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的企業,但不完美的企業可以為應聘者帶來一場完美的應聘體驗。
首先HR要明白的是,為什么要給應聘者創造一次完美的應聘體驗。我們都知道,今天來企業面試的應聘者,明天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員工。面試是一場交易,是企業和應聘者雙方相互的選擇。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面試時考官對某位人才非常欣賞,他的個人品質及價值取向和企業的理念高度吻合,簡直就是企業需要的優秀員工!主考官感慨“伯樂”終于遇見了“千里馬”,offer發出后,卻再也沒有這位人才的任何消息。這是為什么呢?可能“千里馬”同時應聘了好幾家企業,“貨比三家”的他自然會選擇條件更優越的企業,這一點倒也無可厚非;還有一種可能是在應聘的過程中,“千里馬”發現“伯樂”不是自己心目中的“伯樂”,企業也并非自己渴望的企業,所以面試后就主動選擇了默默退出。
對于第一種情況,我們只能說人各有志,所以暫且不做評論;而第二種情況,企業被動地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員工,那HR就應該從自身乃至整個招聘流程來反思了。
案例
G企業是A市一家知名的貿易公司,趁著火爆的“金九銀十”招工旺季,也對外發布了所需的各個崗位的招聘廣告。王永是有著四年工作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因為家庭原因,從打拼的B市回到了老家A市。他看到G企業的招聘啟事后,覺得和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及各方面要求相符,于是投遞了個人簡歷,并很快獲得了面試的機會。
當王永進入G企業時,被擁擠在前臺的人群驚呆了,來面試的人太多了。因為電話通知各個應聘者面試時沒有約定確切的時間,只是說“早上九點半到十點之間”,所以才會出現這樣“扎堆”來面試的場面。應聘者需要在前臺簽到,王永注意到簽到的內容包括姓名和應聘職位,而今天的這場面試并不是只針對職業經理的,還有業務員、司機、文員等。
企業沒有安排臨時的休息室,所有等待面試的人員都圍坐在大廳的一張桌子旁。前臺提醒王永交一份簡歷表,王永問:“簡歷已經發過企業郵箱了,不是看過簡歷才通知我來應聘的嗎?還需要再填一張嗎?”前臺說這是規定。王永提議說從郵箱里下載打印一份呢?前臺回答說不行。王永只得又填了一份。
等了半個小時,終于輪到他進入會議室面試了。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更側重的是王永對薪資待遇的要求,當王永說出自己的期望時,他看到面試官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王永心里納悶,因為這樣的薪酬在行業內是比較合理的,也和自身的經驗、閱歷匹配。雖然對面試官的面部表情覺得不解,但他很快調整心態,圓滿地應對了接下來的問題。
三天之后,王永接到了G企業前臺的電話。經過一番考慮,他選擇了放棄。一周后G企業的副總又親自打來電話,邀請他擔任公司的職業經理并答應給他比面試時要求的多一倍的薪酬,王永感謝之后還是婉言謝絕了。G企業的人事部門成員對此結果都表示不理解。
如果人事主管深入分析一下王永的求職體驗,就能明白他放棄職位的原因了。
在前臺簽到時只需要寫下姓名即可,應聘職位是不必寫的。在中國,應聘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尤其是這樣人數眾多的集體面試,有些應聘者如果碰見了熟人,會不會覺得尷尬?
之前已經發過電子版的簡歷或者投遞過紙質簡歷的話,沒必要要求應聘者在前臺再填寫一份簡歷了。現在的網絡游戲都有試玩,試玩的時候是不需要玩家先填資料的,覺得喜歡了可以再注冊。注重用戶體驗才能招攬到客戶。面試也是一樣,在不一定會被錄用的情況下要求應聘者先填寫簡歷表,這是不必要的。HR可以把篩選出來的面試者的電子版簡歷打印出來。
王永提醒了前臺可以把電子版簡歷打印出來,卻遭到了前臺的拒絕。“這是規定。”一句話暴露的不僅是前臺人員不懂得變通,更反映出HR事先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前臺是企業的“臉面”,前臺工作人員是應聘者接觸到的企業第一人,所以HR應提醒前臺人員在企業招聘期間服務要周到,做事要認真,不能做與工作無關的私事。
組織面試時,企業可專門設立一間休息室,里面可以擺放一些企業宣傳手冊、報紙、雜志等,能減輕應聘者的心理壓力、穩定情緒,避免出現亂糟糟的場面。
一場完美的應聘體驗,關鍵人物是面試官。面試不同職位的人需要企業派出不同的面試官。本著尊重人才的原則,不能讓低職位的員工來面試應聘高職位的人才。面試官的素質體現了企業的整體素質,所以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面試時,不要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肢體語言及面部表情不能太豐富,如點頭是對應聘者的贊許,有些人可能會有“投機”心理,會一味拍面試官的“馬屁”;搖頭會讓應聘者覺得自己的回答是錯的,希望渺茫,只想匆匆結束面試;鄙視,這個表情是大忌,不懂得尊重人的面試官絕不可能招到好員工;另外,像打哈欠、看手機、轉筆等動作,更是不能出現。
篩選簡歷時,HR以細節來決定簡歷的取舍;面試時,應聘者也是以細節來考量企業。讀懂了應聘者的心理,HR就要從細節著手,爭取給應聘者一次完美的應聘體驗。
作者:張正平;中國企業管理學會理事, 怡安翰威特高級咨詢師。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