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組織客戶而言,組織結構再復雜,執行采購的,依然是一些具有鮮活個性的人。無論采購什么東西,他們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影響了組織的選擇和決策。所以,了解組織客戶內部角色的心理特征,是2B(大客戶銷售、項目銷售)人員的必修課。
因為不同的環境,我們要充當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心理表現也隨之轉變。大體上,在這個世界,成年人會扮演三種角色:
1、家庭角色: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夫(妻)
2、組織角色:為人上級、為人下屬,為人同事
3、社會角色:為人知己、為人友、為人旁觀者、為人敵
對營銷而言,角色區分非常重要,因為當人作為購買者時,角色心理將發揮主導作用。譬如,一個性格張揚的人,在一家保守的國有企業中,他不太可能隨著自己的性子來辦事。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成年人即使充分多種角色,他的性格底色依然或隱或顯,多多少少影響了他們的行為風格。
分析組織客戶的角色心理,有很多個面向,根據作用力的大小,依次為:文化心理、職位心理、職業個性、流程心理、場景心理。下面,我們就這些心理表現分別探討:
一、文化心理
什么是組織人的文化心理?就是這個人受組織文化影響的心理表現。
我接觸過幾家互聯網企業,普遍來說,他們的穿著比較隨意,做事風格比較活躍。如果你是屬于那種嚴謹、刻板的人,恐怕很難融入這樣的組織。我發現互聯網企業(大多數)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變化特別快。無論是想法、決策,甚至流程,說變就變。這種“瞬息萬變”的作風,往往是互聯網業界自我吹噓的資本。說實話,對此,我是有點疑問的。做企業,創新是必須的,但內部各個環節頻繁的變化不見得是創新,更多的是一種隨性。好在中國人多,資本也給了互聯網較多的機會……對不起,跑題了,畢竟不是講管理。
我也接觸過一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相對于互聯網企業的“生龍活虎”,這些組織的成員更多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保守、沉穩,乃至不思進取。有一次我在某央企講課,事先說好了,讓他們分組,以便討論和活躍氣氛。到了現場,來了30多人,大家都往后排坐,我臨時組織,招呼大家往前坐,分一下組,結果,努力了三次,沒有成功。這樣的情景,在一家私企是不可能出現的。顯然,這家企業的員工心理已經集體“后退”。
什么樣的組織文化,決定了什么樣的個體。組織文化對個體的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規則的穩定性,以此為標準,我們將組織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超穩定結構:政府、歷史超過20年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如公立學校、醫院)、大型企業等。在超穩定結構型組織下工作的人,一切都按部就班,凡事都重請示匯報,權力分界非常清晰,很少出現“跨界”行為。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這些組織內部人,因為特殊的關系或利益,搞一些“穿越”戲碼。
2、獨裁結構:很多老一代掌權的民營企業就屬于這一類型,凡事都是老大說了算,下面的決策權很小。但是,銷售人員應該注意,這樣的組織,中層和基層的建議權和執行權依然是有的,而且,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去影響最高層的決策。
3、持續建設結構: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由于本身業務,以及外部市場競爭的需要,會適時調整流程和制度。這樣的組織,中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較大,也比較愿意拍板。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中層干部的官僚作風。同時,這樣的組織也可能存在獨裁傾向,這主要取決老大個人的作風。
4、變革結構:象互聯網企業、初創型企業,都存在變革結構的痕跡。我不太愿意用“創新”這個詞來界定它們的特性,是因為外界所看到的表面現象是“創新”,其內部的管理往往是混亂不堪——這樣的用詞并不過分。有些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等,實際上已不再是一種變革結構,而是持續建設結構。在變革結構型組織下工作的員工,個人意志多變,集體決策也自然很不穩定。他們叫得最響的口號是:創新。事實上,創新本身不一定表示有價值。這個世界上,無謂的創新要遠超有價值的創新。
同時,作為銷售人員,了解客戶的組織文化,特別是它的穩定性,有助于把握對方的“集體意識”,隨之,也應該調整自己的銷售心態和工作思路。
(待續)
作者:精益營銷專家王浩老師,邀請王浩老師講課請致電1371860131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