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汶川十年”,除了生死離別的悲傷與滿目瘡痍的大地,我們仍能回想起那些少年鮮活的生命力:
在北川災區的廢墟上,3歲的郎錚躺在擔架上,用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著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
十年過去了,當初的“敬禮娃娃”如今已經成為了成績優異的少年,被評為“最美東辰少年”等稱號。
被困廢墟80個小時后,18歲的薛梟在獲救時的一句“叔叔,我要喝可樂”的樂觀語錄,逗樂了整個處于悲傷中的中國,因此被媒體稱作“可樂男孩”。
如今,薛梟已是“可口可樂世界”博物館負責人。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大批空降兵官兵飛赴抗震救災前線。在最后送別救援部隊的人群中,12歲的程強舉起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
現在,22歲的程強夢圓軍旅,不僅成為了一名空降兵戰士,還當上了“黃繼光班”班長。
而十年后的今天,那些沒有被廣泛關注過的孩子們,他們的劫后余生又是怎樣的呢?
汶川地震或許在地理意義上已經結束,但對于地震幸存者的心態意義上,卻是另一種形式的延續。對于在地震中幸存的幼童或少年,心痛的回憶使他們硬撐著堅強,旁觀者也因為回憶保持習慣性的哀痛,在遺忘與紀念的交匯里,在思想的沖突與矛盾中,開放的體驗式活動是促使雙方互相信任,彼此關愛的重要橋梁。
即將于5月20日開展的“圓愛中國夢,托起明天的太陽”汶川青少年健康發展大型公益活動,就是一個面向當地學生、家長、老師開放的體驗式愛心活動。在上海同泰企業管理專修學校領袖之道TA58的帶領下,同學們秉著赤子之心,作為活動的志愿者,將為家長,老師和學生們營造和諧的氛圍,為社會新一代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生也因此能從這個氛圍中受到鼓舞,從溝通、信任、欣賞與支持的逐步深入中,感受到外界對他們的關愛,樹立自信心,確定人生的目標并為此不懈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與此同時,家長能夠對子女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建立新的親子關系,讓“愛”與“和諧”成為家庭氛圍的主旋律。而老師們也能從活動找回自身的價值,感受為人師表的意義和樂趣,增加自身的教育熱情,培養更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投入到祖國的發展建設之中。
孩子們是我們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本次“圓愛中國夢,托起明天的太陽”汶川青少年健康發展大型公益活動,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位企業家們參與和奉獻愛心。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企業家們,這次公益之行,體現了他們奉獻社會、回報社會、關心下一代的高尚品格,更體現了他們身體力行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筑美好和諧家園的決心。
衷心期待5月20號“圓愛中國夢,托起明天的太陽”汶川青少年健康發展大型公益活動圓滿成功舉行,也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人士與我們一同攜手為汶川災后幸存的孩子們貢獻一份愛心,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一起讓美麗的汶川充滿無限的希望和永恒的青春活力,共筑震后孩子們美好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