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寧高寧;曾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國糧油食品(集團)公司董事長。
大家好,今天大會安排我在這兒做一個發言。
現在管理人的人都不愿意聽人力資源管理了,為什么呢?因為講了一上午的AI,告訴你怎么可以不用人了、怎么減少人的工作、不用人最好。想想也是,用了AI,可以每天加班,還不給加班費,絕對忠誠,從來不跳槽,不犯錯誤、精確計算、不鬧情緒、不鬧矛盾,也不搞腐敗,多好。以后就沒有人力資源管理了,因為全變成AI了。
如果真的有了人工智能以后,真有了機器人以后,人力資源部門怎么管機器人,這也是一個問題。馬云喜歡前瞻,不知道他研究過這個問題沒有?我今天只能講最現實的,講人力資源、組織發展。
有一天,我聽女兒說北京開了一個很有名的餐廳,應該去試一下。我去那家餐廳吃飯時,發現一個非常好玩的現象。那是一個美國人開的餐廳,生意火得不得了。大部分服務員是中國人,只有兩個穿白衣服的美國人員,有一個個子很高,戴領帶、白頭發,在端盤子?此@個打扮,我猜他不是一般服務員。
碰巧了,他就真給我端了一個盤子過來,我問了他一句,這個餐廳是什么時候開的?他看我能說兩句英語,很高興,他告訴我說,餐廳開了幾天就大獲成功,開始講他四十年前怎么開餐廳的,怎么到中國來的,現在在上海開了一家,在北京開了一家。我注意到,這兩個美國人一直在端盤子、擦桌子,在回答我問題的時候,他很快就蹲下來跟我講話,講了很久。
我當時就想,對于這個餐廳的中國服務員來說,來了一個美國大老板,每天和你一起端盤子、一起服務客人,而且見了客戶以后,老板可以蹲下來給客戶做講解,這不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嗎?
第一,他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很清楚。第二,員工也很清楚自己該做什么。第三,對客戶來講,我從中可以看出這個餐廳的管理方法,可以想象他們怎么做服務,怎么做質量,怎么做員工管理。
所謂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文化就是一把手的文化,就看一把手怎么帶動,這就和我們黨對干部的要求是一樣的。作為一個小老板,能夠把客戶、員工、自身的定位理的這么順的領導者很難得。他跟我說,開餐廳最關鍵的是食材,他強調了好幾遍食材都是進口的,芝士、土豆、玉米、魚都是進口的。這個老外來中國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但他對進口食品很敏感,他知道該向客戶推廣什么東西。
我對食材很敏感,過去我在中糧也做食品材料。而這段時間材料科學也引起了討論(中興通訊事件),我們本來發展地好好的,覺得前方是一片艷陽,突然之間竟然有一個人打了把傘遮住了我們。
所以這和人力資源組織有什么聯系?中興的事情給我們一個反思,反思到組織系統、所有制系統、自由產權的保護、體制系統、民族性的問題,專利保護的問題,科研的問題、稅收的問題。中國的人力資源政策和這些都有聯系。
今天談人力資源組織管理,我不能展開講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把自己的一些觀察和大家分享。
第一條,我再次強調,人的組織是要有精神的、有境界的、有格局的。任何組織都是這樣,餐館也是一樣,要有精神才能持久。甭管是國企、民企,餐館也好,阿里巴巴也好,一定要有精神,精神因素確實是由領導人的格局、境界帶來的。
第二,所有的組織結構都是柔性的,非正式組織一定要形成。不要組織結構畫完了,定了總部幾個部門,誰管誰,怎么匯報,就結束了。一定要形成自身柔性的組織,這個柔性組織本身就是目標,因為它與文化緊密聯系。柔性組織能夠產生靈活性和效率,越官僚越是直角,越起不到作用。
第三,好的經理人是選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我越來越發現,培養技能、技巧是可以的,真正從思想品德到革命干勁,到能力、領導力、創新性,持續不斷的進步,70%以上都是天生的。你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人選出來,而不是培養出這些人。
第四,要創新就要改變整個組織。我在幾個國企做過,國企老想創新做這個、創新做那個,最后會發現,想在局部做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局部創新非常難,產品創新也很難,要創新就得改變整個組織、整個流程、整個文化。好多人一說到要創新,那就創新部去開會,一說到要搞研發,那就研發部去開會,最后什么都做不來。
第五,人才內部培養應該是主戰略,所謂內部培養就是內部提拔。有幾次外部的人進來,內部的人出去,都給公司帶來很大的震動。內部培養還應該是公司的主要途徑。
第六,公司的制度是人創造出來的,制度是拿來服務人的,而最終制度反過來改造了人,使得人遵循了這個制度以后,這個制度不斷產生了制度人,這就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怎么用優秀的人不斷改變制度,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要素。
最后一條,給奮斗中的經理人多一點時間。我們往往太急,感覺不太好就換掉,再來一個人,又做兩年,又不滿意,又換掉了。結果新換的這個人,他做的兩年跟之前做的是一樣的,也沒有多大進步。所以給他們一點包容,一點時間,讓他去表現。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