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萬寶華之爭”:中國商業何時能夠走出迷局》,作者秦朔,現任上海文廣集團《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從寶萬之爭開始,王石似乎是一個人在為萬科吶喊,借著他的自媒體。萬科本屆董事會任期三年,從2014年3月28日到2017年3月27日,也就是說,還有9個月,董事會會改選。我的猜想是,王石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他代表著萬科的職業經理人立場,但他不想牽連任何一個個人。他以一己之力讓這場爭執變成公眾議題,而公眾關切將最大限度減少那些投機性力量的隨意。他為萬科的利益犧牲了不少名譽,但他已經毫不顧惜。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王石的吶喊,任由姚振華長驅直入,萬科還是萬科嗎?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查閱了王石最近的一些觀點。他在今年2月的亞布力年會上談到原罪問題,他說,現在一談到賺錢就是不法,商人就是違法、就是偷稅,整你就假定你是偷稅的,“我可以在這兒說,從創業到現在以交稅為榮,我是把交稅當成一個能力。就像我說不行賄沒人相信,假定賺錢就偷稅,這是中國的傳統,一弄一個準。”
理想主義者王石、以及放棄個人股權的犧牲者王石,他對中國商業的最大貢獻和價值在于,在別人總認為行不通的這塊土地上,他踐行了現代的、文明的、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萬科這個作品就是最好的說明。
王石終會離開萬科,但作為萬科乃至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精神之王,他將永存,永遠不會出局。即使華潤和寶能驅逐了他,他的印跡也會長存,與此同時,他的精神和肉身必將開始新的飛翔。精神不死,文明不死,自由與尊嚴不死。
在我的文章初稿中,最后一個小標題是“深刻的和解,基于深刻的理解”,我原本希望,萬、寶、華都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和包容,反躬自省,放下成見,放下怨戾,為構建一個更有想象力的偉大萬科各盡其責。萬科包括王石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萬科有條件變得更美好,也更精益,更有力。我把這看作是中國商業的新覺醒。我原來的標題就是《“萬寶華之爭”與中國商業的新覺醒》。
然而當我看到寶能系的罷免議案,并看到王石在網上成為譏諷和責難的對象,我意識到自己太天真了。中國商業面臨的不是新覺醒的問題,而是何時能夠走出迷局的問題。
這個迷局,就是成王敗寇的黑色森林迷局。
女兒在她微信里貼了一張照片,上面全是文字:“為什么喜歡薛之謙?大概是因為他不曾被這世界溫柔以待,卻依然能夠善待這個世界。”
我不懂薛之謙,但我想到了王石——他曾一次次被孤立和譏諷,今天甚至面臨被驅逐的危險;他像摩西一樣把他看到的迦南美地的圖景告訴人們,至于人們愿不愿去,他并不強求。在這個世界上,惡的力量有時會通行,偽善的力量有時也會通行,而在我眼中和我心里,王石是這樣的人:他從來不以惡對這個時代,也不以偽善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