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銷售中我們經常會犯一些錯,也就是我們講的也是市場整體經濟不好,市場銷量下滑的就容易犯錯,每個企業每家企業的銷售老大你可知道你犯了哪些錯,或者出了一些昏招,這其實是可怕的,你家企業中了幾個?
大家知道節后上班,大多是開會。新老大員們要談規劃、樹雄心、定考核、表決心、立軍令狀。當然,會議結束后,公司的、小團伙的酒桌上,再煮酒論一次英雄。
可是,立下軍令狀,2017年就一定會比2016年好嗎?過去兩年的數據已經顯示,2015年和2016年,大多數品類的整體銷量增長都在放緩,甚至已經連續兩年出現“數量增長的封頂”,即行業龍頭企業率先“總銷量下滑”;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的目標達成率只有50%,環比增長率是負數。老大都在下滑,都實現不了增長目標,對于大多數行業排名第二、第三的企業來說,它們憑什么去保證2017年能扭轉乾坤呢?
在這種背景下,不要說軍令狀不是保障,那些什么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預算規劃等,恐怕也是官樣文章。治療頭痛的方法,不一定是在頭上做手術,但無論是從哪里入手,都不能將治頭痛偷換成治腳氣。也就是說,開出的藥方還得是治頭痛。同理,診治增長乏力的方法,必須是解決銷量下滑的病根,而不是變成組織管理或KPI考核方法的選擇。
企業當前要解決的是,認清銷量下滑的真實原因,特別是認識到自己的昏招,才能找到解決下滑、重啟增長的方法。這樣的并力一向、鼓舞士氣,才有可能在總體形勢不樂觀的大背景下,走出自己的小行情。
1、產品賣不動
銷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也是核心癥狀,只有一個:產品賣不動了。也就是說,要解剖銷量下滑的根源,唯一的方法是從“產品的銷量數據”,以及各種“市場表現的量化指標”里去找,不圍繞銷量及市場量化指標,討論銷量問題,都是耍流氓。銷量治百病,一漲遮百丑。可是銷量下滑意味著有人要負責,每個環節都想把下滑的皮球踢給別人,撇清自己的責任。
2、下滑理由
關于銷量下滑的各種理由:GDP增長放緩(可惜這個理由站不住腳)、統計數據虛假、天氣不好、對手也在下滑、零售網點減少(實體門店關店潮)、電商沖擊、微商分流、廣告預算減少、促銷力度降低、新品上市太慢、財務流程官僚、產品質量下降、考核機制不合理、企業文化有問題……這類總結銷量下滑原因,就是前面說的,把治頭痛變成治腳氣、胃病、心病等,總之聽起來振振有詞、有條有理,可都不是治頭痛。
第一大類昏招,主導品種銷量下滑
什么是主導品種?在企業銷量結構里,占比超過10%的品種,特別是銷量占比第一的品種,就是主導品種。
3、貢獻率下降
在企業內部主導品種貢獻率的占比下降,很多人說產品結構要均衡,即不要過分依賴單一品種,這是屁話。還拿出什么個性化、定制化等趨勢,證明“不要一枝獨秀”的必要性,這是沒玩過大規模銷售的人才會說的外行話。企業的唯一目標就是打造主導品種,王老吉(加多寶)、六個核桃、飛天茅臺,都是一只產品通打天下。產品多子從來不是多福,而是多負擔,是增長掣肘、利潤黑洞。
4、促銷頻繁
主導品種促銷頻繁,如果是主導品種,特別是市場占有率高的主導品種,通常是不需要促銷的金牛產品,而不是需要經常促銷才能推動銷售的明星產品。主導品種經常促銷,通常是下滑的信號。
5、毛利下降
主導品種毛利下降,很多人都接受這個暗示:銷量大,必然毛利會下降,因為渠道、終端為了爭奪顧客,都會主動降低毛利。這是銷售里最常見到的思維定式,但這種觀點是錯的。毛利下降的真實原因是管理松懈,與前面對總量下滑、占比下滑、頻繁促銷習以為常一樣,是最終導致銷量下滑勢不可擋的昏招之一。
毛利下降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使用“定價策略”去主動“調節”(說調情也可以)市場,比如不敢漲價,卻習慣降價;二是對渠道價值鏈各環節的合理毛利缺乏統籌規劃。
上面幾個昏招只要犯了一個,就等于讓主導品種走上了“緩慢死亡”通道。當幾個昏招都犯了的時候,接下來的就是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
第二大類昏招,新品“三振乏力”,現象里已經有本質的答案:大企業總是不推出新品,小企業總是新品迭出。成功的新品賣出規模,就是改朝換代,就是重新分配市場江山的座次(品牌結構),比如洋河藍色經典;但大部分新品都是曇花一現,算是瀟灑走一回,或者以戰術時間換戰略空間。因此,在銷量下滑的第二大類昏招里,新品黑洞是需要關注的要點,也有三個癥狀:
6、新品置換
新品置換了老品銷量,當主導產品銷量增長乏力的時候,很多企業不去解決主導品種的問題,卻試圖用推出與主導品種近似(價格、品質、渠道等)的新品去提振銷量,而且作為年度營銷的重點,傾斜預算等。這是用治療腳氣代替治療頭痛,結果往往是:新品增量抵不上老品下滑的銷量,新品ROI(投入產出比)倒掛,新品的銷售額可能還沒有費用多。
7、低價新品
