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正在通過價值鏈的整合打造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并試圖將這種經驗變成其下一個業務,實現新的利潤增長
編者按:
在全球最適宜的地方組建研發中心、財務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制造中心和營銷中心,形成全球的產業鏈,這是目前跨國公司最為普遍的全球整合手段。
他們放棄了過去,以國家和地區為單元的組建模式和發展策略,改為全球整合的多中心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全球優勢資源,在適宜的地方建立相應的價值中心,完善自己的全球產業鏈,打通了過去的經營網絡,試圖在全球構建起一個跨越國家和地區的企業。
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IBM在中國的深圳建立了全球的采購中心,在上海設立了全球的支付中心,財務中心設在吉隆坡,人力資源中心在馬尼拉,客戶服務和救援中心則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IBM希望通過這種全球的資源整合,重新打造一個全球整合企業(GIE)。
2006年10月中旬的一個早上,IBM全球首席采購官約翰·佩特森照例坐在他的電腦前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只不過在他窗外已經不是紐約的曼哈頓,而是中國的深圳。
這是IBM公司首度將集團的某一部門、機構的總部遷移到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此舉表明IBM正在將越來越多的業務往外遷移。一個建立在全球上的多中心的可以利用全球資源的IBM正在形成,IBM稱之為全球整合企業(GIE)。
告別小王國時代
在2006年,IBM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SamPalmisano)在政策雜志《ForeignAffairs》中的思想領袖欄目撰文,介紹了根本性的新型業務設計的概念——全球整合型企業(GIE)。它是一個開放、模塊化的企業,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將自己整合到網狀經濟的結構之中。
現在,IBM正在實施這一計劃,按照彭明盛的設想,在不久的將來,目前遍及全球的100多個大大小小的IBM分公司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架構在全球資源上的IBM,一個全新的全球整合企業。
這種理念有力地沖擊了過去幾十年時間里企業的跨國發展模式,IBM公司負責中國和印度業務發展的副總裁MichaelJCannon-Brookes介紹說,在IBM的歷史上,公司的組織形式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遷。
第一階段是所謂的“國際時代”(1924年——“二戰”時期),IBM被命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雖然有“國際”字眼在里面,但所有的制造、研發、銷售都在美國,唯一沾上“國際”字眼的只有業務出口。
第二階段是“跨國時代”,那時,IBM在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復制了一個“完整的”IBM公司,比如說IBM德國、IBM法國、IBM日本等等,每個公司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王國”,有自己的后臺機制、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處理各種業務流程和業務部門等等。這有益于培養本地人才和了解本土市場,但從成本和效益上看卻并非最佳做法。
為了贏得當地市場,擴展在這些國家的業務,IBM不得不在每個國家復制IBM。在每一個國家不僅配備了他們自身的銷售力量,而且也擁有自己的采購、財務、人力資源及其他一些所謂的支持部門。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國家擁有他們自己的制造、開發甚至研究能力。這不僅成本高,并且也成了發展速度、響應時間及革新的障礙。
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原因,IBM開始思索能不能改變這種已經保持一個世紀的組織架構,能不能尋找到一種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資源,更加高效,更加扁平的組織模式。一個全球整合企業的思路開始在IBM內部進行討論。
這就是現在的第三階段——兩三年前開始的“全球整合企業時代”,在這個階段,公司認為沒有必要在每個國家復制一個完整的IBM。
IBM的重組工作是被迫開始的。上世紀80年代末期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IBM受困于嚴重的業務下滑。1993年,IBM的股票價格崩潰,達到了20年來的最低點,公司公布的虧損高達81億美元。90年代初期,IBM的計算方式和客戶合作方式都已經被看作陳腐不堪的東西。
此外,IBM還被管理結構的重擔壓得透不過氣來,它創造了很多獨立的業務單元,其流程嚴重冗余,充斥著相互孤立的信息系統。根據打破公司原有體系的計劃,IBM于1993年4月雇用LouGerstner擔任CEO。Gerstner意識到,IBM為客戶提供的價值在于其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
因此,Gerstner設定了創建統一、整合型公司的戰略。要成功執行這種“一個IBM”的戰略,需要在重塑IBM方面付出大量努力。如果不能做到內部整合,IBM就無法實現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
在過去的10年里,IBM逐漸整合了供應鏈。以前,每個產品部門都有獨立的供應鏈,有自己的工廠、采購甚至是卸機隊伍。IBM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把所有工廠的采購、供應鏈集中起來,全球所有部門所有的采購都由采購中心統一采購。供應鏈的整合使得IBM在全球調配資源具備了基礎。僅僅這一項措施,IBM在最近幾年就節約了75億美元,這就是整合的力量。
基于這種理念,IBM還整合其他的業務,在上海設立了全球的支付中心,財務中心設在吉隆坡,人力資源中心在馬尼拉,客戶服務和救援中心則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甚至分別設在全球的8個研發中心也得到了整合。
文化和人才是最困難的因素
人都是回避變革的,IBM全球咨詢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黎俊偉承認,成為全球整合企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人才和文化是巨大的挑戰。
彭明盛和IBM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這個挑戰是,如何向分布在60個多國家的35萬IBM員工有效地推行這一新的管理模式?
