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誠是個有智慧的人,在華爾街的美商公司正風光無限的時候他選擇了退休。選擇在華爾街留下自己最燦爛的轉身。一般而言,在華爾街倍受尊重的員工離職時,公司是要舉行大型的歡送派隊的。蘇建誠就享有這一殊榮,他還被華爾街人贊譽為“最優秀最聰明的中國人”
蘇建誠50年代出生在臺灣中部的一個富裕家庭,是富二代中一個頗有些另類的人物。從一個人們聽到他的名字就搖頭的紈绔子弟,到在美國華爾街被人贊譽為“最優秀最聰明的中國人”,再到慧泉國際總裁,這其中的轉變一定不同尋常。
曾經很紈绔
“你知道我曾經是紈绔子弟就好,我最害怕的就是別人不知道我曾經有多紈绔”,蘇建誠對《中國新時代》的記者說。一般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都不愿意再提,而蘇建誠卻很坦然,幽默的談吐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感受到他的親和。
家中5個孩子,他是獨子,出生時父親蘇樹根(是當時的一村之長)已是45歲。老年得子,父親自是喜出望外。為了慶賀,蘇家連著擺了三天的流水席大宴各方賓客。蘇建誠從小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他眼里沒什么擺不平的,“大不了用錢解決”。
蘇建誠清楚地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開會,他發現別的孩子都是光著腳丫來上學,唯獨他腳上穿著嶄新的皮鞋。這時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這個發現讓他不自在。于是,蘇建誠每天總是在進學校之前悄悄脫下自己的鞋子,放學后再穿上回家。
雖然很紈绔,蘇建誠卻有懂得用心體恤他人的一面。年少時叛逆和驕橫的他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有了變化,逐漸開始厭惡那種花錢如流水的生活,但很多人想從這個闊少手上得到實惠,但如果出現問題往往就會把責任推給他。現實讓蘇建誠感到苦悶和困惑。一天,他夢見自己變成了政治犯,被關進了素有惡魔島之稱的綠島……18歲的蘇建誠頓時醒悟。
從此,蘇建誠開始尋求自立,“我那時沒有什么人生規劃和目標,在我內心最堅決的信念就是不再花父母的一分錢”。從半工半讀開始,蘇建誠開始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自立后,蘇建誠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修車,因為被同事嘲笑看不懂英語原文的修車手冊,他決心自學英語。后來偶然看到英文郵報上老外招聘保姆的廣告,他認定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大好機會,就去應聘。蘇建誠用心做保姆,盡職盡責,漸漸在臺灣的老外社區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于是,越來越的多人主動找到他。他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服務的項目也開始多元化起來,最忙的時候,他還請了三名工讀生當助理。
蘇建誠不僅證明了自己完全可以獨立,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同時,他還練就了扎實的英語功底,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華爾街開始職業生涯
1982年,美商Bonnie International公司欲在臺灣建立遠東區事務總部,以拓展公司在遠東區的業務。公司打出英文廣告牌,在一個大廳擺開招聘陣勢,十幾個高管坐在招聘臺上等待前來應聘的人。蘇建誠只是出于一時的好奇去試了一下,沒想到這個機會竟被他抓住了。
出人意料的是,人家看中他的地方不是別的,是他能講地道的英語。
進入美商Bonnie International公司時,蘇建誠25歲。因為表現出色,他很快被調到美商公司本部工作,正式開始在華爾街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每一個工作都有起步階段,但是怎么樣最快地進入工作狀態,真正了解公司的發展重心所在,并以最快的速度滲入到公司的核心業務卻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又因每個人做事的方式和態度的不同而不同。認真和用心做事,這是蘇建誠的方式。初到美國,除了基本的工作,他沒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于是他就開始自己尋找機會。公司有8個大會議室,他通過日程表了解到每個部門會議的時間,就找機會去聽會,了解每個部門的發展動向,慢慢的他起對公司整個業務的發展有了比較全面地了解。1987年,遠東區總裁的位置有了變動,蘇建誠成了最佳人選。
