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非常多,讓人深感做績效管理的不易。然而,不同的企業在績效管理工作中都有一些共性的問題,所以,解決方法也是通用的。《績效管理的十三堂課》將這些通用的方法提煉出來,對于所有企業都有借鑒價值。
第一講主要是概念解析。本講把戰略性績效管理的概念及一些誤區進行了澄清,為后面打下基礎。強調了“戰略性”績效管理如何體現:就是根據公司的戰略目標來確定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第二講講的是績效管理中組織機構的設置和相對應崗位的績效管理職責,這部分內容只是簡要地介紹了一下,還有許多內容需要展開。比如,不同規模的企業在績效管理組織結構設計中的差別是比較大的,不同企業關于績效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各自權責的劃分,還要依賴于企業的管控模式。企業的管控模式不同,相關崗位設置和崗位權責會有差異。本講只是做了概括性的提煉,并沒有詳細地展開,如果聽眾有這方面的具體問題或需求,可以直接與本人聯系探討。
第三講是從邏輯關系上闡述實施績效管理的三個環節:系統設計—試運行—正式實施,展現了三部曲中常見的主要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這部分內容涉及具體的績效管理制度和大量實施細則,我們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制度和實施細則資料。聽眾在聽這一講時,可以參考具體示例來理解,并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加以思考,定會受益多多。
第四講講的是績效管理中的考核關系:考核主體與考核對象,既闡述了正常情況下的考核主體與考核對象,也對一些特殊情況下的考核主體和考核對象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說明,為企業做績效管理提供了比較具體的方法和指導。
第五講講的是績效考核周期。考核周期本身很簡單,但是原理很重要,我們把績效考核周期的兩條原理性結論給了出來,本講還把績效考核的數據錄入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展開,那是因為績效考核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而沒有數據錄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數據錄入比較花時間,很多企業都做得不到位,而且不少人也沒有認識到這個工作的重要性。實際上數據錄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可以說沒有數據錄入,績效管理會徹底失敗。
第六講講的是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它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績效結果的運用方式比較多,本講分成兩個部分:首先,講績效管理結果的四大經典應用,其中對獎酬方案的運用做了重點介紹;其次,重點談了績效的改善與能力的提升,這一塊是需要很多企業關注的。如果企業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只注意到了獎金和薪酬的設計,而沒有注意到過程中的績效改善與能力提升,就會與績效考核的初衷相背離,效果也不好。對于崗位的調整,我們從實操和原理兩個方面闡述了考核結果與崗位調整的關系:能力考核是用人的基礎,績效考核是重要依據之一。
另外,本講還闡述了績效考核結果運用的原理,為聽眾今后創新績效考核結果運用的方式指明了方向。
第七講講成功績效管理的“1-2-3法則”,跳出了績效管理過程中具體的某一個環節,是站在宏觀的角度審視整個績效管理的一個精煉法則,這是我多年的經驗提煉。這一講的內容可以單獨先聽,也可以依講節順序來聽,需要聽眾反復研聽,相信它對企業成功實施績效管理會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很多企業的績效管理做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各級管理者錯誤地認為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實際上,各級管理者才是績效管理的主體。本講清晰地告訴我們在績效管理中各級管理者、人力資源部門之間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可以結合第二講學習。
第八講主要是講績效考核指標。首先解析了公司層面或者集團公司下屬業務單元層面的指標。由利潤指標——最常見的指標說起,逐漸展開到其他財務鏈的指標,接著,分析了管理指標,最后又對平衡計分卡做了簡單的介紹。
在本講中,我對指標有不同的表述:有時表述為經營指標,這是一大類,有的企業只有經營指標;有時是“經營+管理”指標,既指經營指標,也指管理指標;還有一些企業應用了平衡計分卡。職能部門的指標如何制定也使很多企業常常感到困惑,我建議根據崗位的職責來劃分,不要從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方面來展開,這樣會使員工的工作更具體、更簡單、更有成效。
第九講是在第八講的基礎之上,對方法論和一些具體概念的展開。本講包含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講如何確定KPI的方法。關于平衡計分卡,在績效管理中有很多不同的應用,各企業對它的詮釋也有很大的差別。我認為在平衡計分卡的使用上很多人有一些誤區,比如平衡計分卡到底用到哪些層面?對此我強烈地呼吁:平衡計分卡最好集中在公司或下屬業務單元的總經理(或包含分管副總經理)這個層面使用,其他具體職能部門的指標根據各自的職能,由公司總經理根據當前的戰略重點進行分解。第二部分闡述了一個模型,并進一步對如何提煉指標庫進行了講解。第三部分則專門講述了績效合同的簽訂。績效合同的簽訂是很多企業感到困難的地方,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實操指導性。
第十講講的是績效反饋和面談,其實這部分可以歸為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部分,二者在內容上有一部分重疊。本質上,績效反饋和面談本身就是績效考核結果運用的一部分,不過不是非要等到考核結果出來后才開始面談,而是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一發現問題就要進行面談,所以把這部分單獨拿出來講,提醒聽眾注意。
第十一講講的是績效管理的難點,這講是總結性質的提煉,把績效管理中的難點分成三類加以陳述:管理者素質的滯后,基礎管理的薄弱,以及績效本身的一些技術難點。目的是引起聽眾的關注,讓聽眾明白:要想解決績效管理的問題,不只是關注績效管理技術本身,而是要從不同的視角來思考,才能夠解決好。其中,我認為“管理者的素質滯后”是最核心的問題,尤其是高管素質的提升,會大大提高績效管理的成效。
第十二講也是一個歸納式的總結提煉,總結績效管理失敗的8大原因。
第十三講與前面的各講都不同,它從如何提升績效的角度給出了一個“績效方程式”,即從影響績效提升四個方面的因素分別加以闡述。建議企業展開這方面的研討,比如,針對其中的某一項或幾項,展開多次研討,每次半天或者一天,收獲會非常大。在研討過程中,如果有特別需要,可以聯系我。
作者:張正平;中國企業管理學會理事, 怡安翰威特高級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