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涂滿章
近幾年,但凡政府公考,必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奇觀,太多的年輕人削尖腦袋都想往體制內擠,成為一名公務員。但報考的初衷往往不是報效國家的熱血情懷,而是“給政府干活,政府不垮,我們不垮。努力考試并不是要實現夢想,而是讓自己過得更穩點!边@種觀點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折射出眾多年輕一代因缺失夢想和信仰,導致未富先懶。
在中國很多二三線城市,放棄高考,無所事事,浪跡在網吧、臺球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身處職場中的一些年輕人,也有相當部分看破紅塵、醉生夢死,以混的姿態應對每一天。這種典型的“未富先懶”心態,將制約社會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能不能創造價值,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努力,而決定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夢想和信仰是其中的關鍵。沒有夢想,就沒有努力的動力,而信仰的缺失也必將喪失努力的動機。夢想和信仰對決定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是如此重要,幾乎可以把其定義為是決定成功的基因。
“未富先懶”反映的就是夢想和信仰的問題,應引起我們的警覺。這種“未富先懶”的心態從何而來,不說社會,看看企業。
當下很多企業,也窩藏一群懶人,上班踩著點,下班提前溜;凡事能躲則躲,能推則推,一天八小時工作時間,真正在狀態的三、四小時已綽綽有余……凡此種種,甘于平庸不思進取,是什么催生了這個群體?
固然有自身的因素,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企業的責任應該更大些,因為這些企業存在將人變懶的機制,這種機制主要集中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一是組織設計問題。若組織設計不科學,存在著崗位職責分配、人員編制不合理等現象,必將導致忙閑不均,有人沒事干,有人干不完,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有事干的人也變成不干事的人了。
二是績效評價與分配問題。干得好與干得壞、干得多與干得少幾乎一樣的分配,久而久之也導致干得好干得多的人也不想干了。
三是職位晉升設計問題。在企業往上走的機會渺茫,運作規則不規范、不透明,努力與不努力的結果幾乎一樣,辛苦沒有回報,那就干脆得過且過了。
所以要治員工的懶,企業一定要首先作出改變。
百度CEO李彥宏曾經在百度內部給員工發了一封題為“改變從你我開始”的公開信,在信中,他提出:“鼓勵狼性,淘汰小資”。他把狼性定義為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群體奮斗;而小資持有良好的背景、流利英語、穩定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進取,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才是全部。
他表示:“要讓所有員工更明確,如果想找一個穩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混日子,請現在就離開,否則我們這艘大船就要被拖垮!倍@封信發出的背景,是百度當時的增長步伐正在放緩,為了止滑 ,李彥宏首先舉起的便是“治懶”這把刀。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居安不僅要思危,更要作出快速的行動。既然懶散會拖垮一家企業,甚至一個民族的發展,那么,無論個人還是單位,一定要找準問題的癥結,迅速改變。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精神與行動的傳承,只有不斷勤勞的投入,才能收獲光明的未來。
【相關專題】績效考核培訓與績效管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