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工具文檔>正文 |
職工福利費四大處理要點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08-11-3 11:08:12 |
|
>>[精彩推薦]點擊此處,立即獲取數十萬份經典管理資料/工具/范例/文檔! |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開辦醫院、浴室、理發室、幼兒園和托兒所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加上很多企業為職工繳納了社會保險,職工醫療、大病、工傷、生育等費用的發生變得比較均衡,不會出現因職工醫藥費報銷金額過大,造成應付福利費不足支付的現象,應付福利費的正常開支與過去相比有所減少。與此同時,隨著一些上市企業的成長、利潤逐年提高,職工收入水平也逐年上升,應付福利費的計提數因此也逐年增加,許多企業應付福利費出現了大量結余。因此,新《企業會計準則》、新《財務通則》以及新《企業所得稅法》都對職工福利費的列支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規定,使運行多年的職工福利費核算方法發生了實質性變革。 要點一:取消了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14%計提的要求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2006)和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2006)的有關規定,對職工福利費的提取取消了原制度按工資總額14%的規定,對于“應付福利費”,明確指出屬于職工薪酬的范圍,除醫療保險以外的其他福利性費用,由企業自主決定提取福利費或是據實列支。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先提取后使用的方法,但提取比例由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年末,如果當年提取的福利費大于支用數的,應予沖回,反之應當補提,同時修訂次年度福利費的提取比例;也可以按福利費實際發生額據實列支,直接計入相關成本、費用中,與稅法規定不一致時,應作納稅調整,對于企業原有的福利費余額,無需進行調整,可繼續使用,在首 次執行日后的第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福利費支出先將以前年度結余的應付福利費進行抵扣,直至賬戶余額清零。可見,新《企業會計準則》和修訂后的《財務通則》,賦予了企業更大的自主權。這意味著將對企業財務狀況中的流動負債、存貨成本和經營成果中的期間費用等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會計處理上,取消了原來的“應付福利費”一級科目,增設“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科目核算職工福利費。發生的福利費按照計算對象列入相關成本、費用科目。 例1: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職工福利費如下:直接生產人員為3000元,車間管理人員為500元,辦公室人員為600元,銷售人員為1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 3000 制造費用 500 管理費用 600 銷售費用 1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職工福利 5100 要點二:明確規范了職工福利費的開支范圍 由于職工福利性質費用支用得越多,可在國家與股東之間分配的利益就越少,所以需要一定的配套政策,來規范職工福利性質費用的開支范圍。新《企業財務通則》(2006)中對此作了明確規定:企業不得承擔屬于個人的娛樂、健身、旅游、招待、購物、饋贈等支出;購買商業保險、證券、股權、收藏品等支出;個人行為導致的罰款、賠償等支出;購買住房、支付物業費等支出;應由個人承擔的其他支出。此外,對于惠及全部或部分職工的一些福利性費用,如職工旅游費、節日慰問費、職工困難補助等,由于是用于職工個人,所以也是禁止企業承擔的。這些規定有 助于杜絕公款私用、以權謀私的現象,避免因個別人不當行為危及企業、國家和股東利益,而不是真正降低職工收入水平。企業可以通過適當提高職工工資水平的方式,將暗補變為明補。 要點三:對非貨幣性福利支出作出新的規定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2006)和修訂后的《企業財務通則》(2006)的有關規定,企業向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福利,應當分情況處理: 1.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或商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企業決定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 借:生產成本 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非貨幣性福利 實際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確認收入并計算相關稅費: 借:應付職工薪酬—— —非貨幣性福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用作非貨幣性福利的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的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將企業擁有的住房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該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等資產提供給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難以認定受 益對象的,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要點四:規范了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 對于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而可能發生的補償,新準則要求: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費用: (1)企業已經制訂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即將實施。該計劃或建議應當包括擬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的職工所在部門、職位及數量;按工作類別或職位確定的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補償金額;擬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的時間。 (2)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 例2:將滿足辭退條件的車間員工的辭退補償費用5萬元作為預計負債計入當期損益。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 5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辭退福利 50000 當上述職工薪酬以銀行存款或現金實際支付時,沖回預計負債: 借:應付職工薪酬—— —辭退福利 50000 貸:銀行存款50000 相關鏈接: 職工福利費是用于企業內設醫務室、職工浴室、理發室、幼兒園、托兒所等集體福利機構人員的工資、醫務經費、職工因公負傷赴外地就醫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的職工醫療費用,以及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其他職工福利支出。 作者:李玲 來源:財務顧問網 |
【添加到收藏夾】 【查看培訓課程】 【瀏覽管理資訊】 【返回網站首頁】 |
相關推薦: |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