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最重要的兩項就是以自己的組織為榮,與對工作的熱忱。但我們在企業管理的科教書上卻找不到這兩條。
2、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吸引最優秀的工作人員,并引導他們,讓他們各展其才。
3、謀劃發展的戰略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預示未來的方向。同時要保持整體性,不可讓偏見支配了發展戰略。
4、要立即行動。如果你不能在未來七十二小時開始,你就永遠不會開始。勝利者都是實事求是的理想實踐家,他們奉為圣旨的一句格言是:“現在就行動。”“不要考慮過多。”“立即下決定,不思前顧后。”“每天檢討進度,快速行動。”“要快速得令人刮目相看。” 沒有徹底的行動就不會有杰出的成就。會動腦筋、有很好的想法,但沒有實際行動,這 種人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管理人才的。
5、不要退而求其次。安于平庸是最大的敵人,唯一的辦法是追求卓越。卓越是一種毫厘之間的競爭,沒有一件事是具有決定性的,但一千件事,一萬件事,每一件事只要做得 稍為好一點,積累起來就是讓人忘不了的感動和榮譽——還有忠誠度。“我們不要求每一件事都做得百分之一百好,而是要求一千件事情里能有百分之一的改善。”
6、不管是私人企業或政府機構、大公司或者小企業,我們發現要創造與維持卓越的經營級效,只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透過完善的服務和卓越的品質,給予顧客特別的照顧;第二個方法就是不斷創新。
7、要讓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擔負、并分享責任。沒有任何事可以推托為“別人的責任”。任何人發現什么事該做,就應當仁不讓,負起責任來。并禁止這樣的行為:當時不指出問題所在,而事后只會指責、埋怨別人的行為。
8、情況許可的話,就設法引發內部競爭和比較。從紙上作業看,內部競爭不僅不需要,而且十分浪費,但在真實世界及長期眼光看,內部競爭是保持繼續成功的動力。
9、別太相信自己的記性,假如你不把事情寫下來,即使你最想做的事,你可能都會遲遲無所行動。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將全天中值得注意的事情以及發生的問題,采用筆記本式的連續記載方式一一作好記錄,這將給你的工作帶來埤益。
10、作為一個決策者,絕不能對任何人承諾你辦不到的事情。
11、有魄力的領導人總是公正而言行一致的。要知道領導人所采取的每一個行動、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對整個組織的氣氛有直接的影響。
12、讓權力與責任相配合,并培養責任感。“如果權力伴隨責任而來,那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愿意接受責任。”
13、組織由于明確每個人的制度才生存下來,應張大眼睛防備要產生連帶責任的制度和情形。所謂連帶責任是誰也不負責任。責任應給予一個人,而不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 。
14、管理有一項主要的目的:使組織經歷時間、人員的變動及離開仍能持續下去。一個管理良好的組織,經過好幾代的成員,以及任一位決策人或暫時或永久的離開,仍能繼續成功地運行下去。如果做不到這點,那表示你沒有善盡當決策人的責任。
15、當你錄用一位新的工作人員,不要期望他“思考”;你要利用他工作,有關思考而事你要為他做。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你就要教他如何思考。當他學會你的方法,當他得知你如何思考,他已踏出變成優良成員,就是你希望他做什么他都能做得很好的人。
16、當你接納了平庸之輩在你的組織時,你已降低了整個組織之績效水準。他所帶來的不良習氣和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整個組織的士氣。
17、將下屬必須達到的目標清楚地告訴他們,同時給他們評估自己表現的客觀基準。
18、一個思想熱忱的人會很快樂工作。因此他能輻射出一種健康的心態,散布到周圍的人身上,使他們也變成更有效率的工作者。
19、當你聽到類似“他雖然沒有能達成目標,但他確已盡了力”的這種說法時,你必須變得無情而拒絕它。在組織的領域里,確定不移的事實是:世界上永遠沒有用來獎勵工作努力的報酬;所有的報酬,都只是被用來酬答工作成果的,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 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20、部屬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他們確信你如此期望的話。平庸之輩是不能被接受的。對“不是最好”的計劃,甚至不要去讀它。樹立起組織的精神:只有最好、最完善的,才是被期望與接受的。
21、讓你的組織成員知道,你不會因為他們只達到95%而責怪他們,千萬不要為了求100 %而喪失機會。如果是半塊面包,雖然猶勝沒有面包,但95%塊面包,也非常接近一整塊面包了。如果最后這5%的確那么要命值得,那你當然可以去追求那5%,但如果你能用那時間再去追求另一個95%,可能會更好吧!
22、如果在最初稍緊的控制之后,你繼而稍微放松一些管制,則你的管理績效必可提高。初期的強硬控制可表現你的統治能力,部屬將可被他們解釋成,你對部屬的信心與回敬之象征。而且,部屬將因感激而支持你稍微放松之調整,因為你已表現出你的智慧及對情況的了解。
23、并非猜疑人,不論怎樣小的事業都一應建立監督制度。
24、采用隨機方法指定職員每人休假一周的制度。休假職員由代理人擔任其職業務,所有工作內容都知道。如有不正當行為,在此期間必會暴露。使用此方法和進行抽樣檢查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可以除去相當程度上存在的對監督問題上所產生的抵觸感。
25、鼓勵內部批評,每一個組織——無論多么腐敗——總有一些出奇誠實的人,他們不會因利益變得盲目,也從不接受組織內部其他人的自欺做法,假如鼓勵他們直言,他們是可能毫無隱諱的!這是了解病態組織病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26、在組織內部間進行人員輪調。這種做法,不僅能增廣經驗,更能使每一個人把新的觀點帶到新的職務上。經過長時間的共同工作,人員間往往非常熟悉,所以沖突所能帶來的刺激,幾乎等于零,人員間全新的組合,將能使組織再度充滿朝氣。而且這些人因具備了多方面的才能而使其能更透徹的了解整個組織的狀況,從而能更好的對組織的大局做出正確的決策。此點在現在的“松下公司”里得到了十分有力的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