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鯤太了解中國文化,他把中文的“影響力”三個字拆開,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闡述摩托羅拉為何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這位摩托羅拉公司資深副總裁兼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總裁說,“影”就是身量,有了摩托羅拉公司主體才可能有影子,摩托羅拉這個主體在中國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認可;“響”就是音量,不但要有主體存在,還需要在業界有自己很強的聲音;“力”則是動量,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發展始終要有動力,要有朝氣。 有一個如此了解中國的中國區總裁,似乎任何人不用擔心摩托羅拉中國去年移動電話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被諾基亞超越。時大鯤自有自己的策略。雖然他認為移 動電話業務確實對品牌的認知非常重要,但是他準備在2005年發展其他業務來更好地提升摩托羅拉的業績,在他看來,從100增長到200遠比從1億增長到2億容易得多。
也許在中國手機市場上,確實已經存在了類似于“從1億增長到2億”這樣的問題。
除了了解中國,時大鯤也是能夠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關系中充分協調、平衡并且要提倡兩者融合的一個人。
目前在摩托羅拉中國,管理層本地化已經達到83%,時大鯤并不打算讓這個比例增長到100%。他認為,本土化并不等于完全中國化或者本地化,本土化應該和國際化融合在一起,所以即便是本土化公司也所以應該包容本土以外的人。
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發展經驗看來,全球化和本土化絕對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時大鯤說,在過去的18年中,摩托羅拉在中國投入的資本和技術可以說是全球的,也可以說是本土的,比如說摩托羅拉在上海有一個實驗基地,這個基地在全世界的摩托羅拉中是唯一的,所以既是全球的也是本土的;從人才上看,不僅是國外員工到中國摩托羅拉來,摩托羅拉在中國培養的管理層也在國外各地擔任要職;摩托羅拉在中國本地采購比例超過60%,中國采購也在為全球服務;作為中國企業公民,摩托羅拉在中國發展參與諸多公益事業,強調對社會的責任和回報。
也就是這種全球化和本土化之前的平衡,才讓摩托羅拉在中國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不錯的口碑,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摩托羅拉中國手機市場占有率一直高于諾基亞,這種局面在全球只是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