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00年的時候,“農夫山泉”停止生產純凈水,改賣天然飲用水了。
當時天天喊著“27層凈化”的“樂百氏”,正賣的風生水起呢。
放棄純凈水的“農夫山泉”做了什么?它讓小學生做實驗,演示洋蔥在生長的過程中,吸收天然水后,比吸收純凈水,成長的更快更健壯。
來證明天然飲用水里含有某些有益的微量礦物元素。配合著它哪句“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
一時風頭五兩的“樂百氏”,就這樣被直直白白的奪走了顧客的心。因為沒有好的應對之策,也只得破產了。
風水輪流轉。十八個春夏,專注天然飲用水的“農夫山泉”,一直引領著中國飲用水市場。這期間,“礦物質水”“礦泉水”誕生了,發展了,也順應市場變化了。
尤其是礦泉水,“太子羽翼”初長成,看來要去逐漸地挑起大梁了,以適應中國這塊土地上日益增長起來的消費需求。
“農夫山泉”還會繼續引領下去嗎?從“品根”觀念來看,農夫山泉有點“難”。
一
“農夫山泉”的礦泉水包裝,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也不知有過多少人為它發過微博或者朋友圈。
你真的因為喜歡“農夫山泉”的包裝就去喝它的水了嗎?
怎么上市沒多久,就降價促銷呢?品牌真的那么有能量?
這長白山的“春夏秋冬”好喝嗎?
好喝你怎么不去多喝?真不夠意思,導致人家一次又一次降價促銷了,都快接近“天然飲用水”的價格了,對得起人家那么個品牌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長白山的春夏秋冬”怎么能喝呢?
人家那是一種形象化說法,好吧?!看那“蒲草、動物、池塘”,展示的是生態環境,是天然的水源地。
岳新力指出過,“農夫山泉”礦泉水沒有叫“農夫礦泉”,仍然是“農夫山泉”,不占據新的品根——本能直覺中的根本。這決定了它的尷尬性。
讓其一出生就帶著阻擊手的使命,越來越難以有存在感。沒辦法,僅憑一個美麗的包裝,一面市就有點“華而不實”。
反過來看,這也是一個有用的例子——它比娃哈哈旗下的一些半死不活的產品品牌,對我們更有參考價值。
它告訴我們那些做品牌的企業,雖然你有好的產品,也有好的包裝和推廣,更有一流的渠道和管理,甚至你的品牌早已存在消費者的心里,如果你這款在市場中的產品不占有:
品根。市場會直接地告訴你,你依然往前走不動。
岳新力在《品牌如何賣包裝》一文中提到過,不能占有新的媒介、材料、格式等等新“品根”的包裝,不會真正的提供新的價值,也就不是真正的賣包裝。
只能是熱鬧一陣子而已,稀罕過了,也就歸于平淡了,該干嗎干嗎去。
從“品根戰略”來看,有些消費者會注意到,這兩年“農夫山泉”不停地在強化著品根:微量礦物元素。
這才是好的戰略做法,值得做品牌的企業關注和學習。
但是得注意,“推薦飲用含有礦物質的水”——這是一個籠統的,泛泛的概念,既不直接,更不直覺化。
而且還有可能把消費者的直覺導向偏了,因為我們對人工添加礦物質的飲用水,太熟悉了。對其低端礦泉水自然不必說。
其中高端礦泉水,在直覺品牌的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要走——因為“農夫山泉”(礦泉水)需要一個新的:品根——礦泉水在本能直覺中的根本。
而僅僅說含有“礦物質”和“天然水源”,是兜不住的,因為天然湖泊水的品根不能直接通移到礦泉水里來,是不一樣的。
不能通移過去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農夫山泉”長期的主要訴說著“搬運工”“好水源”本身,沒有直接地直覺化地強化品根——微量礦物元素。
“云南白藥”品牌的做法行得通,是因為它的品根能直接通移到牙膏、創可貼(洗發液行不通)里。
“農夫山泉”大概到開始做中高端水了,才去有目的的直接宣傳。能否占得住,這要看自己的積累,還要看競爭對手在做什么。
二
越是強調“搬運工”,“水源地”,“生態環境”等等,就越可能暗含一種“貧瘠”感——仿佛在“彌補”什么。
這需要有品根的觀念。只要稍稍顯示一下品根記號,直覺賦予其價值的意思就可能無限。
然而,“大自然的搬運工”搬運的是天然的水;“什么樣的水養育什么的生命”,說明“大自然的水養育著大自然的生命”;一些森林動物的攝像,傳遞的直接信息是“大自然的動物”;一些大自然動植物的抽象圖案,傳遞著“原始”的大自然。——這都是直覺。
是的,傳遞的都是“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水。大自然里的水怎么了?怎么樣?有什么好處?沒有說。
這是另一層意思,不說,就不容易知道,更不會清晰明確。
聽聽這樣的話,看耳熟嗎:
“你沒說愛我呀,我怎么知道你愛不愛我?”
“我那么愛你,你不知道?”
“你不說,誰知道你愛誰?”
說的刻薄點,如果他不像電影里西方人那樣說“I love you”,你就真不知道他是否愛你嗎?
