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創業22年生涯里,很認同中國一句老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正確的事,把它做好,前程自然而然會到來。
網易一直以來也是這樣:選擇正確的賽道,文創、電商、教育、傳媒都是內容驅動的,是有社會價值的生意,這是網易擅長的。在這些領域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市場和用戶自然會給你公正的結果。
創業始于熱愛,成于創新
受我父親影響,我從小就對計算機科技比較感興趣。1994年,中國通過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的時候,我知道,中國的互聯網時代要來了,會掀起翻天覆地的變革。
鄧小平“南方談話”后,國內創業興業的氛圍很濃,所以我決定,到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廣州去看看機會。我當時想,有這么好的時代機遇,就要在自己熱愛的行業里做一份事業,成為時代變革的參與者,而不是僅僅做個旁觀者。
1997年,在廣州淘金路的一個8平米的小房子里,我創立了網易。
如果說網易的創立始于我對科技行業的熱愛,那么網易能在行業里立足、發展壯大則是源于創新。
公司成立不久,我們很快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免費的中文電子郵箱。互聯網一直有幾個明確的、恒久的需求,通訊是其中最原始、也是最高級的需求,所以我們做了郵箱,它既能提升通訊效率,也是商業剛需。
在互聯網興起之初,網易郵箱讓很多早期網民首次接觸了互聯網,為互聯網的普及做出了一點貢獻。
90年代末,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消費者對信息內容的豐富度、傳播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門戶網站熱潮開始席卷整個中國。
順應時代潮流,1998年,我們開始轉向門戶網站模式。我們很快意識到,用戶除了獲取信息,還有交換信息、觀點的需求。所以我們創新性地提出,要讓門戶有“互動性”,讓門戶成為交流、交易的媒介。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和業務上的創新讓我們從眾多門戶網站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當時的“三大門戶”。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戰略也從“系統集成商”正式轉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
這是網易發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決策,不僅因為它讓網易走到了互聯網的前沿,更因為它給網易埋下了“創新”、“用戶導向”、“擅長做內容”的基因。
關注用戶、敢于創新這些隱形競爭力后來也在關鍵時刻拯救了我們。
2000年6月,我們在美國上市,不巧碰上全球經濟衰退,互聯網寒冬來了,上市當天股價就破發。
我記得很清楚,兩年時間內,納斯達克指數狂跌八成,無數公司的股票變成廢紙,7500億美元的資產和60萬個工作崗位蒸發。
舉步維艱中,我們沉下心來開拓新業務,發掘了網民精神消費的新需求,這才決定進軍互動文娛產業,通過自主研發精品,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路徑。
當時,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聯網公司活過了2004年,我們不僅活過來了,還成了國內首家實現盈利的互聯網企業,給很多還在寒冬中掙扎的同行提供了一點經驗。
推動產業改革,引領新經濟
公司在低谷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叫《基業長青》,對我影響很深。沒有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一開始就擁有偉大的夢想,但一定會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和超越賺錢的使命感,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
2003年前,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讓網易活下來。但是2003年后,我想得更多的是:我們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能利用優勢給消費者、社會帶來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社會現實問題。
時代機遇和社會發展需求讓我們找到了答案。我們當時預判到接下來的十來年間,中國經濟和互聯網迎來第二次重大變革:4G時代來臨、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所以,我們做了兩個重要的決定:一是轉型移動互聯網,主動適應消費者使用習慣的改變,在新陣地上更快地接觸、服務消費者;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改革,進而服務和引領消費升級。
2011年開始,我們的主營業務傳媒、互動文娛逐漸轉型。我們先是推出了網易新聞客戶端,打造了很多滿足移動閱讀需求的原創內容欄目。不久后,長久以來積累沉淀的自主研發優勢,讓我們順利地打造了多款精品移動版的互動文娛產品,贏得了市場的積極反應。
為了滿足消費者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升級需求,我們也進一步拓展業務,在音樂、電商這些領域,做出了一些創新嘗試。
2013年,我們正式推出網易云音樂,希望通過科技改善音樂產業,幫助用戶發現、分享好音樂。發展到今天,網易云音樂已經是中國最活躍的音樂社區和最大的原創音樂平臺,有超過8億用戶,入駐的原創音樂人超過8萬。
