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練——教練型管理者實戰操作指南》(唐淵著)的定義,廣義的企業教練是指對企業進行教練,是對企業進行診斷、咨詢、顧問、培訓、教練的綜合服務。狹義的企業教練是指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以幫助下屬成長作為首要任務的領導和管理方式。那么,企業教練核心方案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個概念,指通過為企業提供精挑細選的4個最核心、最有效、最持久的具有教練特色的培訓課程(領袖之心、管理教練、全員激勵、贏在責任),幫助企業提高企業整體領導力(組織領導力),最終改善企業績效,是企業教練整體方案的基礎工程。
企業教練完全方案是以企業教練核心方案(4個課程)為基礎,對企業進行廣義的企業教練,即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增加若干(n)企業需要的服務項目,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系列企業教練活動。故也稱4 + n企業教練完全方案。
教練4大核心課程=領導力+執行力+職業化=組織領導力=突破性領導力
教練是對人的教練,教練活動的對象是人。企業教練通過幫助企業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來促進企業健康長足發展。通常地,我們把企業中的人分為高層、中層、基層三大部分。
高層領導參加《領袖之心》課程,人數不多可參加公開課,通過改善領導者的心智模式迅速提升領導力。信任、誠實、負責、合作、承諾、愛心、溝通等為關鍵詞的領導魅力是一種非權力型領導力,可以在短時間內使領導效率獲得實質性提高,此課程由唐淵教練品牌課程《突破性領導力》發展而來。同時此課程可以延伸到中層管理者。有些優秀公司甚至安排基層員工也要分批次參加這個課程(可采用團隊訓練型風格)。課程時長三天三夜,共約36小時。
中層干部參加《管理教練》課程,中層干部最需要的提高的就是執行能力,即執行力;此課程全面系統完整的介紹“教練”,用實效性的管理理念和公式化的管理方法把傳統型管理者訓練成為教練型管理者,迅速模式化徹底全面升級企業管理實戰技能。教練型管理被眾多優秀企業視為最先進的管理技術。課程時長:三天,共18小時(全面系統學習需6天36小時)。配合教材:《教練——教練型管理者實戰操作指南》(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唐淵著,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基層員工參加《全員激勵》課程,此課程通過提高職場人士的核心素養,為企業打造真正的職業化隊伍。職業素養是職業化中最根本的內容,如果我們把整個職業化比喻為一棵樹,那么職業化素養則是這棵樹的樹根。毛澤東說:“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同樣,沒有群眾基礎的領導是無效的領導。只有高、中層領導者和管理者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千萬不要忘記對全體員工進行激勵。“群眾運動”是“企業整體領導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唐淵教練倡導的企業文化八字方針“責任、主動、合作、紀律”前三項與西點軍校倡導的“盡職盡責、自動自發、善于合作”不謀而合,并且根據企業實際,創造性的強調了“遵守紀律”的內容——如果說“責任、主動、合作”是創造績效的油門,那么“紀律”就是保證安全的剎車。課程時長:兩天共12小時。配合教材:《職業化員工》(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唐淵著,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領導力、執行力、職業化的共同的核心是責任意識——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最大區別就在于領導者比被領導者擔負更大的責任;執行的障礙主要來自不愿意對所執行任務的結果承擔責任;企業文化八字方針“責任、主動、合作、紀律”的靈魂是責任。沒有責任,全盤皆輸!贏在責任,其他都是后續!贏之根本,責任使然!責任意識非同小可,所以突出成課,《贏在責任》課程使“企業成敗,我的責任”成為企業共同語。課程時長:兩天,共12小時。
綜上,《領袖之心》、《管理教練》、《全員激勵》、《贏在責任》四個課程,是企業最核心、最有效、最基礎的課程,優先安排,其他培訓就能事半功倍,否則只會事半功倍。
于是,企業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便形成“企業整體領導力”。“企業整體領導力”是一種“組織領導力”,“組織領導力”是與“個人領導力”相對而言的,“組織領導力”由“個人領導力”推動,并保證“個人領導力”卓有成效,最終形成高績效的組織整體領導力。這好比動車之所以比普通火車跑得快,就因為動車把動力裝置分散安裝在每節車廂上,使每節車廂都有動力。
企業中各類培訓較多,哪怕是最講實效的教練式培訓,為了使培訓效果更具持久性,必須在培訓之后再加上持續教練的動作。
通過培訓,員工的行為有了改善,結果也有改善;但隨著培訓的結束,員工行為回歸原來的狀態。右圖:培訓使員工行為改善,結果也改善,為了防止培訓后的行為反彈,在培訓后加上教練動作,使行為持續改善,從而使結果持續改善。美國《公共人事管理》對企業只采用培訓與采用培訓加教練的效果調查比較,培訓能增加22.4%的生產力,而培訓加教練可以提高88%的生產力。
教練的工作誰來做呢?只能是企業自身。所以企業必須形成教練文化——人人成為教練。成功建立教練文化的四句話:
最高領導掛帥(最高領導任企業總教練、教練學校校長),
建立教練學校(建立教練文化的基地),
采用優秀教材(唐淵著《教練——教練型管理者實戰操作指南》),
引進外部力量(如: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香港紫荊花國際商學院)。
一個形成教練文化的有效途徑就是在企業內部建立教練學校。稱“教練學校”比稱其他名字更加切合企業實際。
企業軍校 軍隊≠企業 教官≠管理者,不能持久,只能借鑒,沒有體系。管理者要做軍官(×)。 教練學校 體育團隊=企業團隊 教練=管理者,有體系,能持久。管理者要做教練(√)。 企業大學 學校≠企業 教師≠管理者,沒有體系,不易持久。管理者要做教師(半√)。
【成功案例】東方希望集團是“教練型管理”的積極實踐者,各分公司的總經理就是第一教練。早在2001年11月,就成立了“東方希望干部專科學校”,2007年為了推行教練文化,學校更名為“東方希望教練學校”,董事長劉永行親任集團總教練、教練學校校長。
本項目推廣服務機構(如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香港紫荊花國際商學院)與企業共建教練學校,并舉行授牌。有了這塊“共建”牌,如同“結婚證”一樣確立了雙方的合作關系,使合作變得牢固。對服務機構來說,一是體現對企業負責到底的精神,二是通過繼續服務挖掘客戶后續需求,以便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共建雙方共同聘請中華教練網總教練唐淵老師為顧問,以增加權威性。
有了以上核心方案作基礎,本項目推廣服務機構可以為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如《企業領導力》、《企業執行力》、《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經理人演講與口才》、《團隊建設》、《管理溝通》、《銷售技巧》、《5S管理》、……及各種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
企業教練完全方案要達到的目標——
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際效果!
企業投資:核心課程共13天,按目前的平均課酬1.65萬/天,全案21.45萬,推廣期間15.8萬。完全方案中除核心課程以外服務費用另計。
本方案可以整體提供給企業,也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分課題分割提供給企業。本方案可以獨立設項,也可以作為其他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浙江大學“未來領袖”項目、香港紫荊花國際商學院“總裁班、后備干部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