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泡沫化”與“實業空心化”是中國經濟受腐蝕的表里,關注實業空心化比關注防通脹或許更重要。
一個小小的迪拜危機竟然讓全球股市打了一個冷戰,證明了全球經濟復蘇基礎脆弱,這個冷戰讓全球各國的擴張性政策退出計劃或將延遲,全球流動性泛濫之勢得以延續更長時間。
因為全球經濟化的海潮鹽汽早些年并未腐蝕到中國的金融系統,中國的銀行沒有大規模涉足美國的有毒證券,因此在中國其實并沒有銀行危機。 金融危機下,西方的銀行本質決定其是惜貸的。中國并沒有銀行危機,加上中國的銀行之國有化核心本質并未變,所以中國的銀行敢于放貸。西方國家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是迫不得已;而中國的央行也用天量的流動性擴張來刺激經濟,卻并不一定是上策。到目前,流動性擴張能讓我們印象深刻乃至驚心動魄的是:中國出現了比西方國家更嚴重的流動性泛濫和資產價格暴漲,而實體產業仍在茍延掙扎。
2010年的CPI或許不可能出現強勁反彈,需求不足與結構性產能過剩是使中國CPI下行的兩大重要因素,盡管今年全年新增貸款逼近10萬億元,從數據表面上,似乎未能抵消這兩大因素的影響從而引起CPI上漲。但是資產價格的上漲更值得關注。在當前國際市場流動性異常充裕和國內貨幣信貸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美國、倫敦和日本的近零利率貶抑美元并推高資產價格,國內資產價格泡沫形成的溫床早已鋪好。今年以來,上證綜指累計漲幅超過70%,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連續8個月上漲,黃金期價創歷史新高。
中國經濟目前受傳統通脹的威脅并不大,更大的問題來自資產價格的上漲。資產價格泡沫化除了會導致金融風險和企業運行的租金成本壓力膨脹等顯而易見的問題外,還會導致實業空心化。實業投資所產生的利潤回報率還不如股市一天的上漲、房價一月的上漲,誰還去做實業投資?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的中小實業企業在茍延掙扎中,抽血也要到房市股市撈一把。資產價格的暴漲將腐蝕乃至徹底摧毀實體經濟的“實業”心態,這是于中國經濟非常可怕的事,因為這些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孩子。
況且央行的降息政策無法通過銀行的貸款擴張使實體經濟受惠,于是就業復蘇、消費復蘇遠落后于資產價格復蘇。央行不得不將流動性通過金融市場曲線轉向實體經濟,于是更帶來金融資產價格的狂漲。金融資產價格的通脹與消費物價的通脹一樣會使得經濟發展變得不可持續。
儲蓄沒有回報,通脹肯定是要來的,從溫州炒房團到央企,熱錢成為推動樓市房價的主力。定期存款的下降,活期存款的激增,“儲蓄搬家”所帶來的沖擊可能遠大過人們的估計。實業資金投向金融資產,是整體經濟“去實業化”的明證,整體經濟出現“實業空心化”,將使中國經濟的真正復蘇和未來可持續發展面臨深度危機。
當所謂的經濟冬天過去以后,春天來了,我們卻發現我們經濟體中的實業企業就像布滿老筋的空心蘿卜,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呢?
一方面必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面復蘇的連續性、穩固性;另一方面,管理好資產價格泡沫,將流動性直接導向實體經濟,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經濟發展。明年調控將更加關注資產價格是必然之舉,但任重而道遠。
當年格林斯潘以一個更大的金融泡沫來舒緩前一個金融泡沫的破滅,結果釀出二戰后最嚴峻的經濟危機,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金融危機。耐人尋味的是,當年全世界都指望著美國將全球經濟拉出泥潭,于是格林斯潘的貨幣政策獲得了人們一致的掌聲。但我們并沒有多少人還記得格林斯潘的嘆息和道歉。
經濟的可持續繁榮和發展是不可以過度建立在虛擬經濟之上的。
作者:許子枋
來源:賣樓吧 www.mailouba.com—許子枋房地產咨詢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