2015年,我們看到了中國制造的巨大潛力,首創了網易嚴選電商模式,讓成千上萬中國消費者都享受到了低價、高質量的產品。我們的創新也讓很多人改變了過去對中國制造的認知,打造了中國制造全新形象,成為促進消費升級、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民間力量。
事實上,我們做的傳媒、文創、電商都是內容驅動的業務,在這些領域,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體驗,要求企業扎扎實實地深入到業務最底層去把它做透,這是網易擅長的,也決定了網易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我們用今天的成績證明了,商業發展和社會貢獻從來不是站在對立面的。這或許不是最容易走的路,卻是正確的路。
關注社會發展和教育公益
我是中國比較早一批接觸互聯網、也是最早一批互聯網創業的人,受互聯網創新、分享、公平精神影響很深,見證過、親身體驗過互聯網技術革新解決社會一些還不盡如人意的狀態。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的能力,不應該只是局限在引領升級:讓人們生活得更好,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聽到更優質的音樂、讀到更有洞察的文章,這些遠遠不夠。它更大的價值應該在于:縮小差距,實實在在地解決一些社會發展的問題。
我自己比較關注食品和教育問題,這兩個領域往小了說事關個人生活質量,往大了說關乎國計民生。
所以2009年,我們宣布養豬,進軍農業,花了足足7年時間,摸索出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并且最大程度上解決了環保、安全問題。2017年開始,“味央模式”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復制,目前,我們的農場落戶在江西高安、浙江安吉和紹興嵊州,接下來也會加快節奏推廣出去,撬動更多地方加入農業升級轉型,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安全、更美味的豬肉。
教育資源不均衡是我們社會發展一直都面臨的問題。在很多欠發達的地方,“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不是一句網絡流行語,而是真真切切又令人心酸的現實。
2010年,我們做了網易公開課,把世界上最好大學的公開課翻譯成中文,免費提供給中國千千萬萬想要學習的人,讓他們可以平等地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后來我們也陸續推出中國大學MOOC、有道系列產品,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手段,去推動教育普惠。去年,我們看到了網班課在平衡教育資源上的潛力,決定投入一億元支持教育公益,今年9月,這個項目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中學等三百多所學校落地,覆蓋了全國十多個欠發達區縣。
這些還不夠,社會上還有很多問題是企業應該要去關注和解決的,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所以2017年的時候,我參與發起了中國第一個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個人出資來激勵中國頂尖科學家創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引導社會多關注科學,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更多創新方案。
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沒什么值得驕傲的,企業家如果可以做到像科學家一樣被人尊重,能去影響和改變社會,就是真的有價值,真的成功。“企業家”這三個字,不是依靠錢來衡量的,它背后有更高的價值要求。
能夠通過自己擅長的互聯網技術,去推動解決一些社會發展問題,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是我創業22年來比較自豪的事情。
專注科技創新,做正確的事
今年,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發展都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大家都在審視、思考中國互聯網接下來怎么走,網易也不例外。
網易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我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成績的時候不要太高興,有挫折的時候也不要太難過。到現在,我仍然是這個想法,成績和挫折都是過去的事情,后視鏡里永遠看不到未來,還是要時刻都往前看,不管走到哪一步,都心里清楚:這不是終點,甚至不是終點的起點。
雖然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壓力,但基本面仍長期向好、消費市場仍然廣闊、數字經濟也將繼續作為發展新動能,身在其中的互聯網企業,仍然大有可為。
對網易來說,我們發展22年,一直慎重地選擇賽道,對很多風口,我們都保持了審慎、理性的態度。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游戲、電商、教育、音樂、傳媒,都是非常健康的賽道。
往前看,我的心態和剛創業時沒什么不同:希望網易能務實、專注地通過科技創新,改善一些人的生活,對社會起到積極的影響,為國家發展創造價值。這是正確的事情,把它做好,做到極致,就很了不起了。
作者:丁磊,網易公司首席架構設計師,1997年6月創立網易公司,。2000年3月,辭去首席執行官,出任網易公司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2001年3月,擔任首席架構設計師,專注于公司遠景戰略的設計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