根據IBM的分析,全球整合企業面臨著三個方面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人才,怎么去找到足夠的高素質的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留住他們;第二個是要面對這一新業務模式本身的挑戰,怎么才能非常的靈活并且跨越原先的管理流程模式;第三個是文化方面的挑戰,全球整合企業需要很大程度的權力下放,同時,還要確保全球的公司擁有統一的流程和價值觀。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火昆在接受采訪時說:“全球整合的企業過程中,決定放哪一些部門、放哪一些能力在哪一個地區,主要標準有兩個:第一,有沒有能力做這個事情;第二就是看成本。IBM中國和我的挑戰都是如何找到合適的人才。”
在《全球整合企業》一文中,彭明盛也談到了這種模式未來的挑戰:技能以及信任。IBM業務咨詢服務事業部中國戰略變革咨詢負責人徐永華解釋說,全球整合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比如說一個銷售人員原先只需要賣一個業務部門的產品,而現在他必須賣三四個甚至更多業務部門的產品,他必須對每一種產品都非常熟悉。有一個家電動工具公司,它所面對的海外市場的每個國家的電壓、使用方式、材料都不一樣,這對該公司而言,在全球市場的本土化將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IBM大中華區執行總裁錢大群認為,企業必須認真地在一個全球范圍內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在一個跨國的背景下——例如所有權的管理、知識產權的使用、企業需要發展的新技能,以及所需要的新型組織文化。
“但是如果我不得不總結所有這些挑戰的主題,那么它就出現了誠信這個問題,”錢大群認為這是全球整合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您如何對采用日益廣泛分布式模式的企業保持信任?當您公司的運作、客戶和員工關系及品牌可能被重構,或者甚至是被您延伸業務一部分的公司所管理時,您如何確保誠信?您也許會選擇來平衡專業技術和合作伙伴的比例;但無論如何我會建議您不能外包誠信和責任。”
簡單來講,這種誠信會來自客戶的習慣,當你用亞洲人為美國人服務的時候,在美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似乎總不如美國人或者歐洲人可靠,語言也將是非常大的障礙。這種觀念上的風險,很可能讓你丟掉一些訂單。
同樣,全球整合還會帶來企業員工的大幅度變化,企業不可能將一個中心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時候,把上千人也轉移過去,這勢必會帶來大量人員的變化,一些人會走,而一些人會加入。
這些都是IBM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在中國打造50個GIE企業
但是GIE更大的好處是在業務拓展方面,2008年,IBM將這種變革經過梳理和總結,已經??劃),根據黎俊偉的介紹,希望能在10年的時間里幫助中國企業打造50個全球化企業。
“這一切的服務內容全部來自IBM自己的實踐”,根據黎俊偉的介紹,“GIE”大大簡化了IBM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流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讓IBM受益匪淺。
這家巨頭公司在全球曾設有155個數據中心、31個獨立網絡,整合之后,數據中心的數量減至6個,網絡統一為1個。
IBM的供應鏈轉型是一個很好的全球整合的成功案例,通過內部的供應鏈管理外包,IBM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以數十億美元的速率實現成本的穩定下降,2004年,節約的2/3成本來自服務領域;庫存降低到20年來的最低水平;一個季度內,對硬件需求轉移的響應速度提高了50%,訂單轉型加快26%;改進的過程和更佳的資產管理產生了近10億美元現金;銷售人員在行政事務上所花費的時間降低了25%,因而與客戶交流的時間增加了38%;增強了運營的靈活性和執行能力,使IBM能夠對業務或市場中的變化作出更快速的反應。
2006年10月,IBM將全球采購中心總部從美國遷移到中國深圳,統一管理分布于全球60多個國家400多個城市的7500名采購人員。
2007年2月,IBM中國成都全球服務執行中心正式落成,該中心為日本、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客戶開展應用系統服務,同時支持深圳全球采購中心推動IBM供應鏈管理的全球整合。目前,IBM已在中國首批5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中的4個城市建立了全球服務執行中心。
正是因為這樣的成績,IBM才會把這些與客戶一起分享,和一般的業務咨詢不同,在IBM的咨詢團隊中,除了必要的咨詢顧問,IBM的員工也是必須參加的,“客戶可以親自來體驗IBM是如何整合的,同時也就知道了IBM能幫助他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黎俊偉解釋道。
現在,IBM已經開放得像一個GIE的大學或者是實驗室,企業的決策者可以申請到IBM各個業務中心去體驗整合的快樂,分享整合經驗。黎俊偉認為,在中國300多個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中,大約有60個具備成為全球整合企業的能力,家電、汽車和零售企業最具這方面的能力。
“中國的發展速度大約是美國的7倍,IBM用了70年完成了從跨國公司逐漸向GIE的過渡,所以,中國企業可以在10年的時間里走完IBM的歷程。”黎俊偉相信10年后,將有一大批中國企業成為全球公司。
什么是全球整合企業?
全球市場的動態性創建了全新經濟環境。為了在這個新環境中把握機會并迎接挑戰,企業選擇通過重新設計業務模式來提高效率并創造新價值——即我們所說的全球整合企業。無論大小,全球整合企業都是集成在全球網絡化經濟中的開放的模塊化企業。
IBMGIE計劃
將全球范圍內的支持、交付和研發業務整合在一起,以便提高效率和效力
降低決策和資源管理負擔,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尤其是他們的全球執行目標
邀請客戶及合作伙伴參與開發有助于積累CIE經驗并提高GIE價值的解決方案
利用我們的SOA領導地位來提供開放源解決方案,以便提高互操作性、經濟高效性和客戶服務質量
積極投資印度、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將多元文化的IBM員工凝聚在一起,讓他們通過IBM全球價值網絡進行協作,彼此之間并與合作伙伴交流思想,鞏固IBM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啟動員工計劃-全球公民-幫助員工持續改進并培養新技能并有機會參與解決最棘手的問題,如貧困、環保和教育
集思廣益,召集商業、政府、學術和其他機構參與討論主要的GIE主題和問題
利用我們的GIE實踐經驗,實現2010年金融路線圖中描述的成本節約和增長目標
作者:楊云龍 來源:賽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