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辭舊與迎新,回首與遠望
近三年開始,每逢過年,潘石屹都給自己布置了一道新課題——反思,過去的一年中都發生了哪些大事,這些看似有關又或無關的事件之間有何關聯?新的一年中,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國,又將何去何從?
回顧2008年,潘石屹的心情頗為復雜。2008年3月一席“未來100天內中國房地產企業將發生劇變”的言論,讓他一下遭到眾多業內同行的“圍攻”,在他們看來,本來從2007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產的住宅市場就已經徘徊不前,而老潘在這種艱難時刻還提出“百日劇變”的理論,簡直是“自我唱衰”。
而到了當年6月,潘石屹進一步表示,“下一步我擔心會爆發房地產行業的信用危機。信用對一個行業來說比一切都重要,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避免發生信用危機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盡管潘石屹當時只是針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但這番預測卻與2008年下半年美國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形成巧合。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洞察,潘石屹解釋,“因為我處在市場的第一線,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客戶購買力的變化都是最先體會到的。”
雖然美國的次貸危機與中國市場遠隔重洋,但潘石屹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后不久,潘石屹便和妻子一同前往金融風暴中心——紐約,向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請教相關問題。在他看來,只有傾聽市場一線人士的感受,才能搞清這場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前幾天我又去了一趟紐約,這兩天時差還沒倒過來呢。”2009年1月9日,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在接受《中國新時代》采訪時說。
然而,這場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會對SOHO中國產生多大的影響,他們的“危”與“機”又是什么?潘石屹說,這些是他“天天想、連做夢都在想的問題”。然而關鍵在于,時至今日這場危機已經發展到了哪一步?對此,他還沒有能力做出判斷。“所以我只能小心翼翼地、非常謹慎地部署SOHO中國未來的戰略和以及每一步策略。”
不過,讓潘石屹感到慶幸的是,他在4年前制定的轉型戰略讓SOHO中國受益至今。據記者了解,2007年,SOHO中國的預售收入是40億元,而2008年,僅三里屯SOHO一個項目的預售收入就已將近70億元。
此外,另一件讓潘石屹頗感欣慰的是2008年末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很多新政策正是潘石屹一直呼吁解決的問題。
在2007年當選北京市人大代表后,潘石屹就提交了關于促進二手房交易的提案。2008年一整年,他都在為此呼吁。在潘石屹看來,目前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流通的問題。啟動房地產市場,最根本的就是要讓房子流通起來,因此他提出取消第二套房限制、減少二手房稅費等建議。
此次《若干意見》的出臺,讓老潘“不知道是喜還是悲”,“唯一遺憾的就是這些政策要是能早一點實現就更好了。如果在2008年初就把這個政策推出來,中國的房地產狀況以及很多中國老百姓的居住狀況都將好得多。”
現在,潘石屹正在準備另一份關于將商業物業出租稅降回到5%的新提案,他希望此舉能降低北京市寫字樓的空置率,讓商業零售恢復活力,也幫助更多的小企業度過危機。
辭舊中回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令中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然而期間SOHO中國的兩個項目也相應受到了影響。
2008年4月初,北京市建委就提出從7月20日到9月20日,各施工單位停止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澆筑等作業,混凝土攪拌站原則上也暫停生產。同時,為了全面推行施工安全標準化管理,到6月30日之前,北京市所有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必須達標,確保實現建設工程揚塵污染控制的目標。
如此一來,處在北京CBD核心位置的光華路SOHO、地處東二環和東三環之間最繁華地段的SOHO北京公館就不得不停工長達3個月之久。
一年中,建筑行業施工的黃金季節原本就只有9-10個月,奧運會不僅讓原本處于建設關鍵階段的光華路SOHO、SOHO北京公館被迫停工數月,還直接導致SOHO中國2008年的中期財務出現虧損。
2008年9月18日,SOHO中國發布年中財報,其2008年上半年的毛利潤率達到61%,較2007年末的55%有顯著提高。然而按照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盡管當時SOHO中國的預售金額已達到66億元,但由于在建的兩個項目尚未完工,按照相關規定其預售收入不能被計入中期財務報告中,因此SOHO中國的中期賬面出現了1.46億元的凈虧損。
