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著名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微信公眾號:李江濤商業模式創新)
任何企業都面臨管理提升的問題。近年來,經常有一些企業家找到我,談他們在企業管理中面臨的一些困惑,表達其提升管理的緊迫愿望。李老師總結了一下,企業管理要解決的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員工問題,另一個是企業文化的問題。
西方的管理學用150年時間解決了這些基本問題。我覺得中國的企業特別沾光,因為我們用30年時間走過了西方150年走過的路。西方150年所積累的知識,我們直接拿來就用上了。所以說,沒有西方的150年管理知識的積累,就沒有東方這么快的崛起。中國五千年文明積累的知識,加上西方150年積累的商業知識,才塑造了中國今天的輝煌和進步。
下面,著名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逐一分析一下這些問題。
員工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員工的態度問題。
員工到底想不想干,跟錢有關系。所以,員工的態度問題說到底就是公司的福利問題。你們大家千萬不要相信員工的覺悟,他們永遠首先考慮利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員工之所以聽你的話,是因為你控制著他的相關利益。若不是因為你給他發工資,他才不愿意甩你呢。
在我們國家,利益不光是指錢,比如公務員和國有企業某些奇缺的崗位也是一種特殊的利益。所以,解決員工的態度問題,早期是用錢,后來是靠利益。
第二個:員工的能力問題。
要解決員工的態度問題,企業給員工的福利待遇要好。但是,要想員工把工作干好,僅僅用錢是解決不了的。要解決員工的能力問題,必須借助科學的管理,就是以流程化、標準化為核心的科學管理。比如說制度流程標準化。
這跟孩子讀書是一個道理。想提高孩子的成績,你可以多花錢給孩子找好學校,找好老師。好學校和好老師并不能直接帶來孩子成績的提高,但是好學校、好老師可以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配套管理,這些更有利于針對孩子自身的特點去開發孩子的智力。
能通過層層選拔進入企業崗位的員工,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優秀的。他們的能力能否充分發揮出來,就看企業的管理能不能充當他們背后的好老師。
第三個:員工之間的合作問題。
員工有了能力,有了態度以后,要想把工作干好,還需要解決一個合作的問題。有合作,才能產生合力和團隊影響力。
要想增強員工之間的合作,管理者首先要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不能讓團隊成員如一盤散沙般各干各的。
具體的做法,一是團隊的領導要采取民主的方式,使每個成員都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積極參與團隊的決策。二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讓員工有地方、有時間、有機會向領導反映問題。三是區別個人獎勵的方式,建立健全團隊獎勵及激勵機制。
其實,解決員工之間的合作問題就是四個字:溝通+關心。領導與成員之間,成員與成員之間都要多溝通,多關心對方。因為很多時候,情感都比制度更管用。
講到這里,李老師總結一下。在這三個問題中,態度比能力重要,所以管理者要先解決態度問題。員工不想干,他能力提得再高也沒有用。這三個問題解決了,管理者還要考慮管理效果的問題。解決管理的效果一定是靠目標。要想實現預期的目標,一定要實現上述三個前提,就是員工有積極工作的態度,有較高能力,有合作精神,這樣才能產生效果。所以管理者在制定目標之前,要先確保解決前三個問題。
員工的問題解決了,管理者還要重視企業的文化。文化是在態度、能力、合作問題解決之后,產生一定的效果之后產生的,目的是讓員工在企業中能工作得舒心。
首先,著名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認為,企業要搞文化,一定要有文化廣場。這里所說的廣場,不是讓你去弄一大片空地,而是說企業要有一個能舉行活動的地方。比如,我們國家有天安門廣場,國慶大典之類的重要活動就在那里舉行。一個公司每年必須搞幾次全體活動,活動中要樹立一個標桿上去發言,并進行大張旗鼓地宣傳,所以文化就是一種炫耀式的程式。
企業文化的第二個組成部分是餞行。踐行文化的目的是從每一個人身上都能看到企業文化的影子。要理解踐行文化,大家可以參照藏族文化。藏族文化一個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每一個人每天都要磕頭。這個后文會詳細講。再比如,基督教的吃飯之前都要先禱告,“感謝上帝賜予我們豐厚的食物,阿門”。
再一個,文化必須要有一個傳承的場所。這個場所跟前面那個活動廣場是不一樣的。文化廣場是表彰活人的,這個傳承文化的場所是感謝逝去的,為企業做出過杰出貢獻的人的。企業要使功臣們有個去處。這些人的名字旁邊不一定放蘋果插蠟燭,但你可以寫一段話,表彰他對企業的貢獻。這么做,表示企業不會忘記那些曾經為它付出的人,對企業現有的員工是一種激勵。
實際上,無論什么企業,無論你是否意識到,都存在一種文化氛圍。依靠制度可解決一些管理問題,但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人們的觀念、價值觀往往決定著人們的行動。良好的企業文化能給企業帶來長遠的良性影響。因為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企業信徒信奉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