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管理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公司用資本推動,大公司用文化推動。道出了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至高地位。
興于日美近年來傳入我國的企業文化這一“舶來品”,卻神奇般地在我們這塊土地上悄悄地生根成長起來,這說明了企業文化與東方文化,及我們自身的人文構建上有著某種特定的契合。近年來作者通過對國內許多大中企業的調研,便可略窺一斑。
企業文化,簡單地說是社會大文化在企業中的“嫁接”,更具體一點說,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經營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等的總和,是一種高層次的管理思想。這一管理思想對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興衰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資本的雄厚與否及技術水平的高低,更體現在企業文化的優劣上。衡量一個企業有無較強的市場占有力,關鍵要看它的企業文化建設如何,看企業的價值觀念、企業作風、企業精神是否先進。以先進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來統一職工的思想和行為,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命題。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實現管理水平飛躍,并走向現代化的根本因素。
解析一下國內外若干大企業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模塊,可以看到它們都具有這樣一些共同的東西:一是確立經營理念。看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情況,最根本的一點是看它有沒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國內外眾多馳騁世界的大企業,無不具有成熟的經營理念,或建立了“理念群”。世界零售業“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靠著“天天平價”和“滿意服務”這樣樸素簡單的經營理念,登上世界零售業霸主的寶座,成為美國“體現了創業家精神,是美國人理想中的偉大人物”。日本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堅持“活用科技,讓人類分享更多智慧與知識,創造幸福的未來”的基本理念,積極開拓資訊業,希望未來所有的電腦及電視都可以網路串聯。短短的時間內,便獨領資訊服務業風騷,成為“亞洲首富”。企業的經營理念,內容十分浩瀚,絕不可一言以蔽之。二是凝鑄核心價值觀。中國春秋時期大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蕓蕓眾生,浩浩乾坤,均來自于這一“無”,“無”便是價值觀。如追求卓越觀,敬業報國觀,信譽立企觀,但最根本的是其核心價值觀,它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我們的鄰邦日本在文化整體構建上,大多吸取中國文化精髓,如松下公司大力倡導的“道”,則來源于老子學說,這是他們得其文化精要的詮釋,所以才能戰敗而強國,稱雄于世界。我們雖屬儒道文化的“母國”,企業文化建設卻起步晚,成型者少,但也不乏后來居上者。象海爾、三九、杏花村等則創造了系列的文化價值觀,凝鑄了有個性的核心價值觀。“創新”作為海爾的核心價值觀,成為企業巨變的“鈾”。三是經營文化。也就是說把文化作為一種事業和特殊資本去經營。在現代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仍然按步就班地進行著產品經營或簡單資本經營,真正跨躍到文化經營的企業少之又少。經營文化便是經營哲學,這樣的企業家便是思想家。這種轉變不是簡單的文字變化,而是一種思想觀念和經營科學的飛躍。大企業運營跨國集團時研究的是文化,文化這篇文章做好了,企業便可以做大做強。GE前總裁杰克·韋爾奇在接手通用電器公司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文化駕馭這一巨艦。摩根銀行創始人摩爾在金融大廈的構建中,創造了著名的“摩爾定律”。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散文富有深邃的哲學道理,“思方行圓”的構思得益于中國哲學的精髓。正所謂大企業家也是大思想家。看似硬板板的企業,實際上心理感受到的無不是文化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芒。四是無形盤活有形,不斷“克隆”自己。國外企業迅速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鯊魚吃鯊魚。共贏共勝,成了現代企業致勝的根本。使其成活的便是文化的盤活和自身的“克隆”。海爾、青啤等國內企業的成功實踐,很能說明問題。他們在盤活企業上,不是采用一般企業通常采用的以注入資金盤活資產的做法,而是通過有效地輸入文化,通過改變人的觀念和精神面貌實現的。而盤活人的關鍵,就是更新觀念。這種企業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很快就能激活起來。海爾采取企業文化先行戰略,盤活了紅星、黃山電器等一個又一個企業,在這些被激活的“休克魚”中,海爾先進的文化被“克隆”了出來,再造了一個又一個小的海爾。
氣蒸云夢澤,波撼地球村。今天,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風起云涌,知識經濟挾雷帶電撲面而來,在此情勢下,迫切需要建設企業文化。在此要樹立世界眼光,站在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帶,以大文化觀的構筑,來托起現代企業經營的哲學大廈。
作者:趙文家 來源:博銳管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