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東
很多聰明的人,往往會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這說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是古人總結出的真理。在法治經濟時代,再高的商,也不及法商。
“法商”,如果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詞,難免會感到陌生。什么是法商?難道是法律?難道是法學?難道是法國商會?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個普及的過程,不了解法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商的起源。
1996年,中國政法大學成立了商學院,以孫選中院長為首的一群管理學者,為了形成專業特色,基于中國政法大學的教育資源,通過十幾年的教學與實踐研究,立足管理的核心本質,依據“法+商”結合的理論構思,于2010年11月正式創立了“法商管理理論”,并由此開創了“法商管理MBA”。時至今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的法商復合型管理人才。尤其是黨的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一方略,更讓法商的價值與地位得到提升。目前,一些高等學府也都在開始引入法商管理專業。
站在專業層面,法商可以理解為:依法經商的智慧與能力,定性為“法治商數”,簡稱“LQ”,具體表現為:知法律、懂政策、曉程序、識風險、講策略、有方法、合規則,也就是依據法律法規和政策來經商。
站在經營層面,法商卻有著更高層面的含義,延伸開來,包含著”天法、地法、人法”的系統內涵。我們會什么不重要,社會需要什么更重要。會,代表的是職業。需要,代表的是商機。也就是說,要將“會”的思維,轉向“需要”的思維,這樣才能抓住商機,這就是“天法”,表達的是順勢而為。其次,商業環境變化了,經營的思路與方法都要改變,這樣才能適應客觀環境,此所謂“地法”,表達的是因地制宜。再則,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再大的商業都要按規則來運行。懂得規則,就能玩轉商業,不懂規則,只能被商業所玩。這強調的是 “人法”,表達的是按規則出牌。應該說,天法、地法、人法,從規律、規劃、規則三個層級,概括出了最高級的商業智慧, 此乃“大法大商”,實為“商道”。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很多傳統企業都受到沖擊,于是轉型升級已是當前傳統企業的必然選擇。互聯網+、+互聯網的呼聲尤其的大,似乎被互聯網+或主動+互聯網就能夠實現轉型升級。事實證明,真正實現轉型升級成功的,都是遵循“天法、地法、人法”的法則,把握發展趨勢、個性化設計模式、制定出利于資源吸納和資本擴張的制度體系,這樣才有可能依托互聯網載體實現轉型升級。否則,+來+去都只一種形式變化,真正的競爭優勢還是無法形成。在同質化產品極度過剩的環境下,拼平臺、拼資源,實質就是拼“法”,誰能看清未來、誰能善于變通,誰的規則更利于擴張,誰就是老大。
大法,才能成就大商。法商,乃真正的商業王道。駕馭商業、玩轉商業、引領商業。一切主導皆為“王”。華為之所以能逐步稱霸世界,就離不開“華為基本法”?梢缘贸,真正做大做強的企業,不是靠產品,而是靠“法”。
不懂法商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不建立在法商基礎上的企業,不是安全的企業。法商不僅是一門專業,更是一種智慧,猶如“如來佛”的手掌,一切的商業都脫離不了法商。我們如果讀懂了法商,也就應該讀懂了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