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從1977年恢復至今,已經走過了40年的時間。高考關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命運,是中國學生最重要的升學考試。2017年是高考改革元年,提前了解高考改革,把握高考改革的關鍵點,對每一位即將受到高考改革影響的考生和家長都至關重要。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分析高考改革,同時解答一些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希望能幫助更多的考生和家長破除迷茫!
一 高考改革的由來
高考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國家公布公開征求意見稿,7月發布經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全文。文件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分類考試、多元錄取、綜合評價的考試招生制度,提出高考改革新方向。
2014年上半年,國家發布總體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領域的改革實施意見。有條件的省份開始綜合改革試點或專項改革試點。2017年總結成效和經驗,推廣實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實現改革總體目標。各省(區、市)最遲2014年年底前出臺本地區具體實施辦法。
上海、浙江這兩個高考改革試點于2014年最先啟動,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也陸續啟動,時間集中在2017年至2019年。
二 高考改革新變化一圖知曉
實行高考改革的地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進行競爭,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為可能。但是每個省份根據自己本省的特點和情況還各有不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2017年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改革的具體形式:
三 “新高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浙江省的“新高考”,允許考生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也降低了一考定終生的風險。但是,通過目前高考改革地區高中和學生的反饋,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考生和家長遇到的問題:
1.確定選考科目困難
大部分家長和考生,對如何選定選考科目處于迷茫和無助的狀態。不清楚自己有優勢感性興趣有潛能的學科,對大學專業不了解或知之甚少,各大學專業對于學科的要求不能一一做對比,容易造成選錯科目、綜合成績競爭力不強、選考科目跟所選專業要求不匹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于浪老師: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高考”選考機制決定了考生需要學會自我規劃,把握自主選擇的機會,然而有機會就會有風險,學科的選擇與專業的選擇息息相關、相輔相成,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長在高一,甚至初中的時候就要對自己的各項學科學習情況有著清晰的認識,對大學專業和今后的發展方向做充分了解,盡早做好規劃,未雨綢繆。
2.“走班制”對高中的教學和學生的考驗
選考極大的提高了考生對教學個性化的需求。不同學生選考科目的不同,選考、學考時間的不同,對高中的“因材施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班制”也應運而生。高中如何實現有效管理、如何滿足學生學習意愿、如何合理分配師資力量等都將是全新的挑戰。而學生面臨個性化課程的變動,流動班級、流動“同桌” ,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也需要有很大的提升。
于浪老師:新的高考改革使高中學校必須采取最合適本校學生學習、發展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也往往會忽略小部分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學習環境是基本,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緩解和安撫學生因突然變化的班級、課程所帶來的迷茫和不安。
3.選考、學考戰略的安排
確定考試科目后,考生和家長面臨的問題還有何時參加選考考試,每次參加哪幾個科目的考試,怎樣制定考試戰略才會使高考備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拿浙江省的“新高考”為例,選考時間分別是高二、高三4月和10月共4次機會,每個考生的選考科目可以從這4次機會中任選兩次來進行考試,每次考試會根據考生在本次考試中的排名情況進行賦分,考生選擇分數較高的考試成績作為最終的高考成績。所以考生選擇在哪個時間進行選考科目的考試,就尤為關鍵了。
于浪老師:很多學生因規劃不當,將所有的考試科目都留在了高三時候考試,試想一個高三只需要學習語數外的學生和一個高三除了語數外還要學習其他3門選考科目的學生,誰的壓力更大?還有的學生沒有認真分析自己的學業規劃,沒有進行充分準備很草率的進行選考、學考考試,結果成績一塌糊涂。要知道選考成績決定高考成績,而學考成績則決定學生高三是否有資格參加“綜合評價”的升學通道。對于選考、學考的規劃安排一定不能馬虎大意。
4.高考志愿填報難點
拿浙江省舉例:新高考合并了各批次,沒有一批、二批之分,填報形式也改成“院校+專業”的80個平行專業志愿形式,這看似降低了填報風險,沒有專業調劑,沒有退檔風險,但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報考的難度。80個志愿看似很多,實則很少。有的考生和家長分不清楚高校的真實實力,招生計劃中也不再像以前分清楚哪些是一批填報,哪些是二批填報,好學校壞學校傻傻分不清,光憑名字填報學校,造成考生高分低就的結果,甚至用一個很高的成績去了一所原先在二批招生的普通院校。還有的考生本來專業方向明確,但對高校開設專業不了解,高分去了一所綜合實力尚可,但專業優勢極低的院校。還有的考生盲目沖高,不設置保底學校本段沒有被錄取,只能下一段錄取的時候再填報。
于浪老師:這些難點都是新高考改革后考生家長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所以在填報前學生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其實除了風險點和難點還有很多機會點,比如有的考生著重考慮一些名校,就可以考慮該校的一些冷門專業。有的考生本分數段沒有被錄取掉到下一個分數段,由于下一個分數段的招生計劃都是剩余計劃,即使是清華大學招生計劃剩余了,下一段分數的考生也有機會被錄取,實現低分高就。要抓住這些機會,不浪費考生的分數,被性價比最高的大學和專業錄取,就需要考生和家長做大量的功課,理性科學的定位高校、專業、分數等等。
四 尾聲
最新各省市高考改革實施時間匯總:
2017年(14年高一新生開始)- 上海、浙江。
2020年(17年高一新生開始)- 北京、天津、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西、海南。
2021年(18年高一新生開始) -河北、陜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西藏。
2022年(19年高一新生開始) -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各省份高考改革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實行高考改革省份考生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迫在眉睫!作為家長、考生一定要提早規劃學業,在高一甚至初中就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優勢、興趣以及大學對應專業及該專業的就業等情況,來綜合分析評定,合理的挑選自己的選考科目。“謀在當下,成在未來”,盡早為孩子進行學業規劃,才能從容的面對“新高考”帶來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