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婁勇
毫無疑問,中國的發展戰略規劃制作,不論企業性質,均不離西方范式之窠臼,其有效性無以檢驗,針對性無從談起,教條主義痼疾卻日益突顯,變質為”戰略八股”,現實指導作用止于學術論文,企業制定戰略變成完成作業,實質是走過場,形式大于內容,實踐中時常淪為笑柄。那么,戰略的西方范式,問題究竟出在哪里?簡言之:
一、宏觀敘事:PEST與SWOT----霧里看花與混水摸魚----誰有火眼金睛?沒有商業直覺,這就是胡扯!
二、產業分析:SSCP與五力模型---除了發表論文,還有什么用?
三、產業布局:波士頓矩陣與GE矩陣----商業常識而已!哪個老板賺錢靠矩陣?
四、競爭戰略:低成本還是差異化----不掙錢誰還一直低成本?沒人買賬誰還硬撐差異化?商場如戰場,打法絕對化,豈不是自絕后路?
五、核心競爭力:中西方商業環境迥異,對“核心競爭力”、“核心能力”等概念的應用簡單粗暴,嫁接催生出“怪胎”,讓中國企業錯失發展良機,或者誤入歧途。
六、平衡計分卡(BSC)與戰略地圖:不畫戰略地圖就找不到發展道路?哪個戰略家是靠畫邏輯箭頭成功的?有戰略頭腦的,用不著戰略地圖;沒有戰略意識與行動力,給他戰略地圖也白搭。平衡計分卡怎么就平衡了?缺的東西多了去了,也就項目管理上可以用用。不就是一套績效考核方案嘛!模糊隱晦,吞吞吐吐,不好用!不高明!
婁勇指出,戰略規劃的西方范式存在“硬傷”,用于指導中國企業發展其正面效用極其有限,負面的誤導卻屢讓中國企業人扼腕錐心,進退失據。
超越戰略的西方范式,引領中國企業發展,正是戰略的宗旨所在。站在中國歷史與文化的高度,幫助中國企業登堂入室,縱橫捭闔,中國企業發展戰略的獨有之道,盡在戰略。
【相關專題】企業戰略管理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