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8日,東風汽車公司與日本本田公司聯合宣布,東風本田( 武漢)有限公司啟動擴產計劃,在2006 年年初之前將產能擴大到12萬輛,并導入新車型思域(Civic)。
在緊接下來的廣州車展東風本田新聞發(fā)布會上,銷售副總經理劉洪再一次重申了這一消息。“東風本田的此次擴產是由于目前3萬輛的產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是對中國市場進行分析,經過反復論證、深思熟慮后的必然結果。具體而言,將按照快速滾動發(fā)展的建設方針,一次規(guī)劃,分期實施。”
10年磨一劍
東風與本田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年前。基于共同的戰(zhàn)略視角,對未來的相同預期,以及謀取雙贏局面的欲求,雙方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深和拓寬。1994年12月,當時雙方在廣東惠州建立了“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劉洪介紹,當時主要生產汽車零部件,向目標海外市場銷售。1997年,廣州標致因經營不善而關閉后,為了給剛剛成立的“廣州本田”提供配套,本田又與東風汽車公司各出資50%成立了“東風本田發(fā)動機有限公司”,負責開發(fā)、生產轎車用的發(fā)動機、變速箱及其零部件。劉洪當時是主管研發(fā)項目的部長。5年后的2003年7月16日, 東風與本田成立的中外合資整車生產銷售企業(yè),雙方各占50%股份,合資期限40年。劉洪正式出任東風本田銷售副總。
“從零部件生產到發(fā)動機,再到整車生產、銷售,東風與本田已經展開了全價值鏈的合作。”劉洪說,10年來雙方人員的交流非常密切,東風方面很多人被派到日本學習,雙方在文化上的融合也很好,目前公司高層管理者大部分來自以前發(fā)動機項目。“公司內中日雙方各出13名管理人員,中方主要負責人事,銷售。而生產,計劃,研發(fā)則主要由日方負責。雙方人員相互尊重,中國人思維相對活躍,日本人比較嚴謹。但都能達成共識,即把合資企業(y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而能在管理上做到控制和融合。根據市場需求,我們將陸續(xù)引入包括轎車在內的本田其他乘用車型,擴大規(guī)模,逐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乘用車企業(yè)。”
銷售網絡,雙軌并行
東風本田整車生產銷售,是從CR-V開始的。今年5月份,本田方面出于節(jié)省成本的考慮,決定4月 24日下線的東風本田 CR-V 借助廣州本田的銷售網絡進行銷售。外界傳言,起初因為雙方利益分配不均而一直沒有得到廣州本田的同意,以致出現了CR-V因沒有銷售網絡而無法上市的尷尬。此后經過友好協(xié)商,從今年5月份開始,43家廣州本田 4S 店授權進行有關東風本田CR-V 的銷售。
盡管到9月底,CR-V銷售了7000輛。但是按照東風本田的原計劃,CR-V今年完成兩萬輛的銷售目標,現在看來難度極高。劉洪自己也認為,車市大環(huán)境有其自身的發(fā)展周期,目前的低迷狀況在明年3月前不會有明顯好轉,消費者的信心需要恢復的過程。
而整體大勢不行,使用廣本的銷售網絡也存在困難,“我們要感謝‘廣本’,因為他們自己也面臨經營業(yè)績的壓力,所以必須盡快完成自己的網絡建設。”劉洪認為,“東風本田自建銷售網絡的運行,將改變目前單一由廣州本田汽車銷售網絡代理銷售和服務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更穩(wěn)定、多渠道和多區(qū)域的高品質服務。”
10月18日,全國首家東風本田4S店——上海陸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已在上海開業(yè),此舉意味著東風本田自建銷售網絡開始啟用。同時東風本田也在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qū)加快建設步伐。劉洪介紹,在深圳、中山、義烏、北京、武漢等城市今年將完成40家東風本田特約銷售服務店的建設。對此業(yè)內人士評論,從長遠來看,東風本田和廣本的銷售渠道分開是必然趨勢。對于東風而言,借助廣本渠道無疑將侵蝕東風本田的銷售利潤,而自建網絡不僅有利于渠道的控制,更有利于未來的長遠發(fā)展。
合作競爭,各得其所
隨著東風本田武漢生產基地的啟動,本田在中國已有3家整車合資企業(yè),即廣州本田、東風本田和廣州本田出口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今年的車市持續(xù)低迷,本田不僅沒有降低在華生產和銷售計劃,反而逆市而為,在本田看來,雖然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出現了暫緩的態(tài)勢,但中國的GDP將仍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伴隨這種增長,中國汽車市場還會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劉洪認為,正是在這種判斷基礎上,本田決定在中國擴產。而從另一方面看,東風本田與廣州本田幾乎在同一時間決定增產擴資,這也意味著,東風本田和廣州本田之間已經開始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外界分析,顯然本田在中國國內的產品分布也逐漸明朗化,于是希望在兩家合資企業(yè)之間盡量做到產品分配的平衡,從而實現兩條腿走路的戰(zhàn)略意圖。
對于外界頗為關注的“兄弟之爭”,可以從思域談起。早前傳由于廣州本田一直想得到思域車型,但最終卻“花落”東風本田,對于這些傳聞,廣州本田的兵后篤芳予曾堅決否認。他在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的奠基儀式上說,“如果傳言屬實,就不會有廣州本田第二工廠的誕生,本田沒有把這兩個合資公司放在一個天平上去稱孰輕孰重,而是根據市場發(fā)展需要,結合兩個公司的情況,作出合適的決策。”作為東風本田負責銷售的副總經理,劉洪也引用“廣本”曾慶紅的說法,“廣州本田與東風本田是‘兄弟’,本田內部不會出現‘內訌’,本田總部在考慮車型分配等方面會根據市場狀況、需求狀況等客觀因素進行合理分工,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廣州本田與東風本田會在競爭合作中得到共同發(fā)展。”
在劉洪看來,兩家合資公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合作競爭、各得其所”來概括,各得其所是指產品線,而合作競爭的前者是指技術,后者則是要在產品質量、成本、價格等方面進行競爭,“這種競爭是一種良性互促的競爭。如果稍微仔細對比一下目前廣州本田與東風本田所生產的車型,會發(fā)現他們之間其實是一個互補關系,這是目前本田總部在兩個合資公司間進行車型分配的一個思路。”
一方面看好市場前景加大在華投資力度,繼續(xù)爭奪中國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除了技術層面的合作,也積極支持廣州本田和東風本田一同開辟歐美市場。位于廣州開發(fā)區(qū)的本田轎車出口基地整合了廣州本田和東風本田兩家公司的產品,將于今年年底注冊,明年初正式投產,起步年產量為5萬輛,將出口英法意等歐美國家。劉洪說,“到那時,中國的乘用車產品將直接走向歐美市場,我們將以建立國際企業(yè)為目標,竭盡全力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全球化高品質產品,讓廣大用戶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