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階段會做出不同選擇,了解這選擇背后真實的動因,至關重要。曾小軍認為“選擇不同的商學院代表的是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曾小軍;中歐EMBA2017SZ1,深圳市高特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EMT/中臺主管合伙人
曾小軍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7級深圳1班的一名同學,他入讀中歐已一年,他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分享了自己在中歐學習、生活的初步體會。以下是他的分享。
為什么讀中歐
我們是一家有150多名員工的投資公司,每年都有1-2名高管來中歐讀書,到今年為止算上我,一共有11人曾經或者正在讀中歐。我認為選擇不同的商學院代表的是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讀中歐的人更傾向于好好學習、認真做事、敢于迎接挑戰。
中歐是一所認真做管理教育的商學院,這里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上課遲到班主任真的會給你扣分,考試沒通過就是沒通過,作業更加不可能抄襲……在中歐,學習是一件認真嚴肅的事情。
中歐的校訓是“認真、創新、追求卓越”,這一點我很認可。來中歐,一定是來學習的,但這種學習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深度學習。
為什么在中歐能進行深度學習?
中歐有很多優秀的教授,在專業領域有著既廣博,又精深的知識,且有豐富實踐經驗。一般人印象里枯燥乏味的會計課,蘇錫嘉教授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講得妙趣橫生,這門課講了兩天,我和我的同學們還覺得意猶未盡。
中歐有很多行業領軍人物式的同學,他們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不僅可以在學習上相互交流,也可以在公司經營管理、專業意見上相互借鑒。在中歐,我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乃至未來事業上的合作伙伴。
我為什么會選擇中歐?既然是一所學校,學習肯定是第一位的。學習的目的是要求真知。不要覺得自己看過很多書,而要看自己有沒有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點。既然中歐有很多牛人,就要經常和他們學習探討,把他們的知識要點提煉出來為已所用。
在中歐學什么?
中歐的學習有一定難度,如果不來上課,也不參加討論,寄希望于考試時蒙混過關這是不可能的。中歐的同學們都是各自企業的大佬級人物,有秘書或者別的員工能幫忙處理學習上的事情,但我還是建議大家認真準備課前的預習,來中歐學習是自己的一種獨特的經歷。
中歐的學習很充實,雖然每門課只有四天時間,但每門課都是一個很大的知識體系,如果不好好利用這四天實際上是浪費了這些時間。這四天內有一位非常厲害的教授替你梳理知識體系,把整個知識體系歸結到幾個原則,這是最關鍵的。
來中歐要真學習。既要向教授學習知識框架,也要向同學學習實踐經驗,學完之后自己要進行深度思考。
趙先德教授是講授供應鏈的教授,他有著非常強的學術背景。經他的啟發我發現不能從供應鏈的角度去看供應鏈,而要從經營的角度、從滿足需求的角度去看供應鏈。
芮萌教授在課上提到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其實就是一個增效、降本、降杠桿的過程。他的課讓我看清楚很多東西,也明白有些宏觀經濟政策出臺的原因。
忻榕教授的組織行為課也給我很大啟發,讓我明白了應該如何做集體決策,它的有效性和無效性在哪。
中歐的教授不僅課講得好,也能把興趣玩到極致。比如張逸民教授,他的主業是教授金融學,但是他卻非常喜歡進行天文研究,喜愛看星星。
當然,我們也不要有“中歐的教授無所不能、無所不知,能解決我所有的問題”這種過高的期待。
Techmark是中歐一個必要的虐心過程,它主要是模擬商場環境,在非充分信息條件下的決策和組織。這種情況在實際過程中會發生但是機率很低,通過Techmark之后你會知道決策和運營中有很多不確定性。
中歐也是一個讓我們發掘自身興趣,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地方。我是我們班編輯部主任,我采訪了多位我們班同學,在采訪過程中我發現每位同學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舉幾個例子:
我們班的跑神,從基本不鍛煉、體重偏胖,到半馬、全馬常客,并且能夠帶動、組織千人的行業性跑會,帶領大家走上健康生活方式,滿滿正能量,這很了不起!哪里來的動力?了解之后,就知道這也是一個知之、好之、樂之的過程,領悟的境界不一樣,取得的效果當然不一樣。做其他事情不一樣嗎?
