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提綱
——通過本課程,您能學到什么?
第一講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
1. 引言
2. 有效的管理者,為事情的結果負責
3. “努力的表現”與“不停的辯解”
4. 觀察你自己,別光是觀察市場/管區/辦公室/人手
第二講 未能啟發工作人員
1. 引言
2. 離開辦公室一天,不會引發混亂
5. 調職、退休、死亡也不應使公司癱瘓
第三講 只重結果 忽視思想
1. 引言
2. 成功者與不成功者之間的差別
3. 思想在啟發,不再教條
4. 想法g觸動g行為g習慣
第四講 在公司內部形成對立
1. 引言
2. 談到自己公司時,只有一個代名詞
3. 接電話的人或被詢問的人
4.就是要解決問題的人
第五講 一視同仁的管理方式
1.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2. X-Y-Z理論與Fidler的權變觀點
第六講 忘了公司的命脈:利潤
1. 利潤是企業的命脈
2. 管理的主要目的
3. 世界500強年年換名
第七講 只見問題 不看目標
1. 只注意小處或問題,會喪失創造力
2. 80%與20%
3. 勿忘短、中、長期目標
第八講 不當老板 只做哥們
1. 好兄弟與經理人的成功混合體并不存在
2. 別在員工面前作踐自己
3. 跟手下在一起就是專業,就是公事
第九講 未能設定標準
1. 完善的公司一定會有既定的政策
2. 何謂“標準”
3. 追求“標準”變成原動力
第十講 縱容能力不足的人
1. 引言
2. 管理≠比賽誰最受歡迎
3. 留住拒絕學習的人,對團體有欠公平
4. 怕別人超越自己,只好互相包庇
5. 別在辦公室里尋愛,別當老好人,
6.別怕面對他人
第十一講 眼中只有超級巨星
1. 中等資質的人加少數超級巨星
2. 頂尖高手的弊端
前 言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加強了國際合作,同時與世界同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要贏得競爭,就要提高自身競爭力,而提高自身競爭力要靠軟件,也就是國民的意識和管理觀念的提升。在中國與世界用同一規則共享市場的今天,政府職能和企業的經營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職業經理人將面臨越來越嚴酷的挑戰,無論是已取得不菲業績的“成功”經理人,還是剛走出困境的創業經理人,均會碰到一些問題或困惑,從研究自身錯誤入手,改進經營策略,進一步提高管理能力,無疑是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實力的有力手段。《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能引領你從“傳統經理人的迷失”中走出,協助你完成從成功到卓越的職業生涯過程。
第1講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
【本講重點】
有效的管理者,為事情結果負責
“努力地表現”與“不停地辯解”
正確認識自己,不要常常觀察市場、管區、辦公室和下屬
有效的管理者,為事情結果負責
*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是一個易犯的錯誤。
* 作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應該為事情的結果負責。 |
認識錯誤有助于解決問題
與外國人相比中國人更不愿意認錯。在中國以往的政治斗爭中,如果認錯就要背負沉重的“十字架”;現在,在企業中,往往認錯就代表犧牲。作為一名 領導者,應該先學習如何認錯,為事情的結果負責。其實,不能由于認錯而指責某人,也不應該由于認錯而要其負起過失的責任,把矛頭指向他。多數情況下認錯有助于事情的解決。
培養對事情結果負責的精神
【舉例】
小孩兒撞桌子的學問
小孩兒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國媽媽和日本媽媽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不同的:
中國媽媽往往第一個動作是打桌子,當然這是哄小孩兒的一種方法,可是在無形之中告訴孩子,責任在別人。
日本媽媽把孩子帶到桌子旁邊說:“來,再走一次。一個人跑步會撞到桌子有3個原因:第一個是小孩兒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閃不及;第二個是小孩兒的眼睛一直看著地沒有注意前方;第三個是小孩兒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種呢?”
