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拉比
先看一個例子:
尊敬的余先生,您好!今天為你分享“在家保養頭發的5個小方法”
尊敬的余先生,您好!今天為你分享“經常掉頭發該如何保養 ”
尊敬的余先生,您好!今天為你分享 “保養頭發吃什么最好? ”
這是一家美容店的理發師每隔一段給我發的信息,可以看得出來都是一些頭發護理的小常識。
但是如果只是這樣就沒有什么好稀奇了,重要的是,他接下來發的一條信息:
尊敬的余先生,您好! 按照您之前理發規律,這兩天剛好是您理發的時間,您看什么時候有空過來,我期待為您服務。
這條信息的殺傷力巨大,因為我平常一個月就會理發一次。有時候忙忘記了,這條信息就會讓我想起來。
如果這個時候有兩家店競爭,其中A店采用了這種模式,B店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座商,坐等客戶上門,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人上門理發。業績的對比可想而知。
在來看一個例子:
上次我去一家餐廳吃飯,他們送的一個漂亮的小本本,里面暗藏玄機啊:
1、一本筆記本,用來記錄每天的日程安排以及總結;
2、內頁插入餐廳的介紹,如環境,服務,菜品特色,原材料等;
3、筆記本后面一堆優惠券,從周一到周日每天不同菜品優惠券;
從這兩個例子提煉出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成交之后,持續連接。
如何更好的連接?通過:
1、價值貢獻
2、高頻接觸
事實上這兩個商家為用戶貢獻的真實價值并不見得是有多大,他們付出的成本也很小,這些技巧也并不陌生也不高深。
理發店通過分享保養頭發的各種小方法頻繁而持續地連接了用戶,餐廳的筆記本與每天的菜品優惠券信息,讓用戶在 不知不覺中對餐廳的印象記憶不斷加增,而從促進重復消費,也增加了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
為什么他們要如此做?你可能覺得這小企業做的很正常,那么我們們再來看看大品牌。
為什么杜蕾斯、肯德基、阿迪達斯等出名的大品牌每年還花費巨資打廣告?
因為他們需要不斷向他們的用戶傳遞他們的品牌形象,在用戶中塑造他們的價值。通過不斷打廣告去展示他們的品牌,從而更高頻地連接他們的用戶。
因為任何在顧客心智中沒有位置的品牌,終將從現實中消失,而品牌的消失則直接意味著品牌背后組織的消失;
自媒體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時常與你的粉絲互動,持續地高質量的產出,否則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遺忘了你。
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米勒的研究,用戶心智中最多也只能為每個品類留下7個品牌空間,而隨著競爭的加劇,最終連7個品牌也容納不下,只能給兩個品牌留下空間。
如果不時刻保持與用戶的交流,時常出現在用戶的生活中,這時候出現另外一個強勢品牌,很可能就會把市場份額瓜分殆盡了。
人際關系也一樣,不溝通無連接,關系也會疏遠,感情會慢慢淡忘。
因為人性就是如此。關系的建立需要時間,感情需要經營。對待用戶也是同理,無論你是通過貢獻價值還是高頻率的接觸,這都需要連接。
總結一點:主動去連接,持續貢獻價值,持續高頻互動,不斷展示自己的品牌價值,你的成交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