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整個金融世界的迪拜世界 11月25日(上周三),迪拜世界表示將尋求和相關債權人就暫停償付部分債務達成協議。迪拜世界及其子公司,房地產開發商棕櫚島集團(Nakheel)持有590億即將到期的美元債務,它們表示至少需要6個月的延期。消息出來并沒有立即引起金融世界的震驚和恐慌,這也許是金融世界還沒有反應過來,只是評級機構降低了或警告將要降低迪拜世界的評級。
11月26日,受銀行股持續走低、日元升值以及迪拜面臨主權債務違約等因素影響,亞太股市普遍收低, 只有新西蘭等極少數市場勉強收高。中國香港股市在銀行股拖累下大跌1.8%。而受民生銀行h股上市首日破發及擴容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中國內地股市也再現大跌,滬深兩市股指跌幅均超過3%。滬指收挫3.6%,創近三個月來最大跌幅,上證綜指失守3200點,以3170.98點報收。歐洲股市開盤時,市場終于明白了迪拜世界公告的嚴重性,受此沖擊,大部分股市一開盤就暴跌3%。
27日續歐洲股市大跌3%后,亞洲區各地股市集體暴跌,港股更是暴跌逾千點,港股和韓國股市的跌幅均超過5%。原油、黃金國際價格在亞洲交易時段均暴跌,跌幅超過4%,美元對歐元、日元匯率及政府債券明顯上升。 什么是迪拜世界? 迪拜世界是迪拜政府最大的控股公司。這是一家業務橫跨房地產、金融和港口的企業集團。
迪拜酋長國是組成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的七個自治酋長國中第二大酋長國,也是阿聯酋人口最多的酋長國。迪拜的面積不大,只有3800平方公里,只占阿聯酋全國總面積的5%左右。可人口密度卻相對比較大,占全國總人口的25%。它是目前中東地區最新崛起也是最繁華的商貿旅游中心。
在上世紀50年代,迪拜還只是波斯灣沿岸的一個濱海小鎮,人口也不過5000多人,大多是目不識丁的牧民。由于貧窮,他們有的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喝的是有蟲子的水,沒有電力供應。1966年,迪拜發現了石油,整個國家的命運為之改觀。 雖然阿聯酋是一個石油國,但是,阿國的石油儲藏量卻多在阿布扎比,阿布扎比不僅面積占了全國的90%以上,有6.2萬平方公里,石油儲藏量更占了全國的94%,其他酋長國的石油其實很少。 很多年前,迪拜政府或者說統治者就高瞻遠矚地意識到地下的黑色寶藏——石油早晚會用完,不可持續,因此必須未雨綢繆,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借助源源不斷的石油財富,迪拜政府雄心勃勃,開始了舉世罕見的再造工程,誓將沙漠變綠洲,將海洋變花園,將石油變黃金,將一個無名的小鎮變為世界級的大都市。迪拜世界正是這一偉大工程的主要執行者。
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迪拜已經從一個世界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一躍成為以奢華、享受和驚奇為極致的世界旅游天堂,并銳意躋身全球金融中心之列。雖然迪拜只是阿聯酋的第二大酋長國,但迪拜的聲名遠播,甚至超越了阿聯酋國家本身。
在這個富得“流油”,充滿阿拉伯風情的國度,“巨無霸”工程比比皆是,隨處都可以看到世界之最的標志。如,耗資800億美元打造的世界最高的人造建筑物——“迪拜塔”;世界最大的人工島——迪拜棕櫚人工島;世界最豪華的酒店——迪拜七星級的帆船酒店,據說酒店一共用了40噸黃金裝飾,到處都金碧輝煌;世界第一大商場——Dubai Mall,其中擁有1200多家零售商店,包括法國老佛爺商店在內的兩家大商店,一個擁有220家金店的黃金市場。
這些用金錢堆積的宏大工程或者說海市蜃樓令人炫目,數年來吸引了眾多全球金融巨子和各路明星競相進駐搶灘;科技和媒體公司絡繹而至;全球CEO、政壇顯要紛紛前往,唯恐缺席在中東上演的這場金錢“盛宴”。
打造了“沙漠神話”的迪拜酋長,謝赫·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有句名言“瞪羚必須比獅子跑得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也必須比瞪羚跑得要快,否則就會被餓死。不管你是瞪羚還是獅子,要比對方跑得快。”
具有諷刺意義和令人遺憾的是,酋長的對手既不是瞪羚也不是獅子,而是他自己創造的金融風險,顯然他沒有風險跑得快。這也實在太不應該,因為早在一年前華爾街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早就給世界許多地區的地產帶來重創,然而迪拜卻仍在逆勢飛揚。不過有句話說的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里的“我”即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金融的客觀規律。 迪拜,這個冉冉升起,璀璨的中東海灣國家成功地逃過了來自美國的全球金融海嘯,卻敗倒在自己打造的摩天大樓腳下。
精心策劃發布爆炸性新聞的時間減少全球震蕩 迪拜世界延期償還債務的公告不僅是在穆斯林傳統節日開齋節的前夕而且是在美國感恩節的前夕發布。這樣的時間巧合實在耐人尋味,絕非偶然,一定是精心策劃的。一方面許多政府機構和公司都將放假休息數日,一切無可奉告,完全交由市場消化;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美國也因感恩節而休市,因此這條爆炸性新聞不會在美國市場立即發揮作用,待節后美國市場開盤時,這條爆炸性的新聞已被消化得差不多,它的殺傷力已大大減弱。假如這條爆炸性的新聞是在美國金融體系運轉時發布,很有可能會掀起更大的金融風暴。