從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桌子是沒有生命的,不能把撞到桌子的責任歸咎于桌子,推卸責任是不可取的。
【舉例】
背包的一家人
在上海火車站,曾經看到到中國旅游的一家3口(外國人),爸爸背個大包,媽媽背個中包,小孩兒背個小包,一家排成一條線。也許爸爸的大包里面是蚊帳、帳篷、毯子,媽媽那個中包里是家庭用品與生活用具,小孩兒那個小包里面背的可能是他的點心和玩具。
看看旁邊同樣年紀的中國小孩兒沒有一個身上背包的,一律都是由爸爸和媽媽全權負責。
這個例子應該從小告訴孩子,一個人是應該從小負起責任的,這樣長大后才能更好地為自己負責、為社會負責。
上圖是一名警察在為小孩開罰單的情景,因為小孩騎著他的小單車闖紅燈了,警察叔叔也許是罰一杯牛奶,也許罰兩塊餅干,但不管是罰什么,最重要的是對小孩起到了教育作用,告訴他從小就應該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
“努力地表現”與“不停地辯解”
避免“不停地辯解”,少說“我以為”
總是有兩種人,一種人習慣于“努力地表現”,而另一種人習慣于“不停地辯解”。
1.“不停地辯解”
“不停地辯解”是一種惡習,但是有這種習慣的卻大有人在。是否你也有這樣的習慣?找一個人當替罪羊,拉一個人當擋箭牌。如果你經常這樣做,試想一下會給人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舉例】
總經理與董事長的對話片斷
片斷一
董事長:余總經理,你注意一下,我們的鋼鐵銷量
最近正在下滑。
總經理:對不起,董事長,這是我的錯,我馬上召集有關人員調整 銷售策略。
董事長:西班牙瓦布貝爾家具最近不太好賣,怎么回事兒?
總經理:這也是我失察,我盡快找出解決方案。
董事長:還有,余總經理,你注意一下,聽說王廠長最近在鬧情緒,想辭職。
總經理:……
片斷二
董事長:余總經理,你注意一下,我們的鋼鐵銷量最近正在下滑。
總經理:董事長,這是因為韓國釜山鋼鐵最近一直在美國不停地殺價,我也沒有辦法呀!
董事長:西班牙瓦布貝爾家具最近不太好賣,怎么回事兒?
總經理:我以前提醒過您不要進口西班牙大理石的家具。
董事長:還有,余總經理,你注意一下,聽說王廠長最近在鬧情緒,想辭職。
總經理:我聽說那個家伙在外面“包二奶”……
無疑,不在上級面前過多地談自己的下屬,不拿客觀事實當擋箭牌,盡可能地“努力表現”是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必備的職業操守。
2.“我以為”
“我以為”也是一個辯解口頭語,很多人犯錯誤以后經常會用這3個字為自己辯解。少講“我以為”,努力地表現。當錯誤出現時,及時承認錯誤,少相互推卸責任,少追究是誰的錯,努力解決問題,會大大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
中國員工和外國員工的差別
英特爾中國地區總經理楊旭曾經談到中國員工和外國員工的差別:
“我認為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員工真正清楚地理解公司的策略,然后主動來支持它。我最擔心因為我沒有解釋清楚,或者是方向沒有制定清楚,導致員工把事做錯了或者不夠令人興奮(Exciting)。也許我會再解釋一遍,不行,再解釋,但是,時間一長,大家又蔫了下來。這一點與美國的區別是最大的,美國的員工做事情非常自覺和主動,只要在他職責范圍內他一定會主動去做,而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正確認識自己,不要常常觀察市場、管區、辦公室和下屬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要專注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只強調客觀條件,不從自身入手,難以有所成就。
經常聽到這樣一些抱怨:“哎呀,銷售在北京比較好做,天津比較難做;我寧愿呆在大連,不喜歡呆在長春; 財務部門多好啊,他的人事總是最好的,受過高等教育和訓練, 人力資源部不行,我最不喜歡銷售部了,我喜歡計劃部……”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事情將無法成就。一個人要觀察自己,不要常常去研究管區、下屬、辦公室。行業之間是截然不同的,部門也是各有分工,不能說我處的行業開展工作比別的行業難,我的部門開展工作比別的部門難,更不能說我的管區跟別的管區不一樣,我的人手也不夠……與其強調客觀,不如從自身入手。
【舉例】
以色列是多年國際爭端中頻繁出現的名字,以色列的地理環境與我國的寧夏相似,可以說自然環境是惡劣的,而以色列民族是堅韌、智慧而又多災多難的民族。以色列的東北及北邊是約旦和黎巴嫩,東邊是伊拉克,東南是沙特,南面是埃及,西面是地中海,幾乎被穆斯林國家包圍。用以色列人的話來說,他們是一條響尾蛇,周圍都是獅子、老虎、豹,哪一個想要吃我,我就咬他的腿,大家共存亡。以色列人,天生就有 危機感,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到今天仍然存在,堅韌的民族毅力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國際問題的是非暫且不提,試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堅韌與智慧,只是怨天尤人,這個民族早就分崩離析了。
