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裝糊涂的是聰明人
管人者須聰明這理所當然,否則怎么管得住手下這一幫不會比誰愚笨的人呢?但帝王管人也需要糊涂,有時候甚至糊涂比表面上的所謂精明更能管住部下,控制局面。
戰國時期的楚莊王,在愛妾被一位陪宴的將軍調戲的情況下,竟然也能假裝糊涂,不追究犯上者的罪,遮掩了這位風流將軍的罪過,則更是厚得難能可貴。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經過艱苦作戰,平定了叛亂之后,大擺酒宴,招待群臣,歡慶勝利,名曰“太平宴”。
酒宴開始,莊王興致很高,說:“我已六年沒有擊鼓歡樂了,今日平定奸臣作亂,破例大家歡樂一天,朝中文武官員,均來就宴共同暢飲。”于是,滿朝文武,與莊王歡歌達旦。
夜深之后,莊王仍然興致不減,令人點起蠟燭,繼續歡樂,并要寵妾許姬前來祝酒助興。忽然一陣大風吹過,將燈燭吹滅。這時,有一人見許姬長得美貌,加之飲酒過度,難于自控,便乘黑燈瞎火之際,仗著酒意暗中拉住了許姬的衣袖,大概想一親芳澤吧。
許姬大驚,左手奮力掙脫后,右手順勢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纓。許姬取纓在手,連忙告訴莊王說,剛才敬酒時,有人乘燭滅欲有不軌,現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纓抓了下來,大王快命人點蠟燭,看看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家伙干的。
誰知莊王聽后,卻對許姬說:“賞賜大家喝酒,讓他們喝酒而失禮,這是我的過錯,怎么能為要顯示女人的貞節而辱沒人呢?”不但不追究,反而命令左右正準備掌燈的人說:“切莫點燭,寡人今日要與眾卿盡情歡樂,開懷暢飲。如果不扯斷系纓,說明他沒有盡興,那我就要處罰他!”
眾人一聽,齊聲稱好,等眾卿全都扯掉了系纓之后,莊王才命令點燃蠟燭,不聲不響地把那個膽大妄為的人隱瞞了過去。
散席之后,許姬仍然憤憤不平地問莊王:男女之間有嚴格的界限,況且我是大王您的人。您讓我給諸臣敬酒,是對他們的恩典,有人竟敢當著您的面調戲我,就是對大王您的侮辱,您不但不察不問,反而替那小子打掩護,這怎么能肅上下之禮,正男女之別呢?莊王笑著說,這你婦道人家就不懂了。你想想看,今天是我請百官來飲酒,大家從白天喝到晚上,大多帶有幾分醉意。酒醉出現狂態,不足為怪。我如果按照你說的把那個人查出來,一會損害你的名節,二會破壞酒宴歡樂氣氛,三也會損我一員大將。現在我對他寬大為懷,他必知恩圖報,于國于家于我于他都是有利的事情啊。”許姬聽了莊王的一番話,十分佩服。從此,后人就把這個宴會叫做“絕纓會”。
一個將領對自己愛妾的調戲,對于至尊無上的君主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羞辱。這在當時的社會里,絕對屬于大逆不道的犯上之舉。誰要是犯了這方面的罪過,不丟掉小命那才叫怪哩!可是楚莊王卻能假裝糊涂,原諒屬下的過錯,并且還設法替他打馬虎眼,的確是厚黑大家。
這段“絕纓會”的千古佳話,如果沒有后來的善報結尾,恐怕還是要遜色許多。
七年之后,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興兵伐鄭,前部主帥襄老的副將唐狡,自告奮勇帶百余名士卒做開路先鋒。唐狡與眾士卒奮力作戰,以死相拼,終于殺出一條血路,使后續部隊兵不血刃殺到鄭都,這使得莊王非常高興,稱贊說:“老將軍老當益壯,進軍如此迅猛,真是大長我軍威風,為楚國立下大功啊!”
襄老答道:“這哪里是老臣的功勞?都是老臣副將唐狡的戰功啊。”
于是,莊王下令召來唐狡,準備給他重賞,誰知唐狡卻答道:“為臣受大王恩賞已很多,戰死亦不足回報,哪里還敢受賞呢?”
莊王很奇怪,以前并沒賞賜他,何以如此說呢?唐狡接著說道:“我就是‘絕纓會’上捉了許姬袖子的人,大王不處置小臣,小臣不敢不以死相報。”楚莊王感嘆地說:如果當初明燭治他的罪,怎么會有今天效力殺敵的猛士啊!(文章授權選自《二十四史管人智慧》 遲雙明編著 地震出版社) |