在年中公告發布的第二天,潘石屹就發表了一篇致SOHO中國全體同事的信,信中老潘一方面肯定了SOHO中國在2008年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超額完成了銷售任務,同時還提醒SOHO中國的每位同事切莫“驕傲”,“驕傲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一旦驕傲的種子在我們心頭萌芽時,我們就會犯錯誤。”
另一方面,潘石屹也表示所有SOHO中國的員工沒有理由失去信心,與外部市場一樣變得無目的地驚慌。同時,他還號召所有員工共同節約:“我們要在每一個環節節約,節約每一分錢,節省資源和辦公成本。這不只是一個經濟的成本問題,而是反映我們的世界觀和生活態度。在國內乘坐飛機,我建議大家都坐經濟艙,從我做起;上班能跑步來的就不要騎車;能騎車的就不要開車,從我做起,公司后勤部門要為持這些新的生活態度的員工安排好更衣室和淋浴間。”
這兩件事一前一后,很容易就被聯系在一起,潘石屹的公開信很快就被個別媒體演繹為“SOHO中國上半年虧損過億,潘石屹稱盡量騎車上班”。對此,潘石屹頗感無奈,“其實我們的公告都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可那次正好趕上我們出年中財報,他們(媒體)就認為是因為SOHO中國沒錢了才要節約,兩件事硬要扯在一起,非常牽強。”
在潘石屹看來,隨著危機的臨近,節約是每個人應有的態度,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他更有義務提醒所有員工注意節約。
在潘石屹發出節約號召之后,SOHO中國的各個部門就開始行動起來,例如過去是各個部門分別訂閱報紙,現在則改為臨近部門共同訂閱。此外,潘石屹與SOHO中國的另外6名高管過去是分別訂閱香港以及海外地區的報紙和雜志,現在也改為一起訂閱,然后互相傳閱。此外,在節省快遞開支、降低無線通訊話費等方面,SOHO中國也推出了種種細致的舉措。“現在的形勢很嚴峻,希望大家能同舟共濟。”潘石屹說。
迎新中遠望
在經歷了奧運期間項目停工、年中虧損的事件后,下半年在金融危機的傳導效應下,國內各行業也開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潘石屹深感生存之不易。
因此,在2008年11月“光華路SOHO”獲得最后一個證件《竣工驗收備案表》,以及12月SOHO北京公館如期建成后,潘石屹特意以公開信的方式向相關同事表達了謝意,而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2008年,像大多數中國的上市公司一樣,SOHO中國的股價也一路滑落,在接受記者采訪的當天,SOHO中國的股價就一直徘徊在3港元左右。而2007年SOHO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當天,其最高股價為每股10.2港元,收市價為每股9.55港元。
“股價下跌對我們公司當前的運營沒有什么影響。”在潘石屹看來,股價只是股民間進行交易的價格,“到目前為止,SOHO中國的現金流沒有問題。”首先,SOHO中國握有100億元現金,遠高于銀行借款,處于凈現金狀況,這在目前房地產行業中并不多見;其次,公司負債率很低,2008年中期銀行借款對凈資產的比例不到30%,遠低于地產行業的平均水平;第三,公司還持有大量的應收預售款項。
2008年,三里屯SOHO的銷售業績讓潘石屹著實高興。對于SOHO項目的熱銷,潘石屹一度分析認為,SOHO中國主要面向的客戶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有活力、成本低、轉型快、效率高,未來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世界,它們的發展空間也更大。因此在經濟不景氣時,SOHO中國寫字樓的出租率仍然會接近100%.
然而,金融危機的影響一波接著一波,經濟學家也普遍預測2009年才將是企業最難度過的一年。當記者問潘石屹,2009年SOHO中國的客戶購買力是否也將受到影響時,他肯定地回答,“影響是比較大的。”不過,潘石屹又緊接著補充,這不僅是SOHO中國將面對的難題,也是全房地產行業將面對的問題,其實現在沒有哪個行業能“獨善其身”,各家企業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而就建筑行業而言,隨著各種原材料價格的巨烈波動,其建筑成本也會發生變化,照此趨勢來看,SOHO中國在2009年是否也會相應調整銷售策略?對此,潘石屹的回答是“沒什么大的調整”。對于銷售策略這樣一個內容豐富且十分敏感的問題,潘石屹當然不會提前公布答案,但是他自有一番自信的理由。
“任何企業在危機到來之后才考慮調整的問題,那將是非常困難的。作為一個企業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未雨綢繆,一定要考慮如果有一天危機來了,我將如何應對。”潘石屹說,例如,住房城鄉建設部在2008年11月時明確表示,將在未來三年投入9000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這意味著今后將有7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被投入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商就要盡量少做普通住宅,否則你將面對很大的壓力。”
早在2006年7月,隨著朝外SOHO作為SOHO中國第一個非住宅項目的立項,潘石屹就對外宣布,SOHO中國已全面放棄住宅開發,將完全專注于商業地產項目。
今天看來,民用住宅最容易受到相關政策調整以及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而SOHO中國由于在4年前實現了轉型,因此才在2008年躲過一劫。
“從2008年的戰果來看,我們是非常樂觀的。但是對于未來,我就不敢說了。”盡管SOHO中國目前的現金狀況還算可以,但談及2009年的形勢,潘石屹表現出謹慎的態度。
