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到她時,以為她是偶爾從身邊走過的鄰居,文文弱弱的樣子;
但是她具有一雙充滿睿智的眼睛,堅定而從容;
就是這個文弱的女子利用200億元的基金玩轉金融市場,叱咤基金業界;
就是這雙睿智的眼睛敏銳看穿國家經濟走勢,并引導百姓投資在未來的全新理念;
她,用三年時間在股市上讓50萬元變成了8000萬元,又經歷了在一瞬間全部賠光的大喜大悲;
她,從零開始,又轉投基金業,成為“基金掌門”。
她,就是章嘉玉!
章嘉玉:投資是投資未來
——專訪泰達荷銀基金管理公司副董事長章嘉玉
作好投資者的橋梁
經濟視點報:章總,歡迎您來到鄭州。我在百度和google上搜索您的名字,都有上萬條結果,您的知名度可見一斑。您怎么評價自己?
章嘉玉:我一直都在學習,上天對我有很多巧妙的安排。小時候的大起大落讓我了解到了理財的重要,也正因為此,讓我投身基金業,重新站了起來。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我是一個和大家一樣的平凡人,我很慶幸自己來到了內地,并希望在內地做出更多的貢獻;我自小就有大中華民族情節,我衷心地希望中國能夠民富國強。
經濟視點報:您是在2004年來到內地的,那時候為什么要選擇泰達荷銀呢?這是個什么樣的公司?
章嘉玉:我從1997年在臺灣光華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任職,后來該公司被荷蘭銀行收購,成為荷銀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再后來參與到內地的部分業務,成立湘財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我從2004年到內地來進入該公司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后來湘財荷銀改為泰達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泰達荷銀是中國第一批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她的中方股東是北方信托和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外方股東是荷蘭銀行旗下專注于資產管理領域的子公司——荷銀投資管理公司。
經濟視點報:您的到來給泰達荷銀帶來了什么?
章嘉玉:我就是給公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把我過去的經驗與我的同事分享。我希望泰達荷銀能夠更多地利用國外的經驗和資源,吸引更多的人才,作好投資者的橋梁。
經濟視點報:有資料顯示,泰達荷銀已做了近200億元的業績,您有成就感嗎?
章嘉玉:有,特別是這幾年在內地。其實我的成就感來自幫助更多的人理解投資,讓他們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
投資不能投機
經濟視點報:您從擁有50萬元到8000萬元,再到零的經歷太過傳奇,現在您還常常回憶起那段經歷嗎?那段經歷給您帶來的是什么?
章嘉玉:我很慶幸自己有那一段經歷。
但是,那畢竟是我的失敗,回憶起來還是很痛苦。那段經歷讓我想清楚了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確;還有就是讓我知道了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成熟起來。 經濟視點報:您是什么時候接觸到基金的?您能不能給投資者通俗地介紹一下基金是什么?
章嘉玉:我是在1990年接觸到基金的,我是個不輕易言敗的人。就像剛才說的,我在事業的最低點重新起步,了解這個行業。17年的基金從業經歷,我認為基金就是在公開、合法的框架下,利用專家幫投資者理財賺錢的工具。它可以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經濟視點報:您曾經在相關場合說過:基金是普通人投資的最好選擇。為什么?
章嘉玉:目前,股市的結構性特點對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操作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機構主導市場的今天,散戶投資人確實不占優勢,因此,選擇基金就是普通投資人最好的投資策略。
但是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抱著一個短期的心理進行投資的,這讓我非常擔憂。
經濟視點報:為什么?
章嘉玉:很顯然,短期的心理就是一個投機的心理,投機和投資是不同的。有投機心理的人在咨詢的時候都是問“買基金賺錢嗎?買哪個基金賺錢?指數到哪里才可以買賣?”等;而真正的投資者是不關心這些問題的,他關心的都是“中國的經濟如何發展?經濟會維持嗎?我的資產如何進行配置?”等這些最基本的問題。
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真正的投資是投資未來,這是投資的方向和趨勢。只有國家的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投資才能有穩定的發展,才能獲取最大的收益。比如說,巴菲特在2001年買入了幾十個億的中國石油的股票,就是他看到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對能源有極大的需求。結果呢,2006年,中國石油的股票翻了8、9倍。
要做長線投資
經濟視點報:經過去年基金的火暴發展,不夸張地說,在鄭州街頭隨便拉住一個人,他都會告訴你“買基金賺錢”。幾乎每天都有人加入到“基民”隊伍中,那么,對于這些初涉基金的投資者,您有何建議?
章嘉玉:第一個建議是要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有信心,不要做短線投資。未來3~5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肯定會是穩定而長期的,對于您參與的投資,是會有一個很好的平均回報的。
第二個建議就是,基金是一個理財的工具,它要與你的人生規劃的資金需求相結合。比如剛畢業的學生如果要創業就需要有創業資金;40歲的人就需要有退休養老的資金需求,對于這些資金需求,一下拿出來是非常困難的,這就需要平時對資金進行積累,積累的工具就是基金。
第三個建議就是要克服一些人性的弱點,盡量做一些定期定額的基金產品。 來源:經濟視點報 作者:宋家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