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順豐正在向外界展示更多的“科技范“,因為我認為,在現在形勢下,科技才是一家物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發力重點。
1.從無到有的順豐科技
順豐在單一業務的背景下希望有相關 IT 技術部門去做職能業務,比如財務系統開發,于是就成立了科技公司。
目前順豐科技擁有超過 2000 人的 IT 專業技術隊伍,自主研發獲得專利、軟件著作權四十多項。
順豐內部的一些產品,比如無紙張運單和私密運單等,都由順豐科技去參與或者主導,后續推廣落地和運營的事情也都由順豐科技負責。
2.物流:放棄數據等于放棄未來
數據是物流管理的基礎,數據化是粗放型管理與精細化管理的首要區別,物流企業首先要建立數據的標準和規范,完善數據的采集與管理,把所有業務的過程變成數據,實現有數據,到用數據的轉化。
一家優秀的物流公司一定是通過數據、計算來規劃和運行。如果物流公司放棄計算,就是放棄未來,放棄自己的生存權。
我們認為,未來的物流具有互聯互通、數據驅動,深度協同、高效執行等特點。
互聯互通、數據驅動就是所有物流要素互聯互通并且數字化,以數據驅動一切;深度協同、高效執行就是跨集團、跨企業、跨組織之間深度協同,調度整個物流系統中各方高效分工協作。
3.探索平民化的技術
近兩年,無人機、無人駕駛、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快遞物流行業不斷應用,我們順豐科技更關注技術是否能夠落地,是否能夠幫助業務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
順豐探索一種更加平民化的技術,因為順豐科技是要把最好最實用的技術整合到業務場景中,新技術只有在全面論證和試驗可行的前提下才會大規模推廣和部署。
在某些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環境和條件還不明確和明朗的情況下大肆宣傳可能會毀掉這個行業。
順豐一直在努力打造“科技武裝下的數字化快遞小哥“,如果給小哥裝配更多更好的穿戴式設備,他們不僅在傳遞包裹,更是在傳遞數據。
實際上,縱觀從無到有的中國快遞業,從原始的手拉肩扛,到機械化應用,再到如今的大數據挖掘,中國的快遞業的科技含量正不斷提升,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一個全新的轉型階段。
引領這場升級轉型的不僅僅是模式和資本,更是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
物流行業新趨勢
我在物流行業20多年了,從“黑速遞”到“黑馬”,快遞行業整體營商環境的變化,我的感受尤為明顯。
我認為,快遞發展到現在,大的環境可以分成3個階段:
第一個是“潛龍在淵”,也就是剛開始進入市場時被認為是”黑速遞”;
第二個是“見龍在田”,在2007年重組后的國家郵政局推動下得到認可,獲得身份,形成規模;
第三個是“飛龍在天”,也就是在政府支持下,快遞要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和突破。在這方面,科技就是需要下大力度思考結合方式的一環。
我也認為,快遞企業遇到問題不能只靠政府,最根本因素還在企業自身。比如不能依賴單一的發展動力,要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變化,立足快遞但不能為快遞所困,邁向大物流的更高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