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培訓講師張一 講師簡介:工商管理碩士、交廣營銷策劃機構總監/首席講師、實戰營銷策劃專家 正確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有這樣一個故事:
10多年前,黃先生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當業務員。當時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討賬。因為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但產品銷出去后,總是無法及時收到回款。 有一位客戶買了公司10萬元產品,但總是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付款。公司先后派了三批人去討賬,但都沒能要到貨款。當時黃剛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張的員工一起被派去討賬。他們軟磨硬泡,想盡了辦法。最后,客戶終于同意給錢,叫他們過兩天來拿。 兩天后他們趕去,對方給了他們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 他們高高興興地拿著支票到銀行取錢,結果卻被告知,賬上只有99930元。很明顯,對方又耍了個花招,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節假了,如果不及時拿到錢,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可能就一籌莫展了。但是黃突然靈機一動,趕緊拿出100元錢,讓同去的小張存到客戶公司的賬戶里。這樣一來,賬戶里就有了10萬元。他立即將支票兌了現。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這個故事說明,只要你的方法正確,你可以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張一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選對方法做對事很重要,重要到你可以把它提高到什么高度都不為過。人與人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會受到知識、技能等條件的制約,都會因興趣、性格和機遇等的不同而導致結果不同。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一頓能吃幾片面包,自己應該最清楚。如果條件相差甚遠,卻一味地生搬硬套,就會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由此可見,保持自我,不盲目仿效,是成功辦事的前提條件。別人的人生與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成功的傳奇”,還是“人生的悲劇”全在于你自己,而任何委曲求全或者是裝模作樣,都會使我們不能真正觸及事情的本質,或者只能流于俗套而辦不好事情。 人無完人,你就是你自己。無論是做大事還是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必須有真正的自我。前提條件是你必須學會做事的方法。 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從小被巫婆關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而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贊嘆公主貌美如仙并救出了她。 實際上,囚禁公主的并不是什么高塔,也不是什么巫婆,而是公主認為“自己很丑”的錯誤認識。我們或許也正被他人所蒙蔽。比如,父母、老師說你笨,沒有前途,你也就相信了,自卑了。這不正如那位公主一樣蠢嗎? 有人認為得了不治之癥是人生最大的悲劇,也有人認為沒考上大學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其實,我們最大的悲劇與不幸在于我們活著卻不知自己有多大的潛能和應該做什么,不懂得用自己的方法處理自己的問題,而卻很容易人云亦云。 認清自己,就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長處是什么,短處是什么,從而做到自知,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和符合自己條件的辦事方式,使自己的天賦、能力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卓別林開始拍電影時,導演堅持要他去學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德國喜劇電影演員的風格。卓別林久久嘗不到成功的滋味,非常苦惱。后來他意識到,必須保持自己的本色。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于創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而名垂青史。美國歌星金·奧特雷剛出道時,極力想改掉他德州的鄉音,使自己像個城里的紳士,結果卻受到大家的恥笑。后來,金·奧特雷終于醒悟過來,開始利用自己的音色唱西部歌曲,終于一舉成名。索凡石油公司人事部經理邁克爾曾接待過6萬多個求職者,在他的《謀職的六種方法》一書中,他指出:來求職的人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保持本色。他們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坦誠地回答你的問題。可是這種做法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沒有人愿意要偽君子,正如沒有人愿意收假鈔票一樣。 在美國一所學校的一間教室的墻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生下來你是什么?這是上帝給你的禮物;你將成為什么?這是你給上帝的禮物。” “上帝”給你的禮物我們無法選擇,你給“上帝”的禮物--你將成為什么樣的人,卻全由你自己創作,主動權在你自己手里。只要我們懂得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堅持自我,并不斷地激勵自我,控制自我,我們就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很多人并不缺乏機會和才華,但卻因缺少對自己的認識和對自己的堅持,而與成功失之交臂。