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通常都是理論多于實踐,欠缺執行力。一件簡單的執行,只需要專業能力與認真去做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相對復雜的執行,比如開辟一個市場,或是執行一個活動等,要怎樣才能做好執行呢?我把自己的執行經驗歸納成8條,幫你輕松做到高效執行。
1、明確科學的規則
做任何事,都該有其預期的目標、完成的標準、失敗的標準與處罰、獎勵方法、授權范圍、突發事件化解機制等,這些東西必須做在前頭,否則,執行起來一定會跑偏,而且沒有評估標準與控制方法,結果就會差強人意。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準備越充分,執行起來越容易。
2、了解與執行相關的整體計劃
接到一個任務以后,不要急著動手,要先對所要執行的內容做深入了解,比如,團隊交代給你的工作是印刷一批宣傳品,并且交給了你印刷用的設計文件,以及要印刷的具體數量。看起任務很簡單吧?這時候你去對接印刷廠,把設計文件交給他們,走付款流程,就完成了這個任務。
可是,印刷廠遲遲沒有交貨,延誤了整個活動,好不容易傳單印刷出來了,時間緊迫,把傳單運回了公司,你才知道,還要趕工把傳單分成五份,在聯系物流公司,分別給五個區域經理發過去,這樣的執行能算完美嗎?如果你事前知道了活動時間緊迫,需求的部門和數量等細節,你就可以去找出貨快的印刷廠,約定出貨時間并隨時跟蹤,并且約定直接由印刷廠分成5份,印刷完成,直接安排物流公司去印刷廠取貨發出,速度快了很多,還節約了車費。這樣的執行自然會受到上司的賞識。
3、計劃與量化任務
獲取了執行任務后,就要制定具體的執行計劃,最好是可量化的,比如執行任務是把一批貨物送到市內的30幾家門店。那就可以先按照門店所在城區劃分出幾塊,而后每塊送貨區域分配可行的時間,規劃出具體路線與備用線路,出發前先聯系所有要配送的門店,確定送貨到達大概時間與接貨人等。
安排好出現突發狀況,如車壞了、堵車等情況時的應急措施。整體配送成本控制等,越清晰、越可量化,就會越容易執行,完成度就會越高,而且,最節約綜合成本。反之,推著來的結果可能就是出現了突發狀況而計劃被嚴重拖延,或是多走了很多冤枉路,或者門店沒準備好,浪費了交接時間。
4、抓住工作核心點
無論做什么事,都有這件事的關鍵點與重點,執行時就要抓住任務的核心重點,這就有了精力與資源的側重,這樣就算有不足,也不影響全局,比如,抓住任務的核心重點先去完成,可能最后整個任務只完成了50%,卻也不影響整體執行效果。有些人喜歡平均分配精力和時間去做事,結果就是可能完成了任務的90%,但整體任務還是失敗的。
5、謹慎選人
如果是執行團隊協作任務時,不僅要嚴控執行計劃,執行計劃的人更要珍挑細選,因為不適合執行的人很可能把你制定的執行計劃搞的亂七八糟。選擇標準上,一個是是否有相關的經驗,另一個就是這個人是否踏實,不夸夸其談,有行動力,說到底就是靠譜。如果你沒有選人的權利,那就要根據團隊成員的特性,分工安排上盡量回避他們的弱點。
6、過程管理
“我只要結果”,這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聽起來很酷,但是想執行的好,就必須把執行過程分解,并且隨時跟蹤過程,做出支援或調整,否則,沒有過程的跟蹤管理,往往結果都不會很理想,而且事后的補救成本非常高。
7、目標導向與結果意識
上面說了跟蹤過程,同時也要時刻緊跟目標與結果,不能偏離。因為在具體執行期間會有各種突發的干擾因素,很容易讓執行偏離、走樣,如果心中時刻裝著完成的目標,就可以隨時修正,所以,過程與結果是執行相輔相成的兩個因素,都要用心。
8、預估可能影響執行的因素
當然,無論你的計劃多么周全,但計劃沒有變化快,說的就是在具體執行時,有太多可能影響到執行結果的突發因素,要盡可能的預估這些可能影響執行的因素,做到提前準備。你可能沒那么神機妙算,都事前預知,但是盡可能充分的準備你總做得到吧?很多時候執行的成敗就在于這些多做了的,可能用不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