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K12在線教育深度報告的發布,引起了行業新一輪的反思和探討。K12一詞是對大學前基礎教育的通稱,通常指從小學到高中共12年的學習時間。目前我國K12在線教育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線上授課、教培工具、技術服務到內容研發,每一個環節都有了完善的鏈條。
根據統計,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已達2810億元,展望2018年這個數字將有望達到3480億元。但在這個可觀數字的背后,在線教育行業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問題也逐漸顯現。其中最為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大多數優質資源和內容仍然集中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仍需進一步進行品牌下沉。
正如天利教育所一直堅持的觀點:K12在線教育為教育公平提供了無限可能,原本受地域控制的壁壘已經被互聯網撕開了一條口子,那么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就應當得到改變。
天利教育以教育內容提供為主要方向,以服務K12教育為核心,以打造教育行業完整生態系統為理念。借助天利文化教育科技集團在教育出版以及教育科技領域的實力與資源,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信息工具,為廣大學生、家長和教師提供權威、領先的教育產品。
同時,早在天利教育起步之初,就提出了三、四線城市包圍一、二線城市的想法。由于三、四線城市供給端有限,優質資源更是寥寥無幾,線下教育很難形成較大規模,這便給了線上教育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不同地區學生基礎不同,對線上教育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概而論很難保證學習效果。
天利教育為了平衡這一問題,提出了基于大數據的個性診斷。學生通過其“講學練測評”體系,可以精準找到失分點,從而得到系統給出的科學化解決方案,進行針對性提升。這一方案的提出,無疑是基于對一、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間學生不同需求的進一步思考,從而更加有利于優勢教育資源的有效下沉。
與此同時,天利教育也在實踐中不斷對在線教育的體驗和效果的可控性進行優化,這也是整個K12在線教育行業需要重視的問題。與其執著于盈利點和續費率,不如關注于用戶的體驗,從而讓更多的受眾了解和接納在線教育。綜合分析三、四線城市資源和內容的稀缺性,行業無疑正處于在線教育下沉至這一市場的階段性和架構性的重要階段。
一言蔽之,天利教育認為K12在線教育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市場的橫向完善,更是市場深度的延展。充分利用在線教育的優勢,重視市場的需求,找出用戶痛點,沉淀優質資源,回歸教育本質,才是在線教育行業走向風口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