與其強調客觀不如從自身入手,凡事多檢討自己,努力負起自己的責任,這些都是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必不可少的素質。 |
【自檢】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有哪些表現,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將如何避免此類錯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見參考答案1-1
【本講總結】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是職業經理人常犯的錯誤之一,“有效的管理者,為事情結果負責”。凡事習慣于推卸責任,不但不利于事情的及時解決,更會對職業經理人的個人發展、企業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果你有“不停地辯解”的習慣,如果你習慣于說“我以為”,請馬上改掉,這都是拒絕承擔個人責任的表現。
正確認識自己,專注自己的本職工作,找出自己可能忽視了的一些問題,努力成為一名稱職的職業經理人。
【心得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講 未能啟發工作人員
【本講重點】
離開辦公室一天,不會引發混亂
主管需要“少不了他們”的感覺
未能自己訓練員工,提升其績效
調職、退休、死亡也不會使公司癱瘓
在人們的觀念中,常常把啟發工作人員看成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其實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負起啟發下屬員工主動學習的職責。也許公司的培訓部門可以利用一些 工具為員工進行培訓,或者為他們提供一些學習機會,但是大多數的知識需要員工在平時工作中不間斷地學習獲取,所以啟發和引導員工也是一名職業經理人的重要職責。
離開辦公室一天,不會引發混亂
不知你是否注意過這一現象:企業主管大都喜歡隨身攜帶手機,吃飯、出門、坐車,開會……無時無刻手機不離身,電話業務十分繁忙。這其實暴露了經理人的一個弱點,他們認為——企業不能沒有我。
【自檢】
早晨上班前準備好紙和筆隨身攜帶,記錄通話簡要內容(無論是你打給別人還是別人打給你),結束一天工作時檢查通話記錄,必要的事情打“√”,否則打“×”。如果有一半的記錄都劃了“×”,說明你的辦事效率很低,你的潛意識告訴你“這個企業不能沒有我。”
通話記錄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
內容 |
是否有必要 |
|
□ |
|
□ |
|
□ |
|
□ |
可能你做了上面的測驗,發現在你的電話記錄中,有幾次電話是沒有必要的,有幾次電話是認真思考后就可以不打的,有幾次電話是多余和無聊的,有幾次是打錯的……可能有一半是可以避免的。這無疑是沒有效率的表現。
【自檢】
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情況,吃飯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手機沒有信號,趕緊打電話到公司問:“喂,有事嗎?剛才手機沒信號,有人給我打過電話嗎?”確定沒人打電話后才開始安心吃飯。對此類事情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見參考答案2-1
其實,真正優秀的管理者完全不會擔心,自己外出一天公司會引發混亂,因為他們的企業有著嚴格的制度與良好的企業文化。有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一切照章辦事,建立起良好企業文化會使得員工自然地形成一種意識形態和工作及行動的標準。
主管需要“少不了他們”的感覺
在中國只要說到海爾,就一定要提起張瑞敏;一說到聯想就會提起柳傳志;一說到四川的希望集團就一定要提到劉永行和劉永好。這使得很多企業主管也需要一種處處少不了他們的感覺,很多企業領導習慣于將權力“一把抓”,總攬大權,企業的任何事情都要向他請示,一旦找不到他,很多事情便無法進行。其實真正的管理者只需要凡事緊盯,而不是把所有權力攬在手上,有了制度和文化,企業不一定需要強人。
學會擔任足球教練的角色,員工就是隊員。制定 戰略戰術,觀察他們在場上的表現,及時糾正,才可能在比賽中勝出,這是最重要的。
未能自己訓練員工,提升其績效
達到對下屬的教育目的,不一定非要開會、搞培訓、辦訓練班才能做到。
【舉例】
寫信的格式
經理出門經過前臺,看見前臺小姐在寫信封,并發現了她的寫法有些錯誤。
按照撰寫書信的規矩,首先稱謂的第一個字應該高于收信與發信的開頭字,以示尊敬。其次,姓與官銜或者職稱字應該一樣大。按照前臺小姐的寫法將“總經理”三個字寫小,將收信人的名字寫大,可以說是該大的不大,該小的不小。不在意對方的職位,又隨便稱呼對方的名諱。再次,“敬啟“兩個字又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要收信人收到后恭敬地打開。信皮寫得不規范造成了對收信人的不尊敬。經理用了三分半鐘,告訴前臺小姐其所犯的錯誤,文書, 秘書等一些人員也被叫了過來,大家也都了解了這些平時沒有注意的細節問題。
顯然,因為這件事情召開全體職工大會,或者組織集體學習相關書寫規范也許沒有什么必要,經理做到了隨時、隨地、隨人、隨事教育下屬,這種方式更加直接,更加有效。
【自檢】
下面是一家酒店對一位房客感謝信的回信,如果你是這家酒店的總經理,你決定采用何種方法進行糾正?