推出低價新品,很多企業把推出低價新品當作搶奪市場份額的殺手锏。我們可以看到,低價想要成功,只在一種情況下成立,即低價是一種戰略行為,其戰略目標在產品的“資源鏈”上可以形成壟斷,從而有效打擊對手,這種低價產品才會成功。否則,低價只會搶奪自己主導品種的銷量,包括損害自家品牌的價值定位。
8、回頭率低
新品回頭率低,新品的兩個鬼門關,一是上市時的爆點,包括創意及營銷資源的投入力度;二是自然回頭率。很多人普遍關注的是新品的第一關,這個也是合理的,但新品真正的考驗是第二關。為什么過去兩年那么多爆款曇花一現,那么多新品、創業者也沒有成就一個真正的爆品(小米除外)?無他,自然回頭率太低。這是新品“三振乏力”的問題,對于行業領先企業來說,這是導致銷量下滑、產品更新換代青黃不接的根本原因。第三大類昏招,運營系統落后,落后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專業度不夠,二是反應速度落后于時代。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9、終端下降
終端占有率下降,具體說是終端的“七率”指標趨差,反映終端管理效果的是“七率”指標,我稱之為“非常6+1”,即外部市場表現“六率”:網點覆蓋率、專銷率(第一陳列率)、銷量份額占有率、產品組合率、生動化陳列布置率、業務員拜訪頻率,加一個內部終端效益審計指標——投入產出率(ROI,終端贏利率)。
10、電商亂價
電商亂價,并不是指電商產品影響消費者購買,而是亂了渠道商的價盤,這才是電商價格管理的核心。消費者并不會因為在餐館喝一瓶售價10元的可口可樂,就不在超市用2―3元買,或者影響他在網上以1.8元一罐包郵一箱。所以,線上與線下,產品零售價格管理并不是管理消費者,而是要考慮如何協調渠道商。很多企業因小失大,因為電商的低價影響到產品的渠道價盤,這是一個長期危險的昏招。
10、訴求平庸
品牌訴求平庸,不知是什么原因,最近3年,企業在購買創意服務上越來越平庸,導致出現大量的說明書式廣告,而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bigidea(大創意)。大創意絕不是靠媒介投放,大創意就是靠創意本身的撬動力。比如,統一小時光面館的系列微電影,這就是可以創建起一個新品牌的大創意。
12、套路老化
行銷力套路老化,在今天這個時代,所謂套路老化就是指對電商的機會、社群電商的機會、微商的機會、社會化新傳播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APP)的機會,缺乏清晰的發展戰略。言有宗,事有君。凡事必有主次、先后、因果,想強調的是,放在“三個世界”大背景下,行銷力的戰場、方法的確發生了很多革命性的變化,但有一個基本規則沒有改變:銷量是搶來的。
給2017年的企業提供5條搶銷量的建議:
A、關注自然回頭率。
不管是老產品還是新產品,都要特別關注這個指標,這個指標里有提升銷量的所有答案。
B、開啟場景激活式營銷。
場景激活,就是要將線上、線下、社群、門店、電商、微商等銷售力量進行打通、貫通。激活場景,就是激活品牌,就是激活銷量。
C、對戰斗力團隊下重注。
比、學、趕、超、傳、幫、帶、訓,“團隊戰斗力八字訣”依然有效。重獎之下必有勇夫,賞其先得者,這條激發士氣的簡單法門必須大膽使用。對于冠軍團隊要下重注,要重獎到沒有拿到冠軍獎的人心驚肉跳。
D、發動銷售戰役。
搶銷量就是要走在對手的前面,致人而不致于人,才能斗亂而不亂,跟在對手的后面打,已經落了下風。用新武器,比如VR紅包、小程序發動銷售戰役,實現低成本的線下到線上聯動,都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E、用腦,手頭腳動起來.....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盡在彭小東導師的現場精彩演講,彭小東導師:《不懂行銷力,如何當領導》,《一本書讀懂大數據營銷》等暢銷書作者,中國廣告傳媒培訓第一人,全球華人總裁卓越行銷力導師,品牌競合力暨切割領導力藝術創始人兼總教練;中華傳媒行銷力學院院長(籌),中國民營企業大學校長(籌);媒無界網,行銷力網創始人兼總顧問,中國廣告銷售神奇教練,中國傳媒營銷教父,曾有過個人一天簽訂三張廣告銷售合同,三個月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等成功廣告銷售,傳媒營銷經歷;現任香港行銷力(國際)控股集團,行銷力傳播董事長,中華廣告媒介行銷力研究院長等職;行銷力國際控股集團五大業務板塊:品牌管理,廣告傳媒,咨詢培訓,資源整合,資本運作!五大品牌全球運營中心:行銷力---行銷問題到此為止!媒無界---傳無疆,媒無界,達天下!核心競爭力---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能力!總裁智慧---智慧.智造.智力!競合力---競爭.合作.共贏!微信手機號:1307606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