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崇拜者之多令人震驚,而他與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相似程度令人不可思議。
他親眼見證了個人電腦的問世。他實現了重生。他使一家病入膏肓的企業起死回生。一路走來,他改變了我們對音樂和電影、電話以及電腦的認識。好吧,就算這算不上真正“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但這依然可以算得上一部跌宕起伏并充滿圓滿結局的劇本。
當然,說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創立了一種信仰是很容易的。有大批的崇拜者;有新產品發布儀式;有符號和標志——那就是著名的《Wired》封面赫然印著的蘋果圖標,該圖標被環繞在類似荊棘的圓圈內,下面是勸誡詞“Pray”;還有喬布斯本人——這位創造了奇跡的億萬富豪喜歡穿黑色高領毛衣和New Balance跑鞋。
這些不起眼的跑鞋有一天將成為稀世珍寶。資深科技投資專家RogerMcNamee表示:“100年后,人們仍將收集黑色高領毛衣以及邊上帶個洞的藍色牛仔褲。”(編者注:Mc Namee是Elevation Partners的合伙人之一,而Elevation Partners在Forbes Media持有少數股權。)
畢竟,喬布斯帶來了個人電腦行業,因為我們是從Macintosh那里知道了這個行業。他重返蘋果,負責領導一項重大的復興計劃。他在皮克斯(Pixar)重新制作電影;他領導iPod和iPhone的開發。
Needham&Company分析師Charlie Wolf則表示:“他肯定會被載入史冊,如果他被寫得比比爾-蓋茨(BillGates)更杰出,我一點兒也不會感到驚訝。”與Mc Namee一樣,Charlie Wolf從一開始就很關注喬布斯的經歷。
畢竟,是喬布斯,而不是比爾-蓋茨,最先實現了電腦個人化——一開始是憑借他與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聯手創造的最初的蘋果電腦,后來是憑借Macintosh。Macintosh使圖形用戶界面得到了普及。該界面后來被比爾-蓋茨重新打造成了微軟(Microsoft)。
與蓋茨不同,喬布斯不僅改變了電腦,還有電影、音樂和電話。
喬布斯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地與過去25年里最重要的科技進展緊密聯系在一起。McNamee說:“他將成為21世紀的開始,正如托馬斯-愛迪生是20世紀的開始一樣。愛迪生是發明家輩出年代的一位發明家,而喬布斯是產品時代的產品發起人。”
這個比喻將他的成就放在同樣的美國環境中,就和他的招牌式球鞋一樣適合他。畢竟,與發明了電燈的愛迪生相比,喬布斯并沒有發明那些能改變數字時代的產品。
這兩個男人所做的(利潤相當可觀)的是將新科技拼湊進對我們有用的系統。蘋果的iTunes軟件對于數字音樂的作用相當于愛迪生的珍珠街(Pearl Street)電站對于燈泡的作用:將科技成果轉變為商業業務的基礎設施。
愛迪生和喬布斯的生平經歷也有相似點。愛迪生一直忙于賺錢,販賣蔬菜和糖果,空閑時間里就在火車上和電報局里搗鼓技術。同樣地,喬布斯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以出售可實現免費電話的小配件和幫業余愛好者拼裝電腦起家。
之后,愛迪生也沒有獨自一個人研究發明,而是領導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創辦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這樣的企業。喬布斯也以招攬人才,并帶動他們創建新事物而聞名,并建立以他們為中心的王國。對于其他人而言,正如愛迪生一樣,喬布斯的職業生涯中創造的諸多事物,也許只是他們一生中僅會出現一次的創造。
甚至是愛迪生的直流電系統和喬治-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的交流電方案之間所謂的“電流之爭”也對應著蘋果的Macintosh操作系統和微軟的DOS和Windows軟件之間的競爭關系。
我們無法知曉喬布斯的傳奇將何時結束。但愛迪生的故事給了我們一些啟示。愛迪生在生命中的最后幾個月里,監督了新澤西州Hoboken與Dover之間電氣化鐵路系統的建設。1931年,第一輛火車駛離車站時,他是司機。他一直待在那里,直到終點。
來源:天下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