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決定性格。說它是企業的遺傳基因,因為決定本企業與其他企業質的不同點,就是文化的差異,而且只有文化才可以世代傳承下去,使企業保持自己獨特個性。企業始終保持自己的文化精華,正如攜帶了世代遺傳的DNA,始終呈現出風采一致、富有魅力的性格。
為什么這種基因還是企業的生命之源,基業之根?因為這種基因是在市場的大環境下,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優選出的制勝之道,是企業前進的強勁動力——它賦予企業以必勝的信心、靈魂和活力。
企業文化何以有如此魅力?其實并不奇怪,它的本質特性使然——人性化。它尊重人類的基本特性并應用于企業管理中,人性化特點激發動出每個人的潛能、激情,它匯聚的力量有多大?
反過來講,企業文化只有充分體現人性化特點,才能被認同,才可能發揮其神奇作用。人性化是文化的前提與基礎,沒有人性化特征的文化,是與其本性相背離的,一定是沒有生命力的。這是真企業文化與偽企業文化的根本區別所在。一句話,人性化程度決定文化的認同度。
企業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企合—”——企業的發展方向與員工的發展方向高度統一。惟有文化才可以幫助企業達到這種境界。原因在于文化的人性化本質,在于先進文化的基點是尊重人性,在于人文關懷是企業文化的起點與歸宿。
當人的追求,人的需求與企業的追求與需求達成統一的時候,不就是人企合一的境界了嗎?無視人的基本需求,只對人提出企業的要求,永遠達不到人企合一的境界;不尊重人的內心需求,只把人當作工作的機器,當作有油水可榨的高級動物,更永遠達不到人企合一的境界。企業文化以尊重人性規律為前提和基礎,違背之,就會變成新的控制手段,就不是健康的企業文化,就沒有生命力,將面臨再次失敗。
人與企業,或者具體說員工與企業關系本質上是不是矛盾沖突的?我認為不是。盡管表面的物質層面上好像是矛盾的——企業與員工都希望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高的價值,但在長遠的發展上這個根本問題是完全一致的,是相互依存的,完全可以是雙贏的。企業的發展需要員工的不斷努力,企業的價值來自于員工創造的價值;員工需要企業不斷發展,從而自身獲得發展。因此,人企合—完全是有現實思想基礎的,不是空想,不是夢囈。
但要實現這一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企業文化就承擔著這樣的重任——企業文化是讓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文化,讓企業追求成功的文化。
來源:牛津管理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