◆見參考答案2-2
調職、退休、死亡也不會使公司癱瘓
公司主管要注意建立企業制度和文化,這樣他調職、退休、死亡都不會使公司癱瘓。
我們常聽到“接班人”這個詞,對于一家企業而言培養接班人十分必要。如今,很多著名企業的老總已經成為企業的另一個代名詞,這種強人觀念使得他們成為企業興亡的關鍵,可是看看國際上的大公司,像摩托羅拉公司、麥當勞、肯德基,他們的老總是誰多數人卻不知道。柯達公司的總經理前年在上海去世,絲毫沒有影響到公司的運轉,很快由新的接班人接管企業,這些都得益于良好的企業制度和文化。
【案例】
美國總統接班人
美國總統布什2001年來上海開APEC會議,在此之前3條航空母艦全部待命,12萬海軍陸戰隊準備進入戰斗狀態,之后美國進軍阿富汗,布什去度假,3天以后來到上海。曾經有一位美國總統講過一句幽默的話:“在美國想當總統,隨時要有兩個心理準備,第一隨時準備被暗殺;第二隨時準備成被告。”如果出現第一種情況副總統會馬上宣誓就職。
要在企業的組織機構中,隨時安排好接班人,建立嚴格的企業制度,鞏固企業文化,就要堅持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啟發你的部屬。
前面提到要自己訓練員工,提升員工的績效,而不能指望別人,要堅持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教育,這種教育甚至會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這里有兩件事情也許會給你一些啟示。
【舉例】
在德國釣魚的學問
在德國,與一個德國朋友經過河邊時,看到一個小孩兒在那兒釣魚,這個德國朋友走過去問:“小孩兒,你怎么一個人有兩根釣竿啊?”因為在德國規定釣魚時一個人只能使用一根釣竿,小孩兒回答說:“我有一根釣竿,另外一根是我朋友的。”說著小孩的朋友就過來了。德國朋友又問他們有釣魚執照嗎?帶了尺子嗎?原來德國釣魚需要釣魚執照,釣到七寸以下的魚要重新放到河里,所以需要一把尺子。本以為小孩兒是他的孩子,可是問了才知道不是。他說:“德國每個小孩都是我的子女,都有教育的責任。”
關于社會教育,我們都應該做到這一點,要隨時、隨地、隨人、隨事教育,即便是與自己不相關、不認識的路人,或別人家的孩子。
【案例】
敲門的故事
美國人愿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他們不輕易敲主管的門,因為敲了主管的門,主管的話就會成為他們的一個框架,會影響自身的想象力。
日本人也不輕易敲主管的門,他們認為如果去敲主管的門,就會被主管認為很無能。
一位中國主管看見美國調色師正在調口紅的顏色,走過去隨便說了一句:“這口紅好看嗎?”美國調色師站起來:“第一,親愛的余副總(美國人通常都是叫名字的,叫了頭銜就表示心中不太愉快了),這個口紅的顏色還沒有完全定案,定案以后我會拿給你看,你現在不必那么擔心。第二,余副總,我是一個專業的調色師,我有我的專業,如果你覺得你調得比較好,下個禮拜開始你可以調。第三,親愛的余副總,我這個口紅是給女人擦的,而你是個男人。如果所有的女人都喜歡擦,而你不喜歡沒有關系,如果你喜歡,別的女人卻不喜歡,完了。”“Sorry,sorry……”主管知道自己的問話有些不妥,連聲道歉。
如果一位主管太喜歡管事,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下屬的創意原則,束縛他們行動。這是大家應該吸取的一個教訓。
最后,用唐代著名丞相魏征講過的一句話為本講做一個結論,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談到:“……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味之大道哉?”
作為企業主管的你,是否該適時地放下繁忙的電話,端起久違的茶杯、咖啡杯了呢?
【本講總結】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負起啟發下屬員工主動學習的職責。
拋棄公司“少不了自己”的感覺,建立起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良好的企業文化,會使得員工自然地形成一種意識形態和工作與行動標準。
學會擔當足球教練的角色,制定戰略戰術,觀察隊員在場上的表現,及時糾正,爭取在比賽中勝出。
要自己訓練員工,提升員工的績效,而不能指望別人,要堅持做到隨時、隨地、隨人、隨事教育下屬。
【心得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