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的】 ·有些企業經銷商的積極性很高,而另外一些企業經銷商的積極性卻很低,這是為什么? ·“大促銷大銷量,小促銷小銷量,無促銷無銷量!”如何突破這種經銷商促銷的怪圈? ·在產品上標注防竄碼后,為什么竄貨還是存在? ·經銷商怎么總是不愿意銷售企業的新產品、高利潤產品等非暢銷產品? ·經銷商怎么總是積極向下線客戶推薦競品,卻把我們的產品放在最角落處? ·經銷商為什么不關注他的銷售計劃?對經銷商的返利也毫無興趣? ·返利設置以何種方式為好?月返還是年返?明返還是暗返?銷量返還是過程返?分品種返還是不分品種返? ·如何通過合同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 ·銷售人員出差后,銷售總監為什么心里總覺得不踏實?有點象放鴨子的感覺? ·銷售人員怎么總是會說出一大堆沒有完成銷售的理由? ·怎樣才能建立一張高質量的經銷商網絡?
【培訓對象及時間】 培訓對象:總經理、總監、企業中高階主管及相關經銷商管理人士等 培訓時間:2天
【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經銷商管理概論 通過對中國標桿性企業管理經銷商的現狀分析,告訴企業獲得一張高效的經銷商網絡的方法。同時,了解經銷商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識。
第一節:經銷商對企業的影響—從標桿性企業中解析中國經銷商管理的現狀 案例研究(1):廣東省著名商標—“七日香”化妝品經銷商的管理全案 案例研究(2):“活力28”一夜之間消失的真實原因 案例研究(3):因嚴格控制經銷商竄貨,成就了娃哈哈的偉業 案例研究(4):因確保經銷商的利益,注重網絡的質量,使“立白”成為東方之珠 案例研究(5):國際調查公司對經銷商的調查結論 ◆ 中國企業獲得一張高效的經銷商網絡的方法 01 營銷總監必須具備管理經銷商的8大核心技術 02 區域經理必須具備管理經銷商的10大專業技能
第二節:掌握經銷商管理的技術和技能—從了解有關經銷商管理的基礎知識入手 案例研究(1):立白集團對經銷商進行科學分類,提供不同的銷售支持和返利政策 案例研究(2):絲寶集團由非獨家轉為獨家經銷,使市場變得有序 ◆ 經銷商管理的基礎知識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專營商向專銷商的轉換?
第二部分:營銷總監管理經銷商的8大核心技術 通過學習管理經銷商的8大核心技術,可以幫助企業高層管理者(總經理、營銷總監、市場總監)制定科學有效的經銷商管理政策,穩定經銷商隊伍,提高經銷商積極性,建立一個穩定有效的經銷商網絡,從而達到提升銷售業績的目的。
第一節:核心技術1---限制供貨技術 案例研究(1):本田公司如何運用限制供貨技術,提升汽車銷量 案例研究(2):廣東著名商標“七日香”運用限制供貨技術,打破了化妝品企業“看天吃飯”的神話 ◆ 不限量控制的危害:竄貨、大魚吃小魚、價格混亂 ◆ 限制供貨的好處:提升銷量、穩定市場價格、防止竄貨、培養小經銷商、新產品培育、消化積壓庫存 ◆ 限制供貨的方法 ◆ 限制供貨的步驟
第二節:核心技術2——返利設置技術 案例研究(1):百事可樂利用返利政策激勵經銷商 案例研究(2):七日香的返利政策使其重新恢復活力 ◆ 返利的功能:激勵和控制 ◆ 返利的目的 ◆ 返利的種類 ◆ 返利兌現形式 ◆ 確定返利水平 ◆ 設計返利系統
第三節:核心技術3——激勵技術 案例研究(1):立白的經銷商顧問委員會幫助立白進行產品決策 案例研究(2):七日香經銷商行會增強了經銷商的團隊合作精神 案例研究(3):Sweep的銷售競賽,為公司帶來了500萬美元的新市場潛力 ◆ 經銷商顧問委員會 ◆ 經銷商行會(協會、團隊) ◆ 經銷商銷售競賽 ◆ 激勵經銷商常用的方法匯總
第四節:核心技術4——促銷技術 案例研究(1):作為市場部經理,該怎么辦? 案例研究(2):循序漸進的促銷培養了一個新品牌 ◆經銷商促銷存在的問題 ◆對經銷商促銷的論點 ◆兩種模型 ◆經銷商促銷的主要技巧
第五節:核心技術5——竄貨管理技術 案例研究(1):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七日香防竄貨紀實 ◆ 竄貨管理概念 ◆ 建立竄貨識別碼體系得技巧 ◆ 竄貨處罰標準 ◆ 簽訂公約 ◆ 市場督查部
第六節:核心技術6——經銷商選擇技術 案例研究(1):索芙特的招商策略 案例研究(2):比爾尋找經銷商的故事 ◆ 選擇經銷商的標準 ◆ 選擇經銷商的流程 ◆ 選擇經銷商的策略
第七節:核心技術7——合同編織技術 案例研究(1):經銷商產品經銷合同雙方約定的重要事項分析 案例研究(2):方正電子的合同審查不嚴導致大量的呆死賬 案例研究(3):娃哈哈以合同制約經銷商 ◆ 經銷商合同的內容 ◆ 簽訂合同的注意事項 ◆ 合同簽訂程序 ◆ 經銷商合同范本
第八節:核心技術8——績效評估技術 案例研究(1):研究渠道成員績效采用的30種績效標準 ◆ 制定績效評估標準 ◆ 經銷商績效評估方法
第三部分:區域經理管理經銷商的10大專業技能 區域經理管理經銷商的10大專業技能,可以大大提升企業區域經理(大區經理、銷售主管、銷售人員)對經銷商的管理能力,及時有效的與經銷商進行溝通,幫助經銷商解決日常工作問題,提升經銷商經營技能,從而達到提升經銷商的銷售業績、完成銷售計劃的目的。 第一節:專業技能1――建立檔案技能 第二節:專業技能2――擬定月計劃技能 第三節:專業技能3――指標分析技能 第四節:專業技能4――拜訪技能 第五節:專業技能5――協助促銷技能 第六節:專業技能6――協助管理終端技能 第七節:專業技能7――處理竄貨技能 第八節:專業技能8――處理投訴技能 第九節:專業技能9――管理市場價格技能 第十節:專業技能10――更換經銷商技能
