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全球化經營最強烈的阻擊來自自己的思維涅磐。
2004年的冬天對中國公司有點格外冷:到2004年底,我國入世保護期屆滿,一場嚴酷的全球化競爭就要在中國本土展開;而與此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強,彩電、服裝、家具等中國優勢出口項目接連遭遇懲罰性的保護關稅壁壘,中國公司又不得不踏上一條跨國經營的道路。同時在兩個戰場上與一流跨國集團展開全面競爭,這是還顯稚嫩的中國公司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先知先覺者,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全球化經營思維的摸索。
海爾是最早邁出跨國經營的公司之一,張瑞敏也在刻意琢磨當地客戶心態上有所斬獲,可是眾多跡象表明,海爾集團在海外的廠家要能夠發揮出比“展臺”更多的效用,尚需自主知識產權方面有大的突破;TCL集團在東南亞市場嘗試出售自己品牌的電視機初見成效,步入歐美市場卻心存忌憚,先后買下德國施耐德、法國湯姆遜彩電品牌和法國阿爾卡特手機,這些在歐美市場處于沒落階段的品牌,李東生也很難賦予它們新的生機;聯想喊了幾年國際化,04年開始有實質性步伐,即年初推出奧運TOP計劃,接近年底又盛傳將收購IBM中國制造中心,樹立品牌的同時強化制造能力的培育,由此為基點或有可能走出去到歐美開辦工廠,從而踏上厚積薄發的路子;華為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全球化布局,特別注重自主知識產權和全球化標準的流程再造,迄今終于能從國外拿回真金白銀,只是規模上和品牌上還遠不能跟行業跨國巨頭平起平坐。
“全球化空間概念”
在中國公司花樣繁多的全球化進程中,真正具備競爭實力、在行業躍居一流的跨國公司,怕是非寶鋼莫屬。2004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寶鋼居第372位,按營業收入,居世界大型跨國鋼鐵集團的第4位,而利潤卻處于第1位。美國行業資深機構認為,寶鋼是亞洲成本效益最好的鋼鐵公司。這個評價不一般。因為快速增長的亞洲集結了國際最大鋼鐵集團前6位中的5名。
寶鋼的全球化戰略體現在謝企華的個人意志上。謝企華一直不肯以上海市或中國本土為坐標把握寶鋼的方位,她用純然的“全球化視野”透視國際鋼鐵巨頭們對全球鐵礦石資源和下游客戶的爭奪,用“全球化空間概念”架構寶鋼的整體戰略。
寶鋼抓住了中國鋼鐵市場這個高端。中國鋼鐵一年的消費增量,等于全球其他區域三年的增量。預計2004年中國的鋼材需求量將占全球9.36億噸消耗總量的31%,達到2.90億噸。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消費國、進口國,業已成為全球鋼鐵買賣最為有利可圖的市場之一,也是鋼鐵跨國巨頭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國內市場就是高端!
寶鋼一改過去中國鋼鐵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只在低端競爭的格局,把重點放在開發高端產品上,逐步形成定位于以板材為主,形成汽車板、家電用鋼、高級管線鋼、造船用鋼、電工鋼等新一代主導產品的鋼鐵精品基地,而且開始直接向汽車制造業滲透。寶鋼于1999年攻克了QS9000認證,該認證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針對汽車板供應商聯合制定的規標認證,通過這個認證就被其納入全球采購名單。目前,寶鋼已全部通過奧迪A6汽車的認可,部分汽車板被通用汽車接納。另外,寶鋼最近又與歐洲福特建立了供應關系,為其供應汽車板。在此之前,寶鋼還向意大利的菲亞特供貨。
目前,寶鋼的汽車板、家電板和管線鋼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分別達到45%、53%和56%,而且寶鋼還是國內重要的鍍錫板和無取向冷扎硅鋼板的生產商,其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25%和15%。
坐擁中國市場份額的優勢,寶鋼不遺余力與國際鋼鐵巨頭新日鐵、阿賽洛、浦項和蒂森克虜伯等合作,以便獲得市場、技術和管理優勢。在一般公司靠低成本、低價格進行跨國競爭的時候,寶鋼則已經完成管理一體化的改造,啟動高效率組織生產來實現全球化布局。
鋼鐵業上游的優質鐵礦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的巴西和澳洲等地,于是,謝企華殫精竭慮在巴西與巴西多西河谷公司(CVRD)合資建立了一家礦業公司之后,又與澳大利亞哈默斯利業公司合資建立了一家更大規模的采礦公司,預計鐵礦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新近又盯上了經濟同樣快速增長的印度之優質鐵礦資源,合資項目已經進入實質性談判。
謝企華的上游整合從來就沒有脫離對全球下游客戶的爭奪戰。與巴西多西河谷公司合資的鐵礦在巴西剛剛投入運行,謝企華又計劃與老搭檔合作在巴西建一座大型鋼廠,總投資達80億美元,初期年產量達到380萬噸。這一項目的投資,既是為方便就地取材,更是瞄準廣闊的美洲汽車、電子、通訊、機械等產品的市場。
謝企華主持制定的寶鋼新戰略目標包含了許多內容:“躋身世界500強,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強大綜合競爭力,備受社會尊重,‘一業特強,適度多元化’發展的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看穿全球大勢的謝企華,強調寶鋼在“管理體制上加速推進一體化運作”步伐,到2005年形成整體運作體制的雛形,建立普碳鋼、不銹鋼、特鋼三個制造中心,到2010年實現一體化運作,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國際化、公眾化公司。
全球化已經深化到這種程度,所有中國公司不得不像寶鋼一樣深刻反省,以修煉自己的全球化思維。國內市場就是高端!占據高端,才有與國外一流公司結盟的可能。在自己的地盤上,掌握著銷售網絡、相關的商譽、知識產權、客戶關系以及強勁的本土關系,都是寶鋼的無形資產,利用這些王牌,可以獲得真正的技術優勢與管理優勢,能夠更有效率的組織生產和辦工廠。寶鋼把跨國經營能力牢牢地鎖定在寶鋼公司的體系運作上,由此途徑所增加的跨國運營能力永遠屬于寶鋼公司。
與此相反,許多中國公司花血本在異國他鄉培養的眾多骨干,卻不可避免地發生一次次高層管理者帶著一身本事跳槽的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