我們班有位同學是騰訊金融負責人,他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是他通過做微信支付、做金融科技這條線把整個騰訊金融框架搭建起來。他也不喜歡看書,但是很喜歡深度思考,他把這個體系搭建在騰訊這個大平臺上,加上大數據,形成AI,加上不斷拓展的場景,在做一件很大的事情。從他那里了解到這些信息之后,我覺得未來中國經濟通過金融科技的可以有很好的發展、很好的展控。也嘗試去學習刨根問底,建立底層邏輯的思維和工作方式。
供應鏈課堂上,有位做高端商務沙發的同學分享他們公司的供應鏈做法,他們的方式好像和互聯網,粉絲營銷,柔性供應鏈等高大上的東西不怎么緊密,但是卻能做到全球第一,怎么做的?不做加法,只做減法,針對鋼材、木材、皮料等主要原材料進行全球的采購,控制,甚至提前半年預付款,把沙發型號控制在少數幾個,這樣才能保證高質量、低成本、建立核心競爭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一套,向他們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也是通過其他途徑學不到的,只有在這樣一個集體中才有機會學到。看清底層邏輯,才能建立頂層思維。對于我們這個階段而言,學習是要越學越少才對,所謂越小越少就是一定看清底層邏輯,要建立自己的體系和框架。
選一個好的班委
考進中歐之后,如果想競選班委一定要問問自己能不能做到以下兩點:
1、活潑的心態
中歐的同學都是各自企業的領導,管理能力肯定是足夠的,難題在于管理班級與管理公司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定要有活潑的心態,不能老想著要樹立權威必須這么干,不干就翻臉,要嘗試用柔性的管理方式引導大家一起來做成事情。我雖然只做了一個編輯部主任,但是給我的體會是還需要磨練。
2、奉獻精神
在一個大家都很忙的大團隊中,如果你要當班委、要協調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奉獻精神。奉獻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有時間。此外,在繁瑣的事情上還要找得到人幫忙。
好的班委成員選出來之后,就是成立各種興趣小組了。我們班有很多積極向上的興趣活動小組。但凡你能想出來的、你有興趣的,都可以建立興趣小組,建立之后確定一名執行人,就可以慢慢地把這件事做起來。
中歐的體育氛圍很濃厚,從簡單的跑步到自虐式的戈壁,只要你愿意折騰總有一款適合你。我們還有讀書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在各個領域中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感悟和大家分享,相當于又有機會學習可能之前學不到的知識。我們也有游學活動,由于時間有限我只去了銀川和武漢。
在中歐讀書,簡單總結起來就是每月四天時間在上課,其余你可以有選擇性的參加一些活動。
中歐留下什么?
中歐兩年學習會留下什么?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中歐傳遞的價值觀很樸素:認真、創新、追求卓越!
1、認真
對自己要真,時刻覺察及反省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對自己“真“可以活得很充實,減少心理負擔,以及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對他人要真,這也是中歐大部分班級的風格。我記得我在參加課堂觀摩時有位師兄也說了類似的話:要真實,不要裝!
自我驅動,真正的牛人都是自我驅動。不能自我驅動,返觀內心,實際上都是在對比和盤算,不是一種”真“。
2、創新
要有開放的心態。這個世界有很多不確定性,環境會改變,人會改變,只有敢于懷疑,放低自己,才有可能真正觸碰到相對的確定性,這種確定性是原則,是簡單的,根植于事物和人性。不掌握原則,容易隨波逐流,疲于奔命。
要包容。對人要包容、對新鮮事物要包容。保持真實,保持極度透明,才能夠及時感應到變化,能夠根據創意擇優原則,應對改變,善于改變。
3、追求卓越
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很多事情干不成,如果沒有目標,盡快的建立目標。目標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
挑戰極限。確定目標之后,做事情就要追求極致,苛求過程,有工匠精神。
最終來講還是需要挑戰自我,在局限環境下,我思,我想才是人自我發展的最終障礙。
“認真,創新,追求卓越”是層層遞進的,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對自己要“真”。就我個人而言在中歐除了學習上的收獲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我減肥了,身體變好了。雖然是被動的,但是在這個環境中我不得不往前走。比如我們班級有個運動群,進去之后會不好意思退出來。那些比你忙、比你事業成功的同學,還有那些看起來很柔弱的女同學都能堅持,你為什么不能!通過這種似于有點外在的強制,最終形成習慣之后,就會體會到里面的一些樂趣和好處,才能堅持。
在中歐這么一個認真的環境里面,大家都比較簡單、比較真實,你有機會結交到很多朋友,他們可能與你興趣相投、可能是你一輩子的事業合作伙伴……
讀中歐留下了什么?一個好身體、一幫好朋友,一個張馳有度、深度思考的好習慣。只有這樣,這個年齡來讀書才有意義。
從師兄的角度回答那些申請人關心的問題
Q:中歐功課多嗎?
A:中歐一直有學習的傳統,無論你多忙一定要跟著上課、一定要寫作業。中歐的教授都是頂尖的,在自己所在領域有著廣博精深的知識體系,他們留作業不是為了考你,如果真要考你,可能你也很難通過。留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你掌握知識框架。
Q:有朋友建議我去中歐其他校區學習,您怎么看?
A:我們公司有位同事一開始報的是上海班,后來轉到深圳班,因為她太忙了根本挪不出時間去上海上課。我認為華南的企業報考深圳班會更加簡單方便。
另外,深圳的科技企業很多、年輕創業者也很多,思維會更加開放。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更喜歡深圳開放、包容的創新精神。
本文根據曾小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課程部在深圳校區舉辦的課堂觀摩活動上的分享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