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產階級正在悄然崛起,但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還遠未形成,而誰能成為中國的瑪莎-斯圖爾特?——李靜是沈南鵬能找到的最佳人選。
主持人李靜的事業新轉折,始自2007年盛夏的一天,地點是北京國際俱樂部。
好友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王冉,將李靜第一次引薦給紅杉資本中國創始合伙人沈南鵬。沒有任何的商業計劃書,更談不上對公司估值、融資金額的討價還價,初次會面更像是朋友之間的聚會。
“當時,我就跟沈南鵬講述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和將來要發展的目標。”東方歡騰董事長李靜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從初次見面到確定投資,沈南鵬和李靜相繼約談了十幾次。經過半年的碰撞、磨合,李靜和沈南鵬一起為東方風行確立了發展方向,不是電視購物、不是當當、卓越這樣的購物網站,也不是建立護膚品牌,“而是通過電視節目、網站,未來還有雜志和實體店構建一個跨媒體的平臺來推廣和傳播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健康、環保和時尚的生活方式。” 2008年4月15日,李靜的東方歡騰完成了第一輪私募融資。投資人為美國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易凱資本在本輪私募融資中擔任東方歡騰的獨家財務顧問。
臺前,李靜是國內兩檔名牌脫口秀欄目《超級訪問》、《情感方程式》的一張標簽。幕后,她又是這兩檔節目的制作公司——北京東方歡騰文化藝術公司的總經理兼總制片人,深諳節目策劃和宣傳包裝,且有公司運作與管理的經驗,李靜已然是電視圈里頗有建樹的電視職業經理人。
復制“斯圖爾特”從攜程到如家,可以看出沈南鵬格外喜歡在中國人的消費升級中尋找機會。其實在東方風行之前,沈南鵬一直頗為看好國內中高端的家居用品市場,但僅僅通過線下實體店的大規模擴張則意味著建立一個品牌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和投入巨大的營銷費用。
沈南鵬投資東方風行絕不是心血來潮。李靜和東方風行讓沈南鵬想到了美國的“家政女王”瑪莎-斯圖爾特,曾經是家庭主婦的斯圖爾特用30年的時間創建了市值達幾十億美元的“瑪莎家居帝國”,通過整合電視媒體、出版物和互聯網電子商務,她建立了一個全方位的媒體及商業網絡來推銷"完美生活方式"的理念,在美國,這一理念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的標簽之一。
中國的中產階級正在悄然崛起,但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還遠未形成,而誰能成為中國的瑪莎-斯圖爾特?一方面,這個人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掌握一定的媒體資源,另一方面還要有能力創建和管理一個商業帝國。
“無論是個人品牌還是對商業的理解,李靜是所能找到的最佳人選,而且她在中國市場是不可復制的。”沈南鵬非常看中李靜的商業模式。
在中國市場,李靜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值得借鑒。李靜將公司的業務除了制作板塊外,還增設廣告、發行、市場推廣(包含經紀業務)和大型活動等的板塊,增設的業務板塊則是東方風行全資設立的樂蜂網和東方風行(北京)商貿有限公司,后者將致力于樂蜂網的電子商務,目錄營銷,以及未來在全國開設直營店和加盟店的零售業務。
從節目制片人到CEO,李靜似乎順利完成了轉型。目前,李靜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一個管理模型,并找到合適的人才。
“最大的挑戰是要找到最合適的人,建立一個最佳的團隊去實現(目標)。”而紅杉對東方風行的支持不僅僅是資金,針對其線下業務的短板,沈南鵬透過自己的資源將百思買中國區的一名高級副總裁挖到東方風行擔任COO,而李靜在籌建樂蜂網時,沈南鵬也是她在遇到難題時咨詢的第一人選。
“現在我只和各業務板塊的負責人接口,運營情況和發展方向我要知道,但具體如何去執行我不用管,全部交給他們。”但在一些看似細節的問題上李靜也有自己的堅持。
作為J-Plus的第一類產品,李靜對精油的質量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在全球挑選供應商時,她完全站在了消費者的立場上,“產地是衡量精油產品最重要的標準,J-Plus的原料全部都來自歐洲,不僅如此,我還要求它們必須出自有機農場,雖然這樣利潤會少很多,但既然J-Plus承諾了環保,承諾了品質,就一定要做到,絕對不能急功近利。”李靜的這種堅持得到了沈南鵬的認同,“到現在為止,紅杉并沒有給我制定什么時間表,對此我非常感謝,因為我是把J-Plus當做一份事業來做,如果有太多短期業績上的壓力,你就會有很多不恰當的方式,甚至會背離你的初衷。”王冉表示,至少在他所幫助融資的客戶中,東方風行的業績是最出色的,“他們在2008年的實際收入遠遠超過了年初的估計。”而精明的沈南鵬也同時給予認同:“非常滿意。”
