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二十年了,怎么工資還比不上一個工作三年的?”
“別人在單位一年加了兩回工資,我為什么經常上級連動一下的意思都沒有?”
“胡老師,我做內部講師快十年了,為什么課酬還是沒有得到多少提高?”
總會聽到很多人跟我掰扯:“我在這行道行多深,經驗如何豐富,別人如何虧待我。”每每這時,我總是特別想說一句,兄弟,你這十年二十年積累的不是工作經驗,那只是工作經歷罷了。
前不久手機上大家互相刷屏的一句話是 “一萬小時定律”——花一萬小時來學習,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正因此,很多人就困惑,沒錯,我在本行業學習投入的時間也超過一萬小時了,比如:“我是保安,我干了二十年,超過一萬個小時,為什么我沒有成為物業專家”,“我是單位會計,干了十五年,超過一萬個小時學習了,為什么沒有成為財務專家”。
學習時間的長短,那僅僅是經歷而已,更看重的是你如何學習,那才是經驗。而區別經歷與經驗是重要的就是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所提出來的“刻意練習”或者“精深練習”,精深練習的程度真正決定了我們是行業的頂尖專業人士還是一般的職員。因此,練習10000小時不會讓我們成為專家,真正的專家=刻意練習×10000小時。
我們如何進行精深練習呢?
1、離開舒適區
心理學家把人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分為三個圓形區域:最里面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里面不停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
生活中的平庸者,總是每天做著自己最熟悉最舒服的事情,而卓越者總是在自己不習慣的地方刻意挑戰。經常在企業聽到這樣一種聲音,“這東西我沒做過,我不會”,潛臺詞其實就是我不想離開我舒適區;優秀者往往是另一種聲音,“我是沒做過,我可以去試一試”。試一試一定是不舒服的,但卻是讓人更快成長的。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愛好打斯諾克,但每回練球的時候,特別不喜歡球跑邊庫,因為不好下桿,這時往往我會選擇把球拿出來,擺到比較容易下桿的位置,輕松打進。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我打了六七年斯諾克,但技術沒有太大進步的原因了。因為我不想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今天在這里碼著自己非常不擅長的文字,我想就是為了逃離舒適區。
2、分塊重復
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沒有別的途徑,就是練習。而如何練習,首先就是要對關鍵技能進行細分。一個專業運動員與業余運動員的區別,最重要的就是對基礎與關鍵技能的重復練習。
分塊重復,其實跟我們正常人的需求是相反的,我們無論學習任何一個事情都希望你教我的是整體,并且最好是快速。這也是為什么如今成功學非常受歡迎的原因,因為他講究是頓悟,講究的是快速,講究的是結論,至于過程,一般來講就不在乎了。
幾年前學過一段時間的網球,網球教練第一節課是揮拍,揮拍,揮拍--- ---,第一節課我忍了,第二節課我直接就說,“教練,教我打球吧,別浪費時間了”,結果當然是,我今天網球場可以上,但永遠是業余--- ---
俄羅斯女子網球運動,這些年人才濟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斯巴達網球俱樂部,當記者走進這家俱樂部時,發現許多聲音在晃動,但沒有任何聲音,為什么?因為他們只是在揮拍,沒有球。而且,所有球員都要進行這項訓練,教練并且在頭3年的訓練時間都不允許參加任何錦標賽。這就是對基礎、關鍵技術進行重復重復的練習。
比如對音樂從業人員的訓練,先讓你把整首曲子過一遍,看專家是怎么做的。再把它分解為很多小塊,一塊一塊地練習。而且在這種訓練中一定要慢,不容許你快,只有慢下來才能真正了解技能的全貌,提高精確度,注意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美國紐約北部的草山音樂學院,老師甚至禁止學生把一支曲子連貫地演奏的要求,規定如果別人聽出來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說明你練習的方法不正確。
小時候我們常犯一個游戲比騎自行車,不比快,比慢,因為慢真的比快更難。
3、有效反饋
一個人的成就,有自我的堅持與努力,但同樣離不開伯樂的監督與賞識。
我練習斯諾克幾年,但最終沒有太大進步,除了自身的懶惰之外,也是因為沒有任何外人的反饋,每回練球,練得好練得壞,自己不知道,下一步目標在哪里,不知道,在迷茫中,最終放棄了。
美國最傳奇的藍球教練伍登,有兩位心理學家曾經全程觀察他的訓練課,甚至記錄下了他給球員的每一條指令。結果統計表明,在記錄的2326條指令之中, 6.9%是表揚,6.6%是表示不滿,而有75% 是純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動作和怎么做。
與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練從不發表什么激情演說,甚至不講課,說話從不超過20秒,他們只給學生的永遠是具體、即時的反饋。
反饋可以來自于教練,前提是你得有。
可以來自于上級,主動問問上級對自己工作的意見,在意見中,盡量多關注事實,而少關注評論層面。
可以來自于客戶,敞開,聽聽他們真實的想法,不要把客戶的反饋當成工作評價的標準,而把它當作成長的階梯。在要求反饋的過程中,不要問你覺得我做得好還是不好?而應該問,你希望我哪些工作可以做得更具體與完善。
當然,最好的反饋,是自省,是自我監督,給自己設定目標,并且朝著目標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為。
回顧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發現真正用在精深練習上的時間有多少呢,也許一年,也許半年,也許就一月。也許,一個工作了三十年的人以后向別人介紹時,只能這么說“我有半年的工作經驗,再加29年半的工作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