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的“潛規則”
“營改增”之前,建材行業多年來不開發票、少開發票是潛規則。原因嘛,一是出于整個大環境多年來本能的、最大限度攫取利潤所養成的偷漏稅習慣;二是為了降低材料價格,贏得市場競爭。特別是第二點,很多建材行業以不開發票使自己的材料價格比別人少那么幾個稅點,從而博得建筑業選材的青睞,滿足建筑業壓縮成本的需要。其實,不單單是建筑業、房地產業的上游行業之一建材業出現了偷漏稅現象,其他的上游行業、相關行業,如建筑設計業、造價咨詢業、地質勘察業、設備租賃業等等,也有類似現象。
以建筑設計業為例。眾所周知,房地產公司找正規的建筑設計院設計,簽訂設計合同,結算時則是按結算金額由建筑設計院出具正式發票,房地產公司支付結算款。有些私人開的小型建筑設計工作室就鉆這個孔子,以不開發票或少開發票使得設計費比正規設計院低了很多。于是一些房地產公司拋開正規的建筑設計院,去與這些建筑設計工作室簽約,以降低設計成本。在造價咨詢業、地質勘察業、設備租賃業等等其他相關行業,甚至建筑施工行業本身也有類似現象。
“潛規則”的危害
這樣一來,在建筑業、房地產業中,大量應該繳納的、本來應該在這些行業產生的營業稅款就被這種“市場機制”自然消彌,造成了國家在稅收上的巨大損失,形成了行業不公平的狀態。
舊的財稅制度給建筑業、房地產業造成的壞象不止是偷漏稅方面,還造成了工程質量的隱憂。這一點主要還是體現在建材行業方面。少納稅、不納稅的建材行業的材料價格比正規企業的材料價格低,這就使得有些正規企業不僅想方設法逃稅,也在材質上打主意,降低材質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使材料價格降低,以博得競爭。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材料質量競相下降,造成工程質量下降的隱憂。
剛才提到,一些房地產公司為了減少設計成本,與一些私人建筑設計工作室簽約,而不與正規的建筑設計院簽約。可是國家也有相關規定,建筑設計圖必須經過專業的審圖單位審查通過后方可進行施工。圖紙審查,首先審查的就是圖紙是否由具備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面對這種情況,私人設計室怎么辦呢?這就催生了另一種社會潛現象——掛靠。私人設計室找個正規設計院掛靠,繳納一點管理費,就能蓋上正規設計院的章,通過審查。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私人設計室找了正規設計院掛靠,房地產公司最終還是與正規設計院簽了設計合同,結算的時候,還是得由正規設計院出具正式發。在稅收方面,國家并沒有少收稅啊!
我們進一步分析。成立一家正規設計院,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資質,除了注冊資金,對于設計人員的資質和人數、辦公面積等軟硬件方面都有相應要求。而成立一個私人設計室,則簡單得多,在設計室負責人看來,只要具備設計能力就夠了。所以私人設計室的成本比正規設計院要低得多,在設計費上的競爭上當然就具有絕對的優勢了。他們以比正規設計院便宜得多的價格接下房地產公司的業務,這個價格包括上繳給正規設計院的管理費和設計合同應繳的稅費,也還是低于一般情況下由正規設計院與房地產公司的設計費用。
也許大家會說,這不是挺好嗎?私人設計室也具備設計能力,通過掛靠實際上是降低了設計成本。其實不然。僅以設計人員為例,優質的設計成果必然出自優秀的設計人員之手,私人設計室可能請少數幾個牽頭的高水平設計人員,但要形成強有力的設計團隊,則不可能出得起這么多錢。優秀的設計團隊只可能出現在正規的設計院中。
在現實工程中,私人設計力量根本不足以達到優化設計、合理設計的水平,設計成果粗制濫造、偏于保守,比如鋼筋含量偏高就成了常態。很多房地產公司并不懂設計,省了設計費,反倒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不僅如此,一套設計圖中,建筑圖與結構圖相矛盾、大樣圖與平面圖相矛盾等錯誤比比皆是,造成了在正式施工過程中為了糾錯產生大量設計變更的現象,變相地增加了工程成本。
由于私人設計室搶了正規設計院的活,正規設計院也養不起那么多的優秀人員,發現設計室掛靠賺管理費,反倒是個來快錢的好手段,于是設計院漸漸不再以發展設計力量、提高設計水平為目標,只看如何賺錢。這種風氣嚴重影響了我們整個社會的建筑設計水平的發展,傷害了廣大建筑設計人員學習、鉆研建筑工程技術的積極性。
“營改增”的利刃
原來的營業稅“環環征收”,如同裹在月餅上的重重包裝,從塑料盒到小紙盒,再到大盒子。只有月餅可食的消費者不得不為重重包裝也買單。現在的“營改增”,如總理所言,是“一把利劍”。這把利劍,直接刺向建筑業、房地產業多年來形成的種種潛規則頑敵。
它的利刃究竟在何處?就是增值稅“層層抵扣”的性質!它“利”在減稅:已征收過稅費的部分不再重復征稅,只對新增部分征稅。這是一種稅務制度精細化的表現。它調動了企業逐利、降成本的積極性,把企業自覺自愿地成為稅務推行的執行者,同時將削去偷漏稅、掛靠等不利于社會發展的劣象,對整個行業結構將來一次調整,那將如刮骨療毒、去劣存良。在這個過程中,多年來建筑業、房地產業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將一點一點暴露。這些問題已經在工程質量、稅收體系、企業發展、技術提高等方面產生了消極影響,形成一些不良循環,嚴重影響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向前發展、社會秩序的公平性。現在是亮劍的時候了。
說到底,增值稅與營業稅新陳代謝,新老陣營拼殺,拼的是發票。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一場發票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營改增”一定會感覺到那些不開發票、少開發票等頑習舊弊所帶來一些難以攻克的保守型困難;也有一些企業將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利劍刺來時的痛苦,它們也許將轉型,也許將消亡,也許將改革。為了行業健康地向前發展,優化行業結構,整肅行業風氣,合理征收稅款,一定要用好“營改增”這把利劍,做到劍無虛指、劍劍封喉,打贏這場的戰爭!這場戰爭,如果輸了,將會使建筑業、房地產業重新陷入更差的發展境地。我們已經輸不起了!
本文作者:宋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