創業之路李靜的身影不斷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但李靜不屬于演藝明星,她不拍戲,也不唱歌。但她由于職業的緣故,無可爭議地屬于亦娛亦商、非明星的明星人物。
李靜是在河北師大音樂系學習手風琴專業,“拿起話筒也是‘被迫’的。當時在張家口電視臺,自己的意愿是做幕后工作,但是因為形象比較好,所以領導就硬給我安排了主持人的工作。”當時李靜對播音而言如同一個白丁,開始主持天氣預報都很緊張,一口氣說完了都不帶停頓。即使后來到了北京電視臺,成為《北京您早》節目的女主播,李靜也有過在采訪中睡著的尷尬經歷。
1999年,已經在中央電視臺主持大型綜藝節目《歡聚一堂》、《非常快樂》的李靜扔下了讓人羨慕不已的"鐵飯碗",毅然決定自己創業。
2000年,李靜獨自建立了一家傳媒公司——東方歡騰。從《超級訪問》欄目開始,開始了她的傳媒夢想。
李靜用“末路狂花”形容剛走進節目時的自己和戴軍:一個從央視辭職出來破釜沉舟地要殺出一條血路來;一個是歌手當了N多年也沒唱出更成名的歌來。兩人找上一群鐵了心要跟著干電視的年輕人,他們就在北京的一間小平房里策劃起了《超級訪問》。啟動資金只有4萬多元,還是李靜的私房錢。
節目沒什么名氣,第一年基本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做完上一期,就不得不跟朋友借錢來揭開下期節目的"鍋".當李靜拿著第一年的節目去參加上海電視節推廣的時候,連交易會的展臺都租不起,只能幾個人拿著幾張宣傳海報,搭個最簡陋的臺“吆喝”。2000年,大陸還沒有真正的訪談節目,當時所謂的訪談節目基本都是央視的。比如朱軍的《藝術人生》,王剛的《朋友》。那些節目沒能體現出電視訪談節目在豐富表現力與互動性上的優勢,完全是照搬訪問提綱,主持人和嘉賓在臺上一句話不多說,一副舞臺腔,故事與對話,如同話劇對白般拿腔作調。年輕人是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節目的,年紀大的人看多了王剛對著話筒深情地誘導著嘉賓們互相表白優點后,也覺得心煩。
后來,熱播的《超級訪問》節目跟其他所有的民營電視節目一樣遭遇窘境:沒有大牌嘉賓,沒有出名的主持人壓陣。幸運的是,控制全盤的是李靜,這是她個人的產品,她擁有足夠的話語權,這是至關重要的。
李靜靠直覺掌控著產品的走向,并且跟行業中的其他人不同,敏銳,獨特。而這種不同,事實證明,正是觀眾所需要的。
最初,節目發行并不理想,李靜坦言自己一度以為進入絕境,再也經營不下去了。于是,她在她認為應該是最后一期節目的錄制中,跟嘉賓放肆地談笑,不拘小節,現場的感覺就像是朋友團聚。沒想到,那期節目播出后,《超級訪問》火了。整個北京都在傳播著《超級訪問》。
憑借著坦誠和自信的口才,李靜不僅贏得了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贏得了商業上的贊助。
2001年底,《超級訪問》運作近一年之后,李靜通過朋友拿到了大紅鷹集團總裁的電話。李靜回憶說:“我打電話過去,第一句話就說:我是‘超級訪問’制片人,我想讓你的企業給我們節目冠名。這是個非常有潛力的節目,我有能力把它做成最好看的明星訪談節目。我很喜歡你們企業,覺得你們投放節目很有水準,而且你們品牌和我們品牌結合在一起,就是大紅鷹超級訪問,特好聽。我現在沒有什么廣告,我也不會拉廣告,但是你給我冠名,我保證你受益,不會后悔。”不知是李靜的率真還是《超級訪問》的好看打動了大紅鷹的總裁,最后雙方僅用了一天時間就簽約誕生了“大紅鷹超級訪問”節目。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此名牌欄目冠名權的費用大概在幾百萬元左右。大紅鷹冠名后,欄目在持續一年半的時間里是BTV-5的收視冠軍。
2006年,李靜又跟“旅游衛視”合作,制作了《美麗俏佳人》和《娛樂麻辣燙》兩檔姿態不同、角度新穎的節目。在旅游衛視的收視排行榜里,《美麗俏佳人》列位第一。無數的女人跟隨著這檔節目,按照指導去搭配衣服,去買化妝品。
《娛樂麻辣燙》、《美麗俏佳人》、《情感方程式》、《靜距離》這些節目回饋給李靜的是作為主持人難以想象的明星人氣與受眾影響力。最近,李靜與《時尚COSMO》系列《男人裝》合作推出了中國第一本個人時尚雜志。
目前,李靜已然是新時代女性的最佳代表——獨立,堅強,快樂而美麗。她幾乎是提前10年成就了人生的一切美好: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成功事業,并且將這份事業做到了極致。
作者:闞世華 來源:《中國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