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鵬程
第一計 提前/推遲確認收入
特點:
利用收入確認中“風險報酬轉移”等標準的模糊性
財務影響
高估/低估當期利潤
說明:
長期合同下,通常與合同進度估計有關
第二計 第三方承擔費用/第三方捐贈/補貼
特點
非公允交易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
第三計 過高記錄收入
特點
利用“非公允”的銷售定價方式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含利用“總價法”“凈價法”等具體收入確認方法選擇
第四計 以過低的價格購入資產
特點:
利用“非公允”的銷售定價方式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含利用“總價法”“凈價法”等具體收入確認方法選擇
第五計 收入確認/后期銷售退回
特點:
利用收入確認中“風險報酬轉移”等標準的模糊性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如“填充渠道”
第六計 混淆收入分類
特點:
利用經營收入與其他收入類別的模糊性
財務影響:
高估一類收入(通常為經營性收入)比重
說明:
利潤總額通常不受影響
第七計 不滿足收入確認條件前提下確認收入
特點:
利用收入確認中“風險報酬轉移”等標準的模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與特殊的合同條款約定有關
第八計 通過“對敲”高估收入
特點:
利用甲乙雙方分別向對方銷售或提供勞務、各自記錄收入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
第九計 利用“一次性”資產處置
特點:
通過“一次性”利潤“釋放”提高當期業績
財務影響:
高估(相對于未來各期)當期利潤
第十計 利用資產初始計量
特點:
通過出資時的“不公允”的“資產評估”等手段
財務影響:
高估/低估資產賬面價值,對未來各期產生影響
說明:
同時可能影響特定股東的股權比例
第十一計 利用設定資產折舊/攤銷參數
特點:
利用“折舊/攤銷年限”“折舊方法”“殘值”設定
財務影響:
根據設定情況,在整個資產使用期間高估/低估利潤
說明:
凡是涉及參數設定,初始計量后通常還可利用會計估計變更調整。不再重復說明
第十二計 利用支出的“資本化”與“費用化”界限
特點:
利用“資本化”條件模糊性
財務影響:
若不恰當“資本化”:高估當期利潤/低估未來利潤。若不恰當“費用化”則反之
第十三計 利用存貨成本結轉
特點:
利用存貨結轉政策以及高估/低估轉出存貨
財務影響:
高估期末存貨則高估當期利潤,低估則反之
第十四計 利用資產減值
特點:
利用減值跡象判斷及“可收回金額”判斷
財務影響:
低估減值則高估當期利潤低估未來利潤,高估則反之
說明:
過度減值即為所謂“洗大澡”
第十五計 利用資產減值轉回
特點:
利用對“減值跡象消失”的判斷
財務影響:
過度轉回則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與前一點配合;中國準則下以成本模式計量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第十六計 利用股份支付參數設定
特點:
通過設定股份支付中的“行權日”“股票期權公允價值”等參數
財務影響:
影響待攤銷公允價值總額及攤銷年限,高估/低估各期利潤
說明:
“公允價值彈性”在很多會計事項中存在影響,不再重復說明
第十七計 利用遞延稅項參數設定
特點:
通過“未來稅率”“未來可抵扣虧損”等參數判斷影響遞延稅項入賬金額
財務影響:
通過影響所得稅費用影響當期損益
第十八計 利用金融工具類別劃分
特點:
利用金融工具類別(公允價值計量變動進損益、可供出售及持有到期)界限
財務影響:
在不同類別下,當期及未來各期利潤/資產定價存在顯著差異
說明:
投資性房地產下有類似的類別劃分事項
第十九計 利用“實際利率”設定
特點:
高估或低估所使用的“實際利率”參數影響債務攤余成本
財務影響:
高估“實際利率”則低估當期債務賬面價值
第二十計 利用非貨幣性交換
特點:
利用非貨幣交易中公允價值的確認
財務影響:
高估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會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
第二十一計 利用債務重組交易
特點:
利用債權人的債務豁免確認利潤
財務影響:
不恰當/過高的債務豁免會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通常需交易伙伴“配合”
第二十二計 低估/推遲記錄應付債務
特點:
將部分應計負債低估或推遲
財務影響:
降低當期資產負債率
第二十三計 利用“或有事項”處理
特點:
利用“預計負債”入賬條件
財務影響:
低估“預計負債”而低估負債水平
第二十四計 利用“表外融資”
特點:
利用“出售應收賬款”“銀行融資銷售”等方式(在出售人承擔壞賬風險的情況下)
財務影響:
低估負債
說明:
經營性租賃也屬于一類“表外融資”
第二十五計 利用租賃類別劃分
特點:
通過“融資租賃”與“經營性租賃”類別劃分影響報表
財務影響:
不恰當的將一項租賃劃分為“經營性租賃”會低估負債
說明:
通常與租賃合同條款的針對性設定有關,有時需要交易伙伴“配合”
第二十六計 利用股權投資處理類別劃分
特點:
通過“重大影響”“控制”標準設定
財務影響:
不同處理方法(權益法/合并報表/成本法/金融工具)下,報表差異明顯
第二十七計 利用 “權益法”下的股權投資
特點:
利用權益法下利潤確認方式及僅體現凈資產特點
財務影響:
被投資方不恰當的利潤確認會體現在投資方報表;不恰當使用權益法會低估負債率
說明:
與前一點聯系
第二十八計 利用設定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
特點:
利用“控制”標準模糊性
財務影響:
通過合并子公司選擇,調整各項財務指標(例如將負債率高、業績差的子公司排除在合并范圍之外)
說明:
有些情況下,會利用投資協議條款設置,此時通常需要交易伙伴“配合”
第二十九計 利用對外投資掛賬
特點:
將損失等列示為對外投資
財務影響:
高估當期利潤
說明:
與利用“資本化”“費用化”界限原理類似(#12)
第三十計 利用企業合并過程的“利潤釋放”
特點:
利用“權益結合法”以賬面值權益入賬的特點,高價購入后轉讓實現利潤
財務影響:
高估合并當期利潤
說明:
中國準則下適用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
第三十一計 利用企業合并過程的“利潤并入”
特點:
利用“權益結合法”合并日前利潤可并表的特點
財務影響:
高估合并當期以及以前各期利潤
說明:
中國準則下適用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
第三十二計 在企業合并過程時點前低估被并企業利潤
特點:
由于“購買法”下無法將購買日前利潤并表,采取低估購買日前利潤、購買后釋放的方式
財務影響:
高估購買當期利潤
說明:
中國準則下適用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
第三十三計 利用企業合并中的購入資產/負債公允價值認定
特點:
通過分配在各類購入資產/負債間的價值分配,操縱未來攤銷/結轉節奏,進而影響之后各期利潤
財務影響:
根據資產/負債結轉特征判斷
說明:
中國準則下適用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
第三十四計 利用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估值
特點:
將更多的交易價格分配至商譽,以推遲資產攤銷/結轉
財務影響:
高估本期及最近數期利潤
說明:
中國準則下適用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與前一點聯系
第三十五計 利用現金流量表的分類
特點:
針對相對模糊的業務事項,操縱三類現金流的分類
財務影響:
通常會高估經營性現金流
說明:
例如出售應收款現金流入類型判斷
第三十六計 利用會計差錯更正
特點:
利用差錯更正追溯調整特征,在各期間騰挪
財務影響:
根據更正事項判斷
說明:
通常會與其他粉飾手段匹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