【講師介紹】梅明平 中國企業經銷商管理培訓第一人,國內杰出經銷商管理培訓師,經銷商大會首選培訓師,資深營銷實戰培訓與咨詢專家,國資委經銷商管理師認證專家委員。“贏家大講堂”簽約講師,《銷售與市場》簽約培訓師,美國AACTP國際職業培訓師認證講師,美國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武漢大學MBA。清華大學實戰型總監班、武漢大學MBA、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廈門大學EDP項目特聘講師以及全國多家優秀培訓機構特約講師。 具備十多年外資企業銷售和營運管理經驗,管理年銷售過億的銷售團隊,歷任首席商務代表、區域銷售營運經理、營銷副總、銷售總監等職。曾榮膺1998年某世界500強企業最高銷售榮譽——“世界銷售領導人”獎,并赴美領獎。2004年所帶領的某集團銷售團隊被《成功營銷》和“和君創業”與方正科技、海信集團、紅牛飲品、諾基亞、奧康、華帝等著名優秀企業共同評為“中國25強營銷團隊”,因在銷售和管理中獨樹一幟的創新,榮膺2004年度全國“最佳渠道管理獎”。03年從事培訓咨詢工作至今,創辦“中國企業經銷商培訓網”,現任武漢新藍海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著有《經銷商管理——廠家管理經銷商的全面解決方案》、《八大步驟防竄貨》、《訪問銷售訓練營》等書,經常在《銷售與市場》、《成功營銷》等營銷雜志上發表文章。 優勢專長為:企業經銷商管理、企業營銷戰略的制定、渠道設計與管理、終端管理、專賣店管理、直銷管理、銷售人員管理、區域市場開發、專業銷售技能等。營銷理論基礎扎實,底蘊背景深厚,實戰操作經驗豐富,通過專業領域課題全方位、多角度、實操性的深入研究與總結,自主創新,見解獨特,擁有企業經銷商管理方向專業完整的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頗具實力的本土派。 梅老師的“361°實戰型”培訓方式秉承“行勝于言”的傳統,結合十多年外企的實戰經驗和民企的咨詢經歷,采用全方位的培訓方式,為學員量身打造的課程以“專業、系統、實際、有效”著稱,使學員能在短時間內分享最實用的實戰經驗,掌握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能,全面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專業的知識傳授、深刻的思想啟迪、有效的能力培養、豐富的經驗分享、獨特的授課風格,深受學員喜愛和歡迎,獲得企業一致贊譽。梅老師睿智,豁達,厚重,深刻;具備發展性的思維,吸引力的人格。是思想與心靈的啟迪者,是最極影響力的導師。盡心、盡力、盡責地為企業與經銷商分析解決問題,為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選擇正確的道路。 曾培訓過的企業有:清華大學實戰型總監班、武漢大學MBA、廈門大學EDP項目、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新中源集團、力諾集團、新希望集團、立白集團、艾派國際、馬恒達(中國)、TCL、伊萊克斯空調、北京中生北控、北汽福田、柒牌男裝、喬丹服飾、伊韻兒服裝、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統一集團、康師傅、杭州五豐食品、浙江小家伙食品、福建親親食品、青島海信智能、綠島控股、紅葉制傘、黃鶴樓酒業、勁牌公司、青島瀚生、錦繡化工、武漢中通建第三分局、長江三峽航道管理局、武漢移動、福州移動、漳州移動、湖北人壽、汕頭琪雅、鄭州安利、湖北安利、四川省工商聯、武漢晨報、武漢今晨、新東方、等多個行業的企業。涉及行業包括食品、飲料、服裝、農資、通信、化妝品、建材、建筑工程、家電、太陽能、汽車、化工、藥業、IT、快銷品以及其他。 曾為上百家企業的經銷商進行培訓授課,幫助經銷商突破和超越,實現廠商諧和共贏持續發展,是現在企業十分受歡迎的經銷商大會首選培訓師。 所有企業的培訓課程均是針對企業實際情況量身定制,其卓越的課程研發能力保持課程的專業度與獨創性,并使培訓課程最大程度符合企業需求,緊扣實際,為經銷商指點迷津,幫助經銷商真正有效提升,幫助企業快速健康成長。 曾為多家公司進行營銷管理咨詢,使企業明確了營銷方向,獲得了具體的營銷方法,銷量增長迅速,并作為長期咨詢顧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經營難題。 其咨詢方案均通過與企業良好溝通與診斷,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實操性的研究與分析,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標準化、實效化的咨詢方案。對企業營銷戰略制定策略有其獨特的見解、完整的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為企業做經銷商管理領域的咨詢項目有:《企業經銷商管理政策》全案、《企業經銷商績效倍增》全案、《建立企業渠道網絡》、《建立企業經銷商返利體系》、《經理企業經銷商激勵體系》、《建立企業防竄貨體系》、《營銷培訓體系構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