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和跑馬拉松都需要有預見性——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給中國企業家的幾點忠告
近日,法國前總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多米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來到中歐,與中歐企業家校友和MBA在校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今年正值中國與歐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5周年,德維爾潘教授說,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這種關系顯得愈發重要。作為一名政治家、企業家和馬拉松愛好者,德維爾潘教授對中國企業家誠懇地提出了幾點忠告,小歐獨家分享給大家。
當今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面臨的危險局面前所未有,戰爭風險也空前高漲。
企業家們應該具備的最好品質是有耐心、適應性強,能根據各種不同情況調整自己。戰略性思維在未來也至關重要,因此要對所有事物抱有廣泛興趣,對世界上的各種問題有廣泛了解。
技術和金融問題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記考慮更多全球問題,比如政治、戰略、社會、環境等等。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擔任任何公司的領導職務都要有廣泛的好奇心。我相信中國未來的商業領袖們正在為此做準備,但要想成功,他們要能夠為世界帶來改變。
做企業和跑馬拉松都需要有預見性
經營企業和跑馬拉松其實有共通之處,關鍵是要有預見性。如果你想為比賽當天做好充分的準備,那就需要在幾周甚至幾個月之前開始準備,準備過程要適時、精心安排。這意味著要保證合理膳食和良好睡眠,讓身體為比賽日做好準備。
另外,還要準備好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我們都知道,馬拉松過程中最艱難的階段出現在30公里之后,大約35公里左右,這時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你沒有準備好應對這樣的挑戰,整個過程就會很艱難。不要因為前幾公里狀態很好,就覺得可以為所欲為或者隨便加速了。你一定要為困難時刻做好準備,這樣當困難來臨的時候,就有力量克服它了。
有預見性,提前努力做好功課,為可能發生的任何情況做好準備,這也是優秀的企業家應具備的素質。
企業要“走出去”,企業家必須具備全球領導力
我認為中國公司的全球化和國際化非常重要,這也對企業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要有全球領導力。
歐洲公司在過去幾十年中積累的經驗表明,無論你想在哪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必須利用當地的人才來協助你拓展市場。如果你想在南美開展業務,公司就必須聘用南美的人才來給你解釋當地的規則,協助業務的開展。
中國企業還應該建立更強大的國際部門。它們常常相信可以依靠國際咨詢公司提供的專業意見取得成功,但我覺得在公司內部也應該具備國際化的專業知識。公司領導者身邊必須有能提出不同看法和預見困難的人。
成功需要強大的關系網,需要做好準備面對各種狀況。眾所周知,今天我們面對的風險是全球性的,因此做決策時,技術風險、政治風險和社會風險都需要盡早考慮。
國際形勢緊張;中國與歐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愈發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與美國發生貿易戰的風險。我相信歐洲已經做好準備,愿意通過與中國進行合作,來尋求答案和和平的解決辦法。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因此中國與歐盟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顯得更加重要。
面對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貿易戰時,歐洲和中國應該嘗試加強協商來證明我們能夠用一種和平的方式解決貿易問題,以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并證明我們能夠攜手共進。
我建議,中國和歐洲未來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實驗室之類的機構來研究諸如正在發生的中美貿易糾紛這樣的問題。例如,允許某個國家在短期內對某些產業采取臨時性保護措施,并出臺一些政策來保證貿易糾紛不會影響到一些領域貿易的正常進行。
但最重要的還是找到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法。我覺得中歐之間能夠通過對話、互訪、經驗交流來形成一個適用于解決貿易糾紛的模式。
去歐洲投資;企業應有“負責任”心態
如果中國企業去歐洲投資,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慢慢去了解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社會,避免犯錯誤。如果想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成功投資的話,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太心急。
第二個建議是,不要太過于看重短期的經濟回報,投資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看重戰略的過程。
在法國投資,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法國的市場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尤其在對品牌的認識上先人一步。中國現在當然也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
對于一個產品來說,光有高科技含量或誘人的價格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被消費者所認可,并且愿意購買。所以,作為投資者,應該學會警惕市場和社會的復雜性、學會領悟市場非理性和被欲望驅使的一面。這些復雜性和非理性也造就了企業在面對消費者時需要擔負的一種特殊責任。
在法國,處理品牌以及企業和消費者關系的問題時,尤為重要的是,要將企業在行為上應負的責任、企業在產品質量上應負的責任以及在消費者教育方面應負的責任牢記于心。
歐洲企業非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的企業家們應該做好這方面的準備。這些問題并不是靠蠻力就能突破的,需要的是企業家們在文化和戰略領域提前做好精心準備。
要創建世界級品牌;就不能癡迷于賺錢
中國目前還缺少一些世界級品牌,這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創造一個品牌的基礎是尊重和精細,這意味著有些風險是不能承擔的。
創造一個品牌可能要花很多年,但是毀掉一個品牌只需要五分鐘。因此,企業必須時刻思考什么對品牌最有利,以及如何為品牌創造更多機會,同時還要考慮可能發生的不同風險。
此外,創造品牌的目的不能只是為了賺錢。一個品牌可能讓你多年都處于巨額虧損狀態,但是等發展成頂級品牌之后,它就成了一個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都不斷盈利的金礦。
要到達頂端很難,要保持巔峰狀態也很難。因此不要癡迷于賺錢,打造品牌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它帶來的是一種文明、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高雅的品位、一種對其他文化的尊重以及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它代表的是共同利益,是為價值而奮斗,它的主旨不是金錢至上,而是人。如果你尊重別人,他們就會理解,你的品牌也會成功。
為什么會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做特聘教授?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大家對于未來世界所要面臨的困難有深刻的理解,明白我們要努力應對很多挑戰。
我認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一個很重要的網絡平臺,作為智庫來講也舉足輕重。這里應該成為各種想法和能量匯集的地方,倡導新的理念和項目。
因此,我認為,得益于對世界問題的清晰認識和深刻理解,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一個擁有獨特使命的社區,那就是面向未來、解決問題、不斷進取,交流有益實踐和先進理念,讓最好的戰略變為現實。
本文綜合德維爾潘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訪問期間的活動內容整理而成,部分內容來自于第一財經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