅時間爭議處理 32、甲供材料,發票開具和入賬的正確處理和風險化解方法 33、老板或自然人借款給企業,稅務風險有哪些?如何化解? 34、企業之間借款不支付利息,是否納稅調整?如何調整?企業有哪些“正當理由”? 35、企業股東從企業借款年末不歸還,會有什么風險問題? 36、老板個人資產抵押貸款,公司使用,資產計入公司固定資產,公司償還貸款,稅務稽查如何處理? 37、如何有效利用:企業集團統一向銀行借款分攤使用的政策規定? 38、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及個人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利率如何掌握? 39、建筑安裝企業墊資的稅務爭議處理 40、當前法律環境下解決貸款利息最佳三個方案:①構筑預收賬款 ②增加資本 ③委托貸款 41、房地產開發企業代建行為的確認標準爭議問題 第五部分:房地產預售階段稅務爭議處理 42、開盤前收取的定金、會員費、誠意金等最佳處理方法與爭議化解 43、房地產企業印花稅爭議問題處理與手續費和傭金的稅務風險管控 44、樣板房的稅務爭議處理 45、房企贈送家用電器的稅務會計爭議處理 46、預售商品房預繳所得稅時,計稅毛利額是否扣除營業稅和期間費用的爭議 47、房地產企業代收款項稅收爭議問題處理 48、房地產企業業務招待費疑難問題處理 49、從稽查案例看房地產企業利用廣告費業務宣傳費支出規避稅收的手段 50、租金收入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爭議處理 51、租金收入所得稅收入確認時間的爭議問題處理 52、當前房產稅的稅務爭議最佳解決方法 53、合理規避房產稅的常見流程再造思路解析 54、停車場所出售與出租稅收待遇分析? 55、房地產公司如何合理處理賣車庫的“土地增值稅”問題? 56、地下車位營業稅及房產稅與土地增值稅最佳協調處理方法 57、稅務機關對房地產企業與物業公司業務往來稅收認定爭議問題處理 58、購買方支付違約金與銷售方支付違約金的不同稅務爭議處理 59、企業向個人支付違約金,是否需要代扣個人所得稅? 60、售房因對方違約交易未成功,房開企業收取的違約金是否繳納營業稅 61、國內向國外支付費用,應憑什么發票入賬,是否代扣外國企業企業所得稅? 62、企業向境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與勞務費所得稅征管爭議問題 63、稽查對企業工資薪金支出關注要點有哪些,如何防范稅務風險? 64、稅務機關對企業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的尺度和分寸分析 65、房地產企業捐贈支出的應注意哪些問題? 66、房地產企業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注意哪些問題? 第六部分:企業完工將從交付使用階段稅收爭議處理 67、特別納稅調整的現實與運用--房地產關聯避稅的最新案例分析 68、房地產經營業務范圍及開發產品完工確認時間選擇的爭議分析 69、稅務機關對假按揭的處理方法 70、企業取得預售收入確認為銷售收入的實現所得稅爭議 71、房地產企業關聯或母子公司提供服務費避稅風險分析 72、免租期爭議解決----稅務管理消滅了免租期 73、地價計入房產原值征收房產稅的稅收與會計差異 74、土地如何計入房產原值?投影面積?總面積?如何分攤面積?土地使用權的會計帳目 是否要調整? 75、企業資產損失的爭議有哪些?如何處理? 76、稅務機關對中介機構報告的認可程度分析 77、已全額開具商品房銷售發票的,是否按照發票所載金額確認收入 78、企業注銷時,將房產和土地分給投資方如何征稅? 79、拍賣取得房產價格低是否調整?如何利用拍賣解決房地產銷售價格難題? 80、稅收領域最彪悍的文件--房地產的利用軍轉干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大解析 81、企業裝修費用稅務爭議處理 82、房地產開發產品視同銷售營業稅、所得稅、土增稅稅務爭議處理 83、房企樓宇的命名權、屋面使用權、外墻面使用權稅收爭議處理 第七部分:房地產企業竣工決算稅收爭議處理 84、如何把握申請土地增值稅清算的時間點?稽查局是否可以直接認定并清算? 85、普通標準住宅與非住宅未分別核算成本費用,各地處理結果為何不同? 86、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費用扣除的風險點有哪些? 87、甲方供材料和設備,不允許做為扣除項目金額,如何應對? 88、企業建筑安裝工程成本,高于本地區平均造價,如何提供合理的正當理由? 89、建造售樓處及其裝修費用,如何處理才能做為扣除項目? 90、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時支付的契稅的扣除問題 91、土地增值稅清算后再轉讓土地增值稅問題處理 92、房地產企業面積誤差稅收爭議處理 93、房地產企業以房抵債稅務爭議處理 94、房屋土地權屬贈與、退回、分割的契稅爭議處理 第八部分:房地產企業竣工后經營稅收爭議處理 95、房地產企業開發產品轉為固定資產的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爭議問題處理 96、房地產企業避稅的重要通道--以開發產品分立公司的稅務爭議處理 97、企業固定資產與費用選擇及折舊調整稅務爭議處理 98、房地產企業BT與BOT業務稅務爭議處理 第九部分:企業注銷清算稅收爭議處理 99、企業注銷的稅收政策處理實戰操作分析及如何規避持續經營的稅收風險 100、房地產企業發票處理的關鍵問題實戰大解析 【主講專家】肖宏偉 中國注冊稅務師、稅務稽查資深官員、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專家庫成員、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稅務干部業務培訓兼職教師。被學員譽為:“稅界奇才、實戰大師”。擅長用稅收策略解決特有的企業管理問題,在多年的稅收稽查、稅政業務實踐中,特別是對房地產業的稅收策略及涉稅風險防范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三年來應邀全國各省市做一百多場稅收實操專場講座。授課以實務見長,案例精深且新穎獨到,操作性強,將最新法規與實務緊密結合。 肖老師以自己曾親身經歷的稽查與審理的案例,真實、生動地闡述稅收政策的應用及應對策略;以十六年的稅收征管、稽查經驗,解說容易引起稅企業爭議稅收問題的來龍去脈;以一個稅務工作者的角度,探討企業財務人員在應對稅務征管和稽查工作中如何避免、防范和化解企業稅務風險。其講解案例豐富,深入淺出,緊貼企業實際,側重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