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華人黃徐毓芳被新當選的新西蘭總理約翰·基任命為婦女事務部長。至此,黃徐毓芳已經創下了3項紀錄:新西蘭首位華裔國會議員、新西蘭首位華裔贏得選區席位和新西蘭首位華裔內閣部長。
黃徐毓芳在上海出生,香港長大。1974年,19歲的黃徐毓芳隨同家人移民新西蘭,并于基督城接受高等教育,1978年獲得坎特伯雷大學商科碩士學位,之后取得注冊會計師資格,會說流利的英語、粵語、普通話及上海話。
35歲之前,黃徐毓芳是一家跨國公司的財務總監,從未想到過會當政客。“從政不是我讀書時的理想,在新西蘭讀完大學和研究生后,我做了會計。不過我是很活躍的那種人,同時在多個華人社團當義工。”黃徐毓芳涉足政壇純屬偶然。
1989年,當地省政府選舉,因為想拉到華人的選票,有個新的黨派找到了她。黃徐毓芳抱著“輸了又怎樣,起碼參與了”的精神加入到了選舉中,結果被選為省議員。
從會計師到議員,黃徐毓芳適應得很快,因為她只是把這看作一次普通的跨行跳槽。另外,只要認準了,她就不會去想其中的困難。
她總說,自己是在不可不參政的情況下參加競選的:華人已占新西蘭總人口的4%左右,“可華人到新西蘭近百年了,為什么幾乎從來沒有人參政?可能是因為華人之間知根知底,有點怕輸。我就想,那我就做第一個輸得起的華人吧!”1996年,新西蘭改變了選舉制度,少數民族及女性進入國會的機會大大增加。1997年,當黃徐毓芳充滿激情的聲音在新西蘭議會大廳響起時,新西蘭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國會議員,同時也是第一位亞裔國會議員誕生了。
“盡管華人移民新西蘭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但在通往國會的道路上,卻充滿了血淚、辛酸和堅定的決心。”這是黃徐毓芳首次在新西蘭國會演說時闡述的,“我們不愿做沉默的羔羊,我們決不忍受種族偏見的歧視……”那一天,當地華人華僑紛紛聚集在門口,齊聲歌唱“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黃徐毓芳永遠記得那個震撼人心的場景。
初為議員時,黃徐毓芳有一種大海撈針、無從著手的感覺。國會內的程序、委員會的工作都很新鮮,每天要看及吸收一大堆的報告、開會資料及報紙。但多年來,黃徐毓芳堅持為“3個目標”奔忙:為亞裔社團提供選民服務;推動更多亞裔進入國會;促進不同族裔間的理解和溝通。
新西蘭人通常認為中國人不是很有冒險精神。也許只是出于這樣簡單的原因,黃徐毓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2002年在奧克蘭參加競選時,從約207米高的地方往下蹦極,而當時的她已經年過半百。這使得在以后的競選中,她贏得了許多非華裔公眾的欽佩與贊賞。
在新西蘭10多年的從政道路 中,黃徐毓芳在大多領域的突出業績贏得了人們的贊許,她竭盡全力為新西蘭移民的發展爭取到了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她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承諾:“誓以新西蘭能成為一個多元民族、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為目標。”在某種程度上,黃徐毓芳更像一個成功的女白領而不是女政要。
在政治中融入職場學,在職場中鉆研政治學,從政,對她就像是一次普通的跨行跳槽。
她的付出使新西蘭多元民族的發展呈現出了新的面貌,她的成功也證明了華裔在西方民主國家中從政的優秀表現,詮釋著華人在世界范圍內的功績。
黃徐毓芳將自己的成就歸功于教育、勤奮與決心,而這是她未受太多教育的貧困父母向她灌輸的價值觀,并成為她成功的鑰匙。
相伴多年的丈夫是黃徐毓芳最有力的支撐。“雖然我們沒有孩子,但我們有很多朋友,跟他們在一起打球、喝酒、聊天、做生意,因此就不覺得孤獨。”正如一位新西蘭華人所評價的,她是一位精力充沛、工作非常賣力的人。她個子不高,但很有斗志。前不久在國會的一場辯論中,一位議員學她的口音嘲笑她,這種場合她表現得非常堅強,非常自信,迎面和對方頂著干。
來源:財務顧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