我們的愛是含情脈脈,是骨子里的,血液里的,不管嘴上說不說。哪怕是一顰一笑,或者只是為你買塊冰糕~~都會心領神會的。反而天天掛在嘴上的卻不值錢了。
其實,很多時候你是知道的,就是想對感情任性一下。但你常常還是來一句:“有口無心!”或者“敷衍吧!”
恰恰正是這樣的現象,更催化了這個消費時代對“愛”對“情”的快餐式消費和消化。把很多精力都用來炫耀了。
當“農夫山泉”另行做廣告,宣揚含有“天然微量礦物元素”時,就是在另行做著教育消費者的事。此時宣傳的概念與“大自然”不是一個概念,而且是兩碼事了。
大自然中好的生態環境,與富含微量礦物元素不是一回事,更不是直接的必然的因果關系。
環境好,就是環境好,那是沒有人為污染的,相對來說是健康的環境——其實“大自然”本就如此。最多說明,那里的水也是健康的,并不必然暗示出有特別的價值——充其量能滿足“補瘠”的愿望。
“特別價值”的意思,對消費者來說,那是不同尋常的東西;對品牌來說,是指高溢價和競爭力的根本,是利潤的來源,是建立消費習慣的基礎。否則,就成了基礎條件,只是一種形象罷了。
相比之下,直覺更傾向于選擇:雖沒有動物嬉戲的大自然,卻“富”含天然微量礦物元素的品牌的水。
換句話說,把“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說的再好聽,恐怕都趕不上直白的一句“富含天然微量礦物元素”管用。而且生產礦泉水的,哪個不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請問,有誰會把“依云”礦泉水想象成來自“雪野樹林老虎松鼠”的原始森林的大自然嗎?
不會,也沒這個必要。
三
“恒大冰泉”,其視覺直覺和聽覺直覺給人“冰潔透亮”感。顯示了品根記號“冰”。
“農夫山泉”的飲用天然水包裝,會給人這樣的直覺:指向大自然的露天湖水,再加上“農夫山泉”長期宣傳的“大自然的搬運工”,更是對這一直覺進行了強化。
“農夫山泉”的“青蛙蒲草”包裝,給人的視覺直覺是抽象的原始池塘,仍是露天湖水這一天然水的直覺。
由此來看,“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一長期的形象傳播,并不宜于“農夫山泉”的中高端礦泉水,況且瓶體上還有著野生動物的圖案,更是強化著露天湖水大自然的直覺——這種直覺難以平移到純凈的“礦泉水”里去。
相比之下,大自然自己封存的“雪山礦泉水”和“冰泉”礦泉水更有直覺根記的優勢。
四
“農夫山泉有點甜”,這是“價值”,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搬運來的結果,但這個價值是多少有點含蓄的表達,并不是直接的顯示。
“大自然的搬運工”和“有點甜”都是在證明著天然飲用水的“天然的”特性,這是與“人工凈化”的純凈水在對比。仍是“天然”與“人工”的大類別對比。
包裝“礦泉水”的出現和崛起,則是對“天然飲用水”的細分,是個更精致的小類,其價值會更加得到突顯。
而“農夫山泉”強調的依然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以及大自然里的“長白山的春夏秋冬”。其實,這仍是在強調著“天然飲用水”的特性,也是在與包裝的“純凈水”做對比。
這樣做有什么不好嗎?
顯然,這是兜不住價值更突出的礦泉水的,因為礦泉水也具備天然水的特性,但它更突顯價值。更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出現在礦泉水里,是攔截不住的。
怎么辦?占據“品根”才能取勝。
“大自然的搬運工”帶來的“天然性”,只是“特性”,不是“品根”——本能直覺中的根本。只有占據品根才不會被專家型的競爭對手擊穿。
天然飲用水的品根,是“微量礦物元素”。“農夫山泉”占據這一品根嗎?
從“純凈水”與“天然水”的對比上看,“農夫山泉”以“含蓄”的方式或者非顯性的方式占有著。但它并不是以礦泉水的形式占據的,而是以“山泉”水的“湖泊水”形式使用著。
但更能占據品根的產品“形式”,是能自然顯示“微量礦物元素”這個“品根”記號的“礦泉水”。
所以,“農夫山泉”存在著被礦泉水里的品牌擊穿的風險。
必須醒悟過來,調整行動,從“天然飲用水”大類里走出來,向前邁出一步直接化顯示“礦泉水”的品根。
其結果會類似“云南白藥”,牢牢占據強勢能品根“白藥”,越類別,跨行業,開拓到創可貼、牙膏的領域,以引領者的品根“器”“識”,打造品牌。
至于說賣什么價格,你說占有品根的水該賣什么價格?
別忘了:顧客相信“搬運”獨特價值的才算真品牌,誰愿意只要個“搬運工”?
作者:岳新力,“品根”發現者, 品根觀念提出者, 直覺品牌第一人, 并開創出品根戰略, 將品牌創建推進到本能直覺的新層次新領域, 最直接化降低顧客的選擇成本和認知成本。 發現:品根不明晰,品牌不自立;品根式微,品牌自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