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之前的話題,講銷售“童子功”,今天說第三個“童子功”:修正能力。什么叫修正能力?就是過去錯了,發現正確的做法,改正過來,這種能力做修正能力。修正能力不同于學習能力,修正能力=學習能力+行動能力。有些人是光學習,不行動,再好的知識和技能,他學了,可能還學得很快,就是不去做,那么,這個人有學習能力,但不具備修正能力。
小孩的修正能力都比較強,只要認識到好的方法,就馬上用。當然,有些孩子,學壞的能力也非常快,三天不見,“天真無邪”就成了“十惡不赦”。這首先說明孩子的學習和行動能力都非常強,同時,孩子的引導非常重要。
前幾天,我在北京的地鐵上,看一個六、七歲的小孩穿著鞋,在座位上嬉鬧,一人占了兩人的座。他媽媽就在旁邊坐著,不管,任憑他又踩又踏。我說了一句:孩子把座位踩臟了,別人還怎么坐呀?我沒有說出口的是,你做母親的,讓孩子從小就不守規則,將來他就可能目無法紀!
話歸正題,說說銷售人員吧!在培訓過程中,我經常發現,一些技巧,大家聽得頭頭是道,可是,當他們現場操練時,超過50%的人又回到了經驗狀態。舉了小例子,約見客戶的話術,用選擇式問句更好,如:您周三,還是周四方便?但到了演練階段,有些銷售會繼續采用開放式問句,說:您什么時間方便?這么問,相信大多數客戶會說:最近忙,以后再說吧!顯然,銷售人員在這方面是吃過虧的,而且是頻頻吃虧。在認知層面,他們也知道選擇式問句更好,但行動上,又回到了開放式問題。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成年人有一種心理現象,叫行為舒適,也就是按照他習慣的方式做事,會更自然一些,也會更舒服一些;甚至在吃了虧以后,還是會延續“慣勢”。另外一些人則不同,他們在改變自身行為,不斷優化自身行為時,“習慣的阻力”較少。后者的修正能力明顯較強,同時,他們更善于突破和創新。
修正能力本身也是一種習慣,即持續優化的習慣。這種能力可以培養,方法并不復雜。當我們學到一些好的銷售技巧時,先演練,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直到養成新的習慣。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同時去修正N個行為。逐步修正,效果會更好。內在的原因是,人想改變自己,需要成就感的驅動。當我們一次修正成功,那么,第二個修正就有了動力,依次類推,當我們在“改變行為”方面習以為常時,修正能力自然就大大提高了。相反,如果同時進行N個行為的修正,實際效果就沒那么明顯,成就感也差一些。缺乏成就感的支持,修正能力就失去了強大的動力。
在應對錯綜復雜的場景時,銷售應該具備“水性”,任何障礙,都會變著法子,繞道過去,而不是直來直去,非要撞“南墻”。這種“水性”,背后就是“修正能力”。所以,培訓和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地轉化,將所學所得轉化為行動,成為新的習慣。
一個不斷優化的銷售人員,一定能突飛猛進,業績和職位也同樣會步步高升,前途無量……
拙作《大客戶銷售路線圖》,幫助你修正銷售思路,樹立一種全新的銷售策略: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形成正確的節點成果,從而控制銷售關鍵節點,提高大客戶或項目的訂單量和業績量!
作者:精益營銷專家王浩老師,邀請王浩老師講課請致電1371860131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