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亮老師
中國企業管理培訓界腳踏實地、真材實料的萬里挑一的杰出管理培訓專家,著名實戰派經理人管理與領導技能培訓專家,店長管理與領導技能培訓專家,企業文化與團隊職業化培訓專家,,整合經營型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卓越的企業實戰運營、團隊鍛造、企業文化與培訓教練才能。專兼職從事講師或培訓師的時間在15年以上(講師從來工作的企業都是學習型組織或親自籌建鍛造為學習型組織的企業,企業中頂尖優秀的管理者都是培訓師),專業培訓與咨詢經驗5年,十余年間受訓學員可達6-10萬人次以上(含潛能培訓學員、所在企業內部學員、摩托羅拉、西門子全國滾動培訓學員),總場次800場以上(目前培訓課程控制穩定在每年120-135天左右,其中公開課25場),最重要的培訓場次為企業高管800人,近3年來企業培訓滿意率100%,在中國移動、華為、NEC中國、美的等大公司可獲90-95分以上的評價分,為目前中國企業管理培訓市場罕見的大公司現場培訓平均評分長期穩定在90分以上的杰出管理培訓專家。
案例分享:王永慶如何培養孩子的品格
王永慶從小教育兒女很嚴格,每個孩子在未成年時就被送到國外當小留學生,學習要勇敢、獨立。在嚴峻臉孔下,王永慶還藏有開闊胸襟,有回王文洋與姊妹開朋友的車出游,結果發生車禍,王永慶對著氣呼呼的子女說,人沒受傷就好,交友處事以和為貴,要「寬容」對待朋友。 為兒女的教育,王永慶幾乎對孩子們都采取鐵血政策,大兒子王文洋十三歲那年和姊姊王貴云一起被送到英國留學,小兒子王文祥也在九歲時候,就被送到美國當小留學生。
王貴云說,剛出去的時候,只會說一句YES和NO,其它什么都聽不懂,好辛苦!「不過,一個月后,就接到爸爸厚厚一疊十幾頁的家書,他勉勵我們,要能吃苦、學習獨立。」
為了養成孩子們獨立生存的能力,王永慶還設有種種規定,首先小孩不能亂花錢,念書期間每天都要寫信,報告一天行蹤和所作事情;每筆開支都要記帳,連小小的日用品也不例外。
王雪紅回憶說,其實剛開始,父親那一疊厚厚的手寫家書都看得很吃力,哪有能力寫回信,不過父親要求很嚴,說出口要做的事,就要貫徹,因此也只能慢慢從一頁的信回起。但慢慢的,寫信越來越駕輕就熟。
王雪紅發現,父親的每一種要求,其實都是最好的磨練,是在培育自己的資產累積。「只要去做,就可以克服;堅持下去,就不用害怕!」王雪紅說,在她自己創立公司后,感觸更深,父親的訓練,培育出她追求夢想的勇敢勇氣。事實上,王永慶要求子女要寫信回報,他自己首先就以身作則,不管前一天再忙、睡得再晚,每天早上三、四點鐘,王永慶就會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書桌前攤開紙筆,給孩子親筆一個字一個字寫信教誨。這個手寫家書的習慣,一直到四、五年前,他眼力體力較差后,才改由秘書打字,由他簽名寄出。
王永慶同時會利用寫信,作個別的因材施教。有一次,大女兒王貴云面臨事業轉折,心情不穩,這時她收到一封王永慶的家書,信里王永慶對她說,他最近牙痛要開刀,感觸到生病人人皆會有,就像花無百日好、人無千日紅。但也因為生病,使他更體會到,平日更要努力培養精神與體力。他勉勵王貴云,平日就要為一切事做好準備。王永慶對子女的自律要求很嚴,但另一方面,他卻諄諄教誨子女,面對朋友,要謙和寬容。
有次,在倫敦讀書的王文洋和姊姊王貴云,因為媽媽、王雪齡、王文淵、嬸嬸等親友說要到蘇格蘭玩,一大家子的人必須開兩部車出去。因為人多車不夠,王文洋向王永慶朋友借了一臺車,沒想到不知是不是車子太久沒有保養,王文洋開的這一部車,突然在高速公路上翻車,而且車子連翻滾了三次,結果那部車幾乎都爛了,奇跡的是,車里頭的五個人,除了一點瘀清皮肉傷,大家都安然無恙。
身為大姊的王貴云,回去后氣呼呼找車主理論,為什么會借給他們一部爛車?沒想到王永慶知道這件事后,反而指責王貴云太沖動,「怎么可以對人不寬容!」他告訴王貴云,人平安沒事就好,做人做事最重要的要以和為貴。「年紀越長,越能領略父親的用心良苦。」王貴云充滿懷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