迪拜世界絕非近日才意識到它的債務償還問題的嚴重性,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公布,一是因為期限很快就到,越是接近圣誕節公布這個壞消息越對全球經濟復蘇不利,而且可能會影響到西方的圣誕節;二是因為過早的公布既不現實也非常不利,因為它的主要債主匯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銀行等還沒從金融危機的重創中恢復過來,又要遭到第二次打擊,這簡直是難以接受和承受。
顯而易見,迪拜公司在公布這條壞消息的時間上煞費苦心,精心策劃,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條爆炸性新聞對全球金融市場和全球投資者的沖擊力和殺傷力。然而,如果迪拜公司乃至迪拜政府能夠煞費苦心,精心策劃他們的財務結構、財務計劃等,也許這樣的壞消息就根本不會產生。
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是否爆發 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本身就是價值、價值流通和價值取向,并具有價值發現的功能,因此通過金融成敗運作,價值可以放大或縮小,垃圾可以變成黃金,黃金也同樣可以變成垃圾,因為黃金本身就來自于沙土。網絡泡沫破滅前后,雅虎的股票從一文不值迅速飆升到250美金一股,又迅速跌回3美金,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前后,美國很多著名企業的價值一落千丈,更具有普遍意義。
與金融的放大和縮小效應有關,金融和危機都是系統的,“傳染性”很強,因此,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或損失要遠遠大于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和損失。
正因為金融的放大和縮小效應,迪拜世界的債務危機一出現,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這個事件是否會導致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說可能性很小。問題的不確定性和關鍵在于,無論是迪拜政府還是迪拜世界,他們的管理和運作都是很不公開的,因此,外人一時很難準確地搞清楚它們的潛在債務窟窿有多大,償還能力有多強。如果債務重組失敗,無力償還,這將成為自2001年阿根廷政府違約以來,全球最大主權基金違約事件,可能觸發新一輪金融風暴。當然除自身外,根據目前公開的信息判斷,首當其沖的是歐洲的幾大銀行。美國的金融機構直接參與較少,因此可能面臨的潛在損失較小。亞洲的韓國涉水較深,因此面臨風險較大。無論如何這樣的壞消息已經振蕩了整個金融世界,已經給無數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造成實實在在的損失,并給正在復蘇的全球經濟蒙上一層陰影。
能否引發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另一個關鍵還要看美國是否能頂住,只要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美國金融體系不垮或不受重創,就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目前不利的因素還很多,如起死回生的美國金融市場仍然在恢復元氣,仍然很脆弱。又比如整個美國金融市場面臨較大的獲利回吐壓力等。盡管如此,我認為美國頂住這場金融風波應該不成問題。
迪拜世界的啟迪:違背金融規律遲早要受到懲罰 迪拜世界事件再次印證、提醒我們這樣的現實和規律: 一、萬物皆有規律,金融也不例外,人類不能隨心所欲,無論是富得流油和野心勃勃的迪拜還是金融體系看似最發達最完善的美國,無論是沙特國王還是美國總統,都無法超越; 二、這次迪拜世界事件印證了一個滑稽現象,同去年華爾街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一樣,這次最大潛在受害投資者都是世界最知名的金融機構,人們不禁要問,他們到底懂不懂金融和風險管理?他們能否應對金融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三、宇宙天地為一體,天上的云就是地上的水,金融與地產通天接地,所有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金融體系等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統一體; 四、人類已經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進入到以信息為主導的金融社會,正處在金融社會的“農耕”和“盲人摸象”時代,金融危機總會以人類最想不到的方式騷擾人類。
作者:丁大衛教授,系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歷次金融危機預言家、金融樹體系、金融生態學、系統金融學、金融科學體系的發明人和創始人
來源:價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