在采訪結束后,記者拿到這樣一組數據,2008年,SOHO中國的開工面積約為130萬平米,而2009年的開工面積將約為110萬平米。
難忘之年
2008年就個人而言,母親的去世是讓潘石屹最刻骨銘心的一件事。這個癱瘓在病床上34年的老人,給潘石屹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善良”,“雖然媽媽離去,她把我們家人、親人和鄉親們的心卻拉得更近了。”
在潘石屹母親去世5個月后,他又回到了老家甘肅天水,2008年12月17日,由SOHO中國基金會為當地貧困農村小學生捐建的衛生間正式落成。
45年前,潘石屹出生在甘肅天水的石咀村。文革期間,潘石屹的父親被劃為右派,那些年,潘家一年中總有幾個月處于斷糧的狀態。貧困,是烙在潘石屹童年中最深的一道記憶。
上世紀80年代末,為了不在機關做一個“多余”的人,潘石屹扔掉鐵飯碗,只身下海來到南方。在賺到第一筆錢后,潘石屹就為家里買了一臺電視機,當時他的母親已經癱瘓在床,一臺小小的電視機正可以幫她排遣心中的寂寞。在那之后的兩年,潘石屹都會在過年時回到天水,坐在炕上陪著家人看春節聯歡晚會。
而1990年的除夕夜,是最讓潘石屹難忘的一個春節。當時他已經來到海口,和別人承包了一個磚廠,潘石屹任廠長兼法人代表。1990年春節前夕,一場臺風的降臨讓當地眾多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潘石屹的磚廠也處于停工狀態。
那年大年三十的下午,沒錢回家的潘石屹和朋友逛遍整條街才找到一家大排檔,他們一人吃了一碗面條。告別朋友后,孤獨的潘石屹為了找回一點過年的感覺,來到一家招待所,請求服務員讓他看一會兒春節聯歡晚會,但是剛過9點半,服務員便下了逐客令——人家要休息了。
“被趕出來后,我覺得特別孤單。因為我覺得即使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至少也是精神上的一種彌補。”潘石屹說,那也是他唯一一次沒有將“春晚”完整的看完。
盡管那是一段艱苦的歲月,但潘石屹還是堅持了下來,直到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形勢有所好轉,他和馮侖等人共同成立了“萬通”的前身——“農高投”,并終于在海南挖到了第一桶金。
90年代初,潘石屹剛到北京考察房地產市場時了解到,北京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僅有8平方米,而到了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平方米。當年,潘石屹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意識到北京房地產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在1995年創立了SOHO中國。今天,SOHO不僅成為居家辦公的代名詞,也代表著一種時尚、輕松、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2009之年:故地重游
今天在北京市的核心商務區,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白領穿梭于SOHO標志性的白色建筑之間。
SOHO的成功,讓潘石屹感到自己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每到新年,他都會寫一封“新年賀信”寄給客戶、合作伙伴、員工以及朋友。
最近幾年,潘石屹在過年時最大的一個轉變就是多了一件事:“年度反省”。“我會坐下來冷靜地思考一下:過去一年中都發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背后的奧秘是什么。”
然而,一個更大的轉變就發生在2008年。過去,潘石屹的年度反省總是從SOHO中國的角度出發,例如在2008年的賀信中,潘石屹就將SOHO中國的納稅數額、向社會捐款的金額等都一一列舉出來。
“今天再看,我覺得這樣的總結特別蒼白,也沒有必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潘石屹說,分享要有意義,探討的話題范圍就應該更大一些,因為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例如奧運會的召開、金融危機的爆發會對每一個人都產生影響。“如果不看原因,只寫結果,那太表面化了。”
因此在2009年的賀信中,潘石屹對SOHO中國所做的事只字未提,而是以全視角的方式對2008年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反思。其中,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有兩種力量讓我們邁向新世界。一種是破壞的力量,一種是建設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缺一不可。我們既不要在危機的痛苦中沮喪,也不要被短暫的物質繁華所蒙蔽。讓我們成為建設力量中的一份子,每天為新世界的建設努力工作。當我們驚訝地看到一座以單一的物質發展為基礎的舊世界建筑坍塌時,回過頭來,另一座新的以精神和物質共同為基礎的新世界建筑正迎向我們。”
現在,完成了反思的潘石屹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2009年,潘石屹計劃全家一起到博鰲過年。20年前,潘石屹曾在海南度過了一個人生中最孤單的春節。20年后,潘石屹將帶著妻子和孩子故地重游,這一次,他們要在那里共同度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簡稱:中人網)www.ChinaHRD.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