從幫助公司租賃辦公場地、配置辦公用具起,到成為遠東區的總裁,蘇建誠只用了5年時間!在華爾街這個每天都有CEO從職位上被撤下來,灰溜溜地離開辦公室的地方,蘇建誠這個CEO一做就是5年,直到他自己主動退休。
蘇建誠是個有智慧的人,在美商公司正風光無限的時候,他選擇了退休。盡管公司極力挽留,他還是說服了董事會。選擇在華爾街留下自己最燦爛的轉身。一般而言,在華爾街如果是倍受尊重的員工離職,公司是要舉行大型的歡送派隊的。蘇建誠就享有這一殊榮,他被華爾街人稱為“最優秀最聰明的中國人”。
無法退休
從華爾街光榮退休回來,蘇建誠的愿望是周游世界和寫書。但是時隔15年他都沒能實現這個愿望。
199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蘇建誠和后來成為新加坡亞細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詹村雄先生相識,兩人一見如故,聊得非常投機。當52歲的詹村雄得知35歲的蘇建誠賦閑在家時,就真誠邀請他一起創業。他們一起在上海創辦“亞細亞瓷磚”,并打造出知名的亞細亞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最初,蘇建誠作為詹的特別助理,這是一個讓詹村雄感到不可思議也是最默契的助理。自己在想什么,想做什么,這個助理都能做到不點自明,并把他的想法實施得很好。這讓上司詹心生無限感動。
“在你做一個好上司之前,要學會做一個好部下。這一切都要用心去做,去關心你的上司,去了解你的上司,慢慢地你才能知道他的所思所想”,蘇建誠說。1998年,亞細亞集團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同年,蘇建誠被提升為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近年來,他退居集團二線,擔任執行董事。
“富不過三”似乎已是財富鐵律,作為臺灣的富二代,蘇建誠對財富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我從自己的經歷中感悟,人生是可以用心經營,并做到很成功的。在臺灣和大陸,有相當一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通過辛苦打拼建立起了自己的基業,但是對于他們的后輩來講,含著金鑰匙出生不意味著他們永遠擁有了財富,如果不善經營,他們一樣會從富人的行列中重新走回到窮人的隊伍。社會上本來財富分配就不均衡,我不希望富家子弟們再加入貧窮的行列。這也是在幫助社會減少貧窮”。
有感于此,2005年,蘇建誠開始投身教育,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的教授,“我退休了,就想輕輕松松做個老師,把我的經歷與感悟和更多的人分享,其他什么都不做”,蘇建誠說。可蘇建誠還是沒能如愿以償。 2007年4月,國內著名的教育咨詢機構——慧泉國際正式聘任蘇建誠為總裁兼校長。慧泉國際現副董事長、常務副總李秀芳稱:“蘇校長非常優秀,他做事非常認真、執著,對人非常真誠親切,本身又是臺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在教育理念上,我們非常一致。初次見面就一拍即合。他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出色的領導能力,所以集團對他非常有信心,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慧泉會有更好的發展。”
其實,蘇建誠和慧泉國際相識的時間并不長,最初因為理念的契合,蘇建誠被聘為慧泉國際前任校長著名長江學者余世維的助理。這位超級助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用自己的辦事能力和品行征服了老校長,而成為老校長欽點的“接班人”。
慧泉國際目前全力打造的一個項目是黃埔一期《企業新掌門人締造營》項目,“我不是一個經常給自己設立目標的人,但我是一個非常專注于自己正在做著的事情的人,這一次,我很開心,在慧泉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實現自己想法的平臺,在慧泉的工作就是我目前所專注的”,蘇建誠表示。
“我上了8個學校,到現在一個都沒有畢業”,蘇建誠幽默地說。
現在的蘇建誠頭上有一大串的職務、職稱,比如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EMBA,上海交大海外管理學員的EMBA。眼下,剛過知天命之年的蘇建誠又想在慧泉國際教育集團干下去,不想“畢業”了。
作者:胡霞 來源:《中國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