意大利著名的皮衣商安東尼·迪比奧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不無感慨地說:“我并不是一個天生的成功者,許多人都比我更聰明、更有才華。我唯一比他們強的只不過是我更懂得堅持自己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但不同的人的成功方法顯然是不一樣的。只有認識自我、駕馭自我、超越自我,你才能戰無不勝,從平庸走向成功! 事實上,同樣一種方法,并不是對所有的人都能夠收到立竿見影、起死回生的效果,因此,千萬別忙著效仿。要知道,效仿別人,把別人的經驗據為己有固然重要,但效仿別人,就會始終無法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唯有肯定自己,扮演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式方法,才能將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事業上獲得滿堂紅。因此,不要盲目羨慕別人的機遇,也不要盲目羨慕別人的成功。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成功的方法也無法復制。對于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機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其效果也會大不一樣。想一想,為什么蘋果砸在牛頓頭上,他會因此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而你卻只是把它吃掉了呢?因此,在碰到問題時,不要先急著去問別人是怎么做的,而應該問問自己,我要怎么做,我能怎么做。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在他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除非你不去想,不去做。” 方法是主動想出來的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總是社會的稀有資源。欄里關著一頭豬和一條狗。在欄的一端有一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另一端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食物。如果豬去踩踏板,狗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端落下的食物。同樣,如果狗去踩踏板的話,豬就可以坐享其成。 結果,豬為了搶到更多的食物,就拼命地去踩踏板。而狗并不急于去踩踏板,只是舒舒服服地坐在那里,等豬一踩踏板,食物一落下來,它就沖過去把食物據為己有。當豬氣喘吁吁地從踏板跑到食槽時,食物早已成為狗的腹中餐了。于是,豬只得再去踩踏板,如此這般,豬忙于奔跑在踏板和食槽之間,卻始終得不到一口食物,最終累死了。 是的,辦事不講方法,累死活該。用笨拙的方法辦事,就會像那頭笨死的豬一樣費力不討好,而用聰明的方法辦事不僅省時省力,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成就事業必不可缺的條件。事實上,最優秀的人,是那些重視方法并且善于找方法的人。而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人,總是社會的稀有資源。不管過去還是將來,也不管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只要有這樣的人出現,他們就像明星一樣閃耀,哪怕他們沒有刻意去追求機會,機會也會主動找上門來。 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大家出了這樣一道數學題:請問,將1至100之間的所有自然數相加,和是多少?老師承諾,誰做完這道題,誰就可以放學回家。 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第一篇選對方法做對事為了能盡快回家享受那自由而快樂的美好時光,同學們都努力地算了起來,有的人甚至額頭上都滲出了汗。只有小高斯一人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一只手撐著下巴,一只手無意識地擺弄著手中的鉛筆。他在尋找一種可以快速解答這個問題的辦法。 過了一會兒,小高斯舉手交答案了。 “老師,這道題的答案是5050。”小高斯很自信地說。 “你可以給出你的方法嗎?別人可連一半都沒有加完啊!”老師略帶吃驚地問。 “當然。你看,100+1=101,99+2=101……以此類推,到50+5l=101時,我們恰好得到了50個101,因此最后的結果也就是5050了。” 老師對小高斯的解答十分滿意,并確信他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后來高斯真的成為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做任何事情,都既要勤奮刻苦也要開動腦筋。傻瓜喜歡速決:他們不顧障礙,行事魯莽,干什么事都急匆匆的;有時候盡管判斷正確,卻又因為疏忽或辦事缺乏效率而出差錯。該辦的事立刻辦,絕不拖到第二天,這一點極為重要。但有句話說得極妙:忙里需偷閑,緩中需帶急。方法運用之妙,存乎智者一心。 西方流傳著一句十分有名的諺語,叫做:“Useyourhead.”許多有名的智者一生都在遵循著這句話,為人類解決了很多被認為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而且,最終的強者也將是辦法最得當的那部分人。 選對方法做對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異常重要的,是做事情成功的基礎。張一老師設計的《自我激勵自我超越的課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勵志課程,張一老師試圖通過這個課程,告訴你從細節做起,從根本做起,從自身一點一滴做起,以自身能力、毅力來改造自己、激勵自己。戰勝別人容易,改變自己很難,超越自身更難。張一老師就是要通過這個課程,告訴你怎樣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其中開篇第三課就告訴你——選對方法做對事的思路和方法!
歡迎企業培訓機構咨詢、訂制張一老師各種禮儀、管理培訓課程 著名培訓講師張一:(13838256473 QQ:646391215) 講師助理楊小姐(13273025496 QQ:1135849920) 總裁培訓網:http://blog.chinaceot.com/blog.php